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2018-11-12王忠敏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中生物

王忠敏

摘 要:以微信平台为媒介设计了一种“翻转式”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引导探究、课后总结分享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围绕微信平台强大的社交媒体功能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能够充分利用微信的交互性功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教学课例对比实验研究亦显示:在微信环境下进行生物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建议各级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该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信平台;高中生物;翻转式教学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介和网络教学手段被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微信是高中生喜闻乐见的社交软件,具有静态文字信息、静态图片信息、小视频、动态图文链接制作传输等丰富的功能,教师可以制作形式多样的生物静动态小课件并借助微信这一媒介进行传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总结,创设一种O2O式的移动互联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生物学习体验。

二、微信平台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对象

为检验微信教学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效果,特选取本校高二年级(6)班和(15)班两个班级作为教学实验班级,上述两个班级学生在人数、性别、生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前测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可作为教学对比实验样本。

(二)教学方案

以(6)班为实验班,(15)班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对比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实验班学生采用微信教学法设计和组织生物课程教学流程,并进行阶段性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不断完善微信教学法。而对照班学生的教学则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设计和组织,经过为期1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指标进行统计整理,以检验微信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案例设计组织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构建了“高中生物微信教学公众号”,要求班上每一名学生以实名制的方式加入公众号,以便教师开展微信教学,具体的教学过程包含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引导探究和课后总结分享三个部分,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课例阐述教学设计和组织流程。

1.课前在线预习

课前教师利用美篇APP制作了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动态图文链接,内容包含:转基因微生物制药、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等方面的图文介绍,以及全球各国热议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争议等信息。此外教师还制作了一个有关转基因食品制作的小视频发布到群中引导学生预习观看,实验班所有学生在观看完预习内容后,纷纷就预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教师也在群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问题,点燃微信群内的学习讨论氛围,营造一种热烈的在线学习情境。

2.课中引导探究

课中教学仍以微信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作为导入因子,教师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网络设备重新播放微信平台上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学习资源,在建立起基本的教学认知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则以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设置为关于“实质性等同”的分歧、“毒性蛋白是否存在”、“是否出现新的过敏源”等,各小组热烈讨论,教师时不时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各小组形成最终的讨论结论。此外,教师还利用智能手机记录下各小组激烈讨论的视频。

3.课后总结分享

课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登录微信平台,将同学们热烈讨论的小视频发布到群中,看着自己参与讨论的视频情境再现,所有同学都异常兴奋,此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各小组探讨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建构起学习知识体系。此外,各小组将课内讨论的最终结果制作成图文信息链接发布到微信群中,教师将这些资源收藏到后台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库,以供后期教学参考。最后教师在群中发布配套的作业,所有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下载作业并与课后完成。

三、教学结果与反思

(一)教学结果

经过为期1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教师采用问卷法、考评法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数理统计,结果为:①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8.65+2.33,对照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6.17+1.76;②活跃度方面:实验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7.51+2.65,对照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4.18+1.88;③信息化探究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9.21+2.16,对照班学生的统计分值为5.15+1.82;④期末考核成绩方面: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89.17分,对照班学生的平均分为68.37分。由统计结果可知:实验班学生的各项学业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P<0.05)。

(二)反思讨论

以微信平台为媒介设计和组织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尝试,它充分引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鲜元素,将高中生物的教学场景从传统的课内教室延伸至课外网络虚拟场景,而借助微信平台营造的虚拟场景,教师可以发布大量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文字、图片、动态视频、网页链接等,利用这些素材组织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引导探究以及课后总结分享的“三段式”教学活动,不仅创新了教学形式,也提升了师生沟通的效率。通过此次教学对比实验也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活跃度、信息化探究能力以及期末考核成绩四项学习指标的统计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通过后期的走访也发现,85%的实验班学生表示:“微信教学模式十分新颖,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参与生物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生物学习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该种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建议在各级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汪洋,李路娥.微信公众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藏教育,2015,(07):54-55.

[2]彭飞.基于微信公眾平台构建高中生物学微学习模式实践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6,(11):16-18.

[3]杨祖芳.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应用——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节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31(11):54-58.

猜你喜欢

微信平台高中生物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