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公立医院医患门诊会话打断模式及功能研究

2018-11-07李慧孔新芳李晓敏卢星辰于汘汘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会话医患现象

◆李慧孔新芳李晓敏卢星辰于汘汘

(1.泰山医学院;2.泰山双语学校)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水平也不断进步,医疗水平逐步提高,人类不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这一现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执行惠民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一些频繁发生的医患纠纷不仅影响了社会和谐,也给百姓带来了不好的就医体验,耽误了疾病的及时医治,同时也给医患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影响医患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综合的调查、分析以及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门诊会话打断模式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大关键因素,这一因素直接影响着医生的就诊结果及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治疗结果,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公立医院医患门诊会话打断模式及功能的研究。

二、相关文献

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著名的、自称“最简系统”的话轮转换系统。他们认为“当前说话人在需要的情况下,有优先权主动自我选择,开始并继续当前的话轮,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从其意义上说,说话人是‘自私’的,总是希望优先完成自己的话轮,然后自让出话轮。”Fasold也曾经指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会话交际中,“某一参与者不可能无休止地占据发话者的地位,而是由各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Sacksetal)。美国的语言和社会学家West&Zimmerman认为,话轮转换实质上是对说话人的会话内在结构的深层侵扰和对当前说话人句法界限的侵入。这一定义为后来的大多数学者提供了研究话轮转换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由以上理论可知,会话打断现象是一种会话中的自然现象,它反映了会话参与者试图控制和争夺话轮的意图,从而出现了会话打断的现象。

研究从功能角度,把话轮打断现象和换轮转换与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认知程度,交际目的以及权势地位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真实的结果。因为会话打断现象不仅是对换轮转换规则的违反,在某种程度上还体现了对社会和语言规则的违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自然实验研究的方法,即选取两个县级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的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公正,一方面存在较多的教育水平低的患者,另一方面教育水平高的患者也不少见,这样一来,研究结果就会更为真实客观),即平阴县人民医院和平阴县中医院,分成四组进行实验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让被研究者自由发挥,不进行人为干涉,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采取录音的形式,录音总长约为17小时,每段录音的音长约为120秒~30分钟内不等,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四、研究结果

笔者根据Kollock等人(1985)的理论模式(他们认为,话轮是说话人完成自身交际目的或阻止他人完成交际目的的机会以及会话者事实上所说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式。

经过研究和分析得出,在医患关系中,会话打断现象一直存在。一方面,是患者为了了解更多关于病情和药物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医生为了给患者解释病情和某些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使用方法。因此,医患中的会话打断可分为两大类,即成功型的会话打断和非成功性的会话打断。其中,成功型的会话打断又包括配合性打断、反对性打断、赞同性打断及帮助性打断;不成功的会话打断包括沉默性打断和否认性打断。

(一)成功型的会话打断

1.配合性打断

会话双方在某个话题上相互配合,一问一答,不多答也不少答。例如:

(1)医生:这次感冒有什么症状啊?

患者:头痛,浑身无力,鼻塞……

医生:噢,这是病毒性感冒。我一会给你拿点相关的药就行,不严重。

患者:嗯嗯。

通过例(1)可以发现这次的医患对话是采取配合性打断的方式,医生就某个症状进行询问,然后患者进行详细的回答。然后医生就此回答推断或确认病症,在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此来完成会话。这种模式既节约了医生的就诊时间,医生可以就诊更多的病人,同时节约了病人看病的时间,让病人早早地接受治疗,以免继续忍受疾病的痛苦。

2.反对性打断

反对性打断是指会话双方在讨论某个话题时,会话的一方理解有误,因此遭到另一方的反对,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解。例如:

(2)医生:38.5℃,是发烧了吧?我看你还流鼻涕,打喷……

患者:不,不是,我没发烧。只是我一直有鼻炎……

医生:那怎么回事啊?难道是吃坏肚子了?

患者:有可能,今天早上我吃了半个冰镇西瓜,喝了很多冰镇饮料……

通过例(2)可以看出患者通过反对性打断来打断医生的话从而使得医生可以获得正确的症状信息,从而医生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因此可以确保医生能够成功的得知患者的病症。通常来说,反对别人的话语是不礼貌的,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不尊重他。但是,在医患会话中,这是一种成功的会话打断现象,因为当有一方反对了另一方的时候,就意味着另一方可以更快的得到正确的信息,减少了失误的可能性。

3.赞同性打断

赞同性打断是指会话双方就当前的某个话题或观点都表示赞同、理解和支持。例如:

(3)医生:加青霉素,不过敏吧?如果不知道,就皮试。

患者:不过敏,就不用……

医生:对,不用做。去药房拿药水吧。

通过例(3)可以看出医生通过赞同性的会话打断赖来打断患者的话语,从而赞同他的观点,同时,医生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会话。这样可以节约医患就诊的互动时间,从而给医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其他的病人。医生使用赞同性打断方式表示同意,可能是对患者观点的支持和同意,也可能是对他们推断和猜忌的确认。

4.帮助性打断

帮助性打断是指在会话过程中察觉到说话者不能继续描述某个信息时,会话的另一方帮助当前的打断者,为其提供词语或句子的帮助。例如,

(4)医生:那个地方不舒服啊?

患者: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它一会痛一会不痛的,就像生孩子时的……生孩子时的……

医生:阵痛是吧?一会像针扎一样,一会又没任何事。

患者:对对。

在例(4)中,患者是一位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老年人,由于环境和文化限制他对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和知识不理解,因此他在描述病情的过程中,想不起具体的词来描述,出现了几秒钟的停顿。而医生根据患者已经说出的话,推断出了患者想要描述而又由于自身的限制描述不出来的词语或信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医生采取帮助性打断模式来打断患者的话语,帮助患者陈述病情。一些医院的患者有时候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常常在陈述病情是有所困难,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病情,甚至有时候会进行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描述,这时医生经常使用帮助性会话打断来帮助患者,从而进行准确的就诊。

(二)非成功型的会话打断

5.沉默性打断

沉默性打断即在会话双方中就当前的某个话题,其中一方会不断地询问,但是另一方则是回答一两个字甚至不回答,以导致会话不能成功的进行。例如,

(5)医生:开点红霉素……

患者:嗯……

医生:以前用过红霉素吗?

患者:呃…….

通过例(5),患者用沉默性打断来打断医生的会话,从而进行一种回答,但是在这个对话中,患者对医生的问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通过一些语气词来打断医生的问话。这种打断模式是会导致的会话的无法进行。患者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对文化内容的不理解,他不知道什么是红霉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用过。所以只能通过一些词语来打断问话,以使会话成功进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患者的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他又放心不下,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沉默性会话打断的方式,不想离开就诊场所,使医生继续交流。

6.否定性打断

在会话过程中会话双方就当前的某个话题,其中一方不断地询问,但另一方则不断的否认。例如,

(6)医生:神经衰弱吗?

患者:是的。

医生:除了头痛,还有……

患者:没有。

医生:晚上……

患者:不能。

患者用否定性打断不断地打断医生的问话,以使医生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有时会使得会话无法成功的进行。患者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让医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只想让医生了解病情。患者觉得有些事情是自己的隐私,不便告诉医生,因此会不断否认。但是,患者的这种心理会使得医生不能准确的推断出病情,以至于影响最佳的治疗时间,会话打断不成功。

五、结论

医患关系中会话打断的目的即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成功的完成会话交际的目的。由以上可知,医患关系中的会话打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医生和患者。一方面,医生有时会打断话轮,即打断患者的话语,目的是为了能更全面仔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节约的会诊的时间,以至于能够帮助更多的病人。另一方面,患者会时而打断话轮,即打断医生的会话,目的是想要医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信息,使医生能够跟准确的了解病情,从而能够节约时间,更为快速的找到病因,减少死亡的发生。但是,根据话轮分配理论,话轮转换通常出现在会话的“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relevanceplace)上,即一个话轮可能会中止的地方。可以看出,打断现象是当前说话人话轮结束前另一说话人就开始讲话的现象,即说话人为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当前说话人争抢话轮,也就是说话人在他人话轮结束前就开始讲话,阻止或至少暂时阻止他人完成交际的目的。

以上表1是从随机抽取的60人中对会话打断的六种方式进行的研究分析结果。从这六中打断方式的研究数据上来看,可以发现从医生的角度研究时,成功型的会话打断方式(配合性打断、反对性打断、赞同性打断及帮助性打断)占的比重大,大约占总比重的97.6%。以上表明,在这种话轮转换中医生比患者有较高的权势地位,从而传达出了较多的权势信息。但是,在此研究中,一种奇怪的现象是非成功型的会话打断现象(沉默性打断,否定性打断)很少,甚至尚未出现。

另一方面,就患者而言,成功型的会话打断现象和医生的研究结果不相上下,但是,患者的权势地位相对于医生而言还是相对较低,占总比重的92.3%,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迫切的想要了解病情,所以会不断的配合医生,从而造成了成功型的会话打断。但是,想对于医生而言,患者的非成功型的会话打断现象相对于医生的2.4%较高,占总比重的的7.9%。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医患会话过程中,患者不配合会话,不断地打断试图夺取主导地位。

从图2可知,就会话打断的使用数量而言,患者总是占着主导地位。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在医患会话交流中,看似医生是控制方,实际上患者起着控制作用。若是患者配合会话及双方的会话打断,那么这个会话就是成功的;若是患者不配合医生的会话及会话打断,那么双方的会话就进行不下去,甚至会失败。

总而言之,会话打断现象在医患进行会话时十分常见,医患之间应努力构建成功的会话打断模式,避免不成功的会话打断现象。基于此研究意义,我们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诊断过程中医患互动之间的打断模式,了解了医患门诊会话打断模式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对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六、措施

1.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询问

当医生与患者会话时,患者不应保持沉默,这种打断模式会让对话无法进行下去。与此相反,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告诉医生自己的详细的病情以及担忧之处,不要因为会触及到自己的隐私而有所隐瞒或者沉默不语,这不利于医生了解病情,更不利于以会话的进行。在医患交流中,只有医患双方都积极地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会使得对话的成功进行。尤其是患者,只有患者积极地配合医生的询问,才能使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2.患者与医生对话时应坦诚相待

有些患者因为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便总是用否定性打断不断地打断与医生之间的对话,导致会话无法进行下去,医生不能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这对双方来说都不利。患者应相信医生,告诉医生自己的详细病情,不要因为涉及到自己的隐私而有所隐瞒,应与医生坦诚相待,不要对医生有戒心,以便于让医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能够更好地治疗自己的病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医生要对患者持有耐心和责任感

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局势下,患者对医生信任度下降,好感降低,医生对患者耐心度不够,医患之间距离感很强。医生与患者沟通时要有耐心,建议医生诊断时多用附带解释的话语,以便病人可以理解,有利于医患之间的会话互动过程顺利进行,减少沉默性打断模式。医生应对患者保持尊重,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减少否定性打断模式,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给患者良好的就诊体验。

猜你喜欢

会话医患现象
QQ和微信会话话轮及话轮转换特点浅析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基于集群节点间即时拷贝的会话同步技术研究①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