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为什么不用真名骂蒋介石

2018-11-09文/喜

廉政瞭望 2018年19期
关键词:告密者浙江人花圈

文/喜 闻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曾是年轻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他把文学当成匕首与投枪,一生都在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众所周知,鲁迅的“骂”是出了名的,但凡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他都会“痛下杀手”,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奋笔疾书“舌斗群魔”。鲁迅的刀笔犀利,骂人能骂到入骨三分,比如我们中学课本曾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叫《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的就是当时文化界的著名人物梁实秋。

其实,不只是梁实秋,被他骂过的人不计其数,大多是社会名流,诸如:吴稚晖、徐志摩、章士钊、胡适、林语堂、郭沫若、丁玲等。

鲁迅一身都是硬骨头,他不会只骂那些无权无势的文人同道,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更是丝毫不手软,就连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要人,他也照骂不误。比如戴笠,那可是个连日本人都怕得要命的主儿,鲁迅先生照骂不误。但是,纵观鲁迅一生,却从没骂过蒋介石,这多少让人有点不解。

鲁迅与蒋介石是浙江老乡,两人的老家相距不足150公里,虽然两人的人生并无实际“交集”,但是,从零星的史料与当事人的文章中,我们仍可以发现,两个人是有些“惺惺相惜”的。从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微妙关系。

1930年12月,兼任着教育部长的蒋介石收到密告:“教育部那个特约编辑周豫才,就是通缉在案的鲁迅。”告密者的本意是想借此邀功,没想到蒋介石却对告密者说:“你找个他在部中的好朋友去告诉他,我很高兴能与他共事。我素来很敬仰他,还想和他会会面。只要他愿意去日本住一段时间,不但可以解除通缉令,职位也当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办到。”后来,收到消息的鲁迅,拒绝了蒋的“好意”,不想与他这个重权在握的浙江老乡一晤。

抗战前夕,鲁迅肺结核病严重,乃至卧床不起,当时,鲁迅曾想赴苏联治疗肺病。蒋介石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指示拨出一笔钱帮助鲁迅到日本治病。蒋介石说:“我是浙江人,我知道浙江人的脾气,鲁迅是吃软不吃硬的。送他去日本养病,他就不会骂人了。”

后来蒋介石还委托蒋梦麟专程去看望鲁迅,但是,这次仍然被鲁迅拒绝了。无论蒋介石出于怜才之心,还是桑梓之情,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国民党在上海的特务组织都未敢加害鲁迅。鲁迅最终因为肺结核,在1936年10月19日,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虽然鲁迅一再拒绝蒋介石的“好意”,当然,蒋只是在打人情牌,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封住鲁迅的嘴,聪明如鲁迅者,当然不会轻易上当的。但是,鲁迅在内心深处对他这个身居高位的小老乡也是存有一丝期待的,所以,终其一生,没在公开场合骂过蒋介石。

而鲁迅先生逝世的噩耗惊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在上海,敬仰他的民众络绎不绝地参加到治丧的活动中。蔡元培、内山完造、宋庆龄、史沫特莱、茅盾等人组成了鲁迅治丧委员会。很多政界名流、知名人士都送了花圈和挽联。而鲜为人知的是,蒋介石还委托上海市长吴铁城到灵堂致哀,并以他个人名义敬献花圈——花圈上题写了普通的六个字:“鲁迅先生千古”。

有人说,鲁迅先生也是识时务者。当初在“左联”,李立三让鲁迅用真名骂蒋介石,遭到鲁迅拒绝,认为这样做风险很大,“文章很容易写……但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所以鲁迅虽然嫉恶如仇,但是仍然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考虑。我们不能对鲁迅求全责备,保全生命,才能继续战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猜你喜欢

告密者浙江人花圈
特朗普公布“告密者”信息引不满
以媒介融合创新最美浙江人传播——以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为例
不要“围观”犯错的孩子
怎么看待办公室的告密者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
在墓地
阅读理解Ⅲ
“浙江人的价值观”专题笔谈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
“如果挤得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