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真的隐退了吗?

2018-11-12葛月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王力从政子路

葛月

摘 要:孔子在经历无数的人生挫折之后,他放弃了他的政治主张吗,从而过上一种隐居生活吗?纵观孔子一生的所作所为,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惑。如果他真放弃了,那么他一生中有在追求什么呢。

关键词:孔子;隐退

在《论语·侍坐篇》中孔子询问学生有何志向时,子路率尔地回答,但孔子对他的态度却是哂笑。当冉有、公西华谈论他们的志向时,孔子没有任何回答。曾点谈及他的志向时,孔子却说:“吾与点也。”他们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孔子却唯独赞称曾点,却哂笑子路。这又是为何?王力先生说:“孔子当时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已经实行不了,所以这样说。”

在这篇文中,孔子对学生志向的态度的确让人很费解。难道说子路、冉有、公西华他们的志向不远大不高尚吗?非也。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者的抱负?都想从政治理国家,可见他们志向之远大,但是却没有得到孔子的赞赏。难道真如王力先生所说,孔子放弃了他的从政思想吗?

孔子曾在鲁、卫、边、晋、宋、陈、楚等国遭遇到了他从未经历过的困难。这也让孔子看清了当时时局的黑暗,他深知要把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是相当的困难。他的政治主张是无法被君王所采纳的,这的确成为不争的现实。但是他就因此而放弃它,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孔子如果真放弃了自己的从政思想,那么当前三者说出自己的从政理念之时,孔子或多或少也要掺杂入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来反对他们的言论。但是在这一篇文章中孔子并没有反驳他们的言论。如: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以上孔子之言,正如张居正说:“夫子此问,盖欲考见四子自知之明,而因此施其裁成之教也。”孔子想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否有自知之明。子路轻率地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笑的不是他的志向不高远,而是笑他的轻率从事。张居正说:“盖笑其言词轻率,非谓其所志之不大也。”孔子在此只是评论了他们对事物的谦虚态度,不是不想让他们参与政事。

曾点的志向大概就是沉醉于享乐之中,或许是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从文中看曾点要是沉醉于享乐之中,那么当孔子问及他时,他就不会说:“异于三子乎。”这就足以说明他在弹奏音乐之时,也是注重身边所发生的事物。他能够在音乐之中了解到其他三人的志向,那么他也会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把握身边之事。这表明他的志向并不是没有追求而一味沉醉于享乐之中,他的追求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前面几位同窗的想法中,他想要把自己的理想进行一定的升华。当一个人把社会治理和谐的时候,他的愿望不也就此而实现了嘛。

孔子在此赞赏曾点的志向,或许就是因此与他的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相符合。人原本就是一个自然之人,人的欲望也会随着人生经历得到升华,达到最高境界。就如同人们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人原本来源自然,最终也会归于自然。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对人生的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的欲望不可能一直都那么功利,他是会回归的。当你经历多了,你才会看懂看透这世上之事,你的欲望也会得之净化。这就如道家所说的上善如水,无为而治。

孔子虽为圣人,但是他还是为自己的理想没得以实现而耿耿于怀。他深知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实现,而从事教育事业。有的人便不解,以为他放弃了自己毕生所追求的,有人便询问他理由。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

孔子说只要发生与政治有关的,这就是从政,不一定要做官才算為政。孔子从事教育事业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让自己的思想得以继承然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得以实施。就像现在人们重读经典,呼吁建设和谐社会,重新拾回孔子的仁爱思想等。

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他羡慕这七人能够在世界黑暗残酷的时候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而不与统治者合作。他是不能够做到的,他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实践克己复礼的大任,建设大同社会,就不能像七子那样潇洒的退隐。那石门的晨门说:“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可见孔子的毅力。老子曾经叫孔子应该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他是有好处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这样在家也不合适,在朝廷也不合适。孔子听了老子的忠告之后,改变了许多以前的作为,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事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综其一生他都在为事业而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其哭泣与惋惜。他希望能出现像曾点所描述的理想王国——没有苛政杂税,没有战争;要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同自然相拥。

参考文献

[1]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张居正.讲解《论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2.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5,5.

[4]李长之.孔子的故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5.

[5]李安刚.儒教三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

[6]李志敏.儒家中庸处世之道[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12.

[7]胡卫红.听儒学大师谈人生[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欢

王力从政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保险理赔知多少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你到底是谁
俄从政年龄降至18岁
一份炒面
王力教授戒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