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优化策略之我见

2018-11-08吴小建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感应电流规律方向

吴小建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226015)

每一次课改最终的追求就是提升课堂效率,这是我们设计教学出发点,那么如何优化物理课堂呢?从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视角,我们应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两个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自己的思考,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斧正.

一、有效引导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习得知识,更要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领悟其间的科学精神和情感.高中生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对世界有着标新立异的看法,在此情形下,教师要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异心理运用于物理问题的探索之中,由此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为了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

比如“楞次定律”一节的学习,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何规律?然后组织学生来搭建探究思路,学生会从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指出可以从如图1所示的装置开始搭建思路,以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方向来检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设想,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探究的思路,学生提出可以分成两个探索方向,其一是让条形磁铁的N极向下,其二是让条形磁铁的S极向下,在这两个探索方向中,学生还设计了让磁铁靠近和远离的两个情形,如此学生能够探索出四种具体场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这是最原始的信息采集.而随后的信息分析则是本节课的探索重点,教师关键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找到比较的切入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磁通量的变化是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特点必然会影响到感应电流的方向,但是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何增强事物的可比性呢?笔者认为,这时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电生磁,即把感应电流的磁场拿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当然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学生现有的基础中也只有通过安培定则将感应电流的方向发掘出来,以便自己展开分析和探讨.

楞次定律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物理规律,我们应该不能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楞次定律内容的本身,而应该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领会隐含于其中的能量守恒原理.比如一个铜管,将一块强磁片从上端无初速地释放,由学生观察这个磁片的运动有何特点,学生会愕然发现这个磁片晃晃悠悠,有一种奇妙而隐蔽的力攥住它,让它的下落不那么顺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探索该过程中“阻碍”一词的特殊含义.

二、注重情感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研究对象产生一种独特的态度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能够推动他们认识和探索的进程,由此让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展.情感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教师课堂上的情感必然对学生带来相应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谐氛围的营造,以便将积极的情感元素渗透到课堂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生共同建构和谐而自由的情感互动平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意识将被彻底激活,他们将彻底放飞自己的思维,并主动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表达出来,让课堂更加活跃且富有生机.

情感会衍生出一种感染的力量,教师将情感注入物理教学之中,有助于学生产生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将更加信任教师,从而在教师的配合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类互动探究之中,如此也将提示学生的探索热情.

比如指导学生研究“行星的运动”,我们引导学生回溯人类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历程.我们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科普读物上阅读过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特别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对真理的坚持,即便是面对守旧势力、宗教团体的无情迫害,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科学信仰.特别是布鲁诺在火刑架前的那段话:“火无法将我彻底征服,未来的世界将了解我,将确立我的价值.”这段话凝结着科学家对真理的执著,面对死亡,他们没有向强权屈服,他们坚守真理的精神深深击中学生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部分,从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启对行星运动规律更进一步的探索,学习的内容自然也就转移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这一段历史虽然不如“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过程那样残酷,但是其所对应的过程在物理学史上也堪称最辉煌的篇章,这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学生真正沉浸于其中才能感受内在的美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学史内容,让学生知道,在第谷的时代,还没有诸如望远镜之类的天文观测设备,第谷只能凭借肉眼对天体运动规律进行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而第谷在这份工作上耗费了三十余年的时间,他用最原始的手段得到了大量的观测数据,有些数据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第谷的学生开普勒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又倾注了十余年的时间于这项研究之中,并最终突破前人“行星轨道为圆周”的理论框架束缚,指出行星的绕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焦点上,这就是“轨道定律”;同时他还提出了“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些规律最终成为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中,我们从物理学史中提炼素材,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引领学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情感元素,由此既能激起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且学生的科学情感也会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感应电流规律方向
金属轨道的形状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吗
2022年组稿方向
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高纬地磁感应电流分布特性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巧解规律
异频法线路参数测试中工频感应电流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