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8-11-06陈永军倪再谢胡欢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安徽省校本

陈永军 倪再谢 胡欢欢

(巢湖学院 安徽·巢湖 238000)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高等教育领域,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1]。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高校体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是培养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管理和进行体育科学研究以及能指导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专门人才。目前,安徽省10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主要招收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学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相关规定,教材是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安徽省体育专业没有根据本地、本校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自己的体育校本课程[2]。安徽省具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文化圈,拥有很多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亳州的五禽戏、滁州凤阳的花鼓灯、巢湖南岸的虾子灯等)。所以,利用安徽省的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有效地将民族传统体育有关内容纳入体育专业校本课程建设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大学、淮北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10所高校的体育院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从2000年至2016年的有关体育方面校本课程、培养目标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方面文献资料约9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问卷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向10所高校体育专业部分领导与教师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78份。

3.访谈法

对10所高校体育专业的部分领导与教师进行访谈,听取其对专业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建设以及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部分内容纳入校本课程等方面的意见。

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现状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主要招收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主要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日常工作的体育教师,是属于师范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各种企事业单位、健身场馆以及社区等群众性体育工作的专门性人才,是属于非师范类。

调查表明,当前安徽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状况不太理想,尤其是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尚未发现。10所高校体育专业都是仅仅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规定教学内容,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武术》,没有传统武术(如形意拳、八极拳、南拳等)方面的校本课程,更没有将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教学范畴。

三、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彰显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

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高校要进一步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所作为。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要做的就是抱着对民族文化虔诚的心,去挖掘,去整理。[3]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缩影、一种体现。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往往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自觉的约束和内心修养的展示。文化的传承不能强迫式给予,而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与实现者。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都是以近现代西方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如篮球、排球、网球、田径、体操等,这些课程往往体现的是西方的那种所谓的“自由、平等、公平”的体育文化,是西方社会的一种价值观。而民族传统体育(如玩龙灯、划龙船、踩高脚、叠罗汉)反映出的“祈福、祝愿、和谐、仁爱”等民族体育文化则面临着被边缘化的窘境。所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是高校体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丰富体育专业校本课程内容,突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部分。理论课程主要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等,实践课程主要是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课程的仅仅是武术,而武术教学内容几乎只是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与简化太极拳等,没有将传统武术(如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南拳、洪拳等)列入武术教学内容。高校体院院系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体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往往决定着所培养体育人才的专业素养。(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体育如火如荼的开展,高校体育专业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蹴球、毽球、射弩、陀螺、押加、民族健身操、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以及花鼓灯、舞龙舞狮、玩龙灯、划龙船、踩高脚、叠罗汉等列入专业课程,或者纳入校本课程建设,不仅丰富了体育专业课程内容,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有些民族传统体育往往具有增强节日气氛、纪念(缅怀)先人或者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学生们通过耳濡目染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舞龙舞狮、划龙船、玩龙灯、扭秧歌等;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是学生们自己从小到大可能就练习过、非常熟悉的,比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打陀螺等。体育教师如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通过开展这些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校本课程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学习效果。体育的校本课程较传统的体育课程更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4]。

四、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民族传统体育在安徽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安徽省有55个少数民族,各县市都有少数民族,现有10个民族乡,39个城镇民族社区,276个民族自然村。安徽省境内的各民族由于其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亳州的五禽戏、阜阳的武术、滁州的花鼓灯、巢湖的虾子灯与划龙船、池州的傩戏、皖南的舞龙舞狮和叠罗汉等。安徽各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或端午节、国庆节等时间段都有开展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及比赛的传统。近年来,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在安徽省也得到快速发展,如每4年一届的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规模稳步扩大,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都在持续增加。又如安徽省在2015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项目就增加到蹴球、毽球、射弩、陀螺、押加、民族健身操、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10个竞赛项目和花鼓灯健身操的比赛。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在安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体育专业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

体育专业学生是否了解、喜爱民族传统体育,是否愿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可情况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学生是教学主体,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参与意识,影响着该项目的开展潜力[5]。民族传统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在尊重学生的需求,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获得成功。

表1 体育专业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N=276)

表1显示,体育专业74.3%的学生非常喜欢民族传统体育,有15.2%的学生喜欢民族传统体育,只有10.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同时,调查还表明有91%的学生观看过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有78%的学生知道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72%的学生愿意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

表2 体育专业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动因(多选))

学生对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动因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上升到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各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频繁,而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的现象,致使有89.5%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帮助,有76.1%的学生认为以后能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有69.6%的学生表示能感悟民族文化、增强自信心,有多达92.4%的学生认同民族传统体育能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有75.7%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有62.7%的学生觉得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也许对以后毕业找工作有所帮助,这说明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着初步的规划和比较清醒的认识。

(三)师资队伍方面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面向学生,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6]。体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关键在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态度决定着民族传统体育能否纳入体育专业的校本课程。早在2005年前后,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聘教师的条件之一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调查显示,年龄在45岁以下的体育专业教师普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教科研水平较高。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是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态度,即体育教师是否认同、是否愿意积极投入则是直接影响校本课程的组织状况和设施质量。调查表明有92%的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过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课程,有13%的体育教师练习过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高校教学条件的持续改善,以及各种奖励措施的的实行,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有83%的愿意去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四)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方面

安徽省10所高校的体育院系都具有体育场馆,能部分地满足体育专业学生某些课程的室内教学、训练需要,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绝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利用现有的室内场地来开展,如可以利用羽毛球场地来进行毽球的教学、训练,排球场地可以进行蹴球的教学、训练,篮球场地可以进行花鼓灯、武术、押加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此外,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安徽省10所具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都出台了相关文件以鼓励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并提供经费保障。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与实现者。民族传统体育在安徽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表现为愿意去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大多数中青年体育教师从自身的发展和体验自身价值的角度出发,也愿意去进行校本课程建设;高校现有的场地设施等物质条件能基本满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需求,所以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体育专业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

(二)建议

要依据本校实际情况,要有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校本课程范畴;要注重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必要时可以依照相关法律和高校的有关管理规定,聘请国家认可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或者真正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某些项目的民间艺人,让他们发挥所长来对体育教师或者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这样既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全体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即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与拓展了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安徽省校本
成长相册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