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1-06甘明旭柴传林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商洛市板栗全市

甘明旭,柴传林

(商洛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山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资源丰富,是板栗的最佳适生区。商洛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板栗野生资源使得该地区板栗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使之成为该地区传统的林业优势产业。尤其是镇安板栗以其个大、色鲜、味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享誉全国,素有“板栗之乡”之称。但由于该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板栗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急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培育市场主导企业,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1 商洛市板栗产业发展主要成就

商洛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0.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81.8%,林地资源丰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资源现状,决定了商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广阔的山地,广大山区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山地经济。板栗树适应性强,可在荒山荒坡生长结果,不与农业发展争地,是生态和经济兼用型优良树种。长期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板栗产业发展,全市按照“一稳定,两加强,三提高” 发展思路,稳定板栗产业基地现有规模,加快良种嫁接低产改造进程和规范化管理技术措施,全面促进板栗产业提质增效,使得板栗产业成效更加显著。

1.1 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根据各县区板栗产业发展基础、基地建设规模、科研技术水平等因素,将镇安、柞水、山阳、商南四县被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商州、丹凤、洛南三县被列为一般发展区域,以重点发展区域协调带动一般发展区域,促进全市板栗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截止2017年底,各县区板栗基地面积按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镇安县3.9万hm2、山阳县3.3万hm2、柞水县2.7万hm2、商南县2.2万hm2、商州区2.0万hm2、丹凤县1.9万hm2、洛南县1.9万hm2,全市板栗栽植面积达17.9万hm2,板栗产量28 800 t。全市板栗面积由2010年的16.9万hm2累计发展到17.9万hm2,其中,已挂果面积9.3万hm2。板栗产量由2010年的17.07×103t提高到2017年的28.8×103t(图1),年产量占陕西省的60%以上,居陕西省第一,2017年板栗产值3亿元,板栗重点产区农民人均收入412元,户均1 654元,板栗在增加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1 商洛市2010-2017年板栗面积及产量

1.2 良种选育成效显著

商洛野生栗树种质资源丰富,在不同的海拔、小气候等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类型和优良农家品种。近年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为骨干,大力推进板栗良种选育,先后选育出“镇安1号”“柞板11号”“柞板14号”“金真栗”“金真晚栗”等优良品种,在镇安县、柞水县已建成板栗良种采穗圃46.7 hm2,用于全市板栗良种接穗供应。在引种试验方面,先后引进了“泰山1号”“大红袍”等板栗良种,优化了板栗品种结构。

1.3 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商洛市各区县在板栗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柞水县完成了“板栗简易贮藏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项目,从板栗贮藏场所选择、板栗收购及初选、熏蒸灭虫、栗实精选及灭菌、入库管理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并取得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山阳县、镇安县、商州区、柞水县承担的 “板栗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 项目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该技术成果涵盖板栗栽培各个方面,运用该技术能够达到优质高效丰产的目的。组织全省有关专家制定和颁布了商洛市地方技术规范《板栗坚果质量分级》(DB 6110/T 033-2018)和《板栗丰产栽培技术规范》(DB 6110/T 035-2018),为规范化全市板栗产业发展制定了科学依据。

2 存在问题

2.1 挂果率低,良种率不高

一是挂果面积小,由于实生苗栽植面积较大,嫁接改造进程滞后,使得全市现有挂果栗树面积仅占板栗总面积的52.2%;二是良种率低,良种嫁接改良园和优良品种栽植园面积不足板栗总面积为40%,良种率较低。三是低产低效园面积大,低产低效园与未挂果园约占板栗总面积的75%,急需进行低产改造提质增效;四是板栗良种采穗圃规模小,现有良种采穗圃主要在镇安县和柞水县,其他县区未建设良种采穗圃,不能满足板栗良种大面积推广需求,致使现有老栗园更新、幼园嫁接改造缓慢,严重阻碍板栗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管理落后,单产低

受板栗市场价格和收入不高、波动大,以及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进城经商务工等影响,板栗栽植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对板栗科学管理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充分,致使大部分栗园处在粗放管理或自生状态,全市栗园规范化管理面积不足10%,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导致栗实象、绿天牛、胴枯病等病虫害严重,板栗树体衰弱,树形紊乱,低产园占比大(75%),产量低,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300~530 kg· hm-2,一般板栗园产量只有丰产园的30%左右,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3 产业化体系不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的产业协会和板栗产业合作社因经费缺乏等原因服务作用不显著,板栗产业科研技术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科研实验经费和办公经费,板栗的“产、学、研”工作开展举步艰难;全市板栗产业龙头企业只有2个,板栗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严重的消弱了广大群众发展板栗产业的积极性。

2.4 品牌效益不明显

主产区群众“掠青”采收极为严重、板栗成熟度不够,质量品质不高,严重的影响了板栗的贮藏、加工和市场销售额度;同时采收后不分级、分类,品质质量无法保证。经营者鱼龙混珠,占领市场缺乏统一商标与品牌。尤其是 “镇安板栗”和“镇安大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没有真正发挥效益。

3 建议与措施

3.1 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服务体系

立足现状,发挥优势,充分认识板栗产业开发对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板栗产业作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突破口,置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高度重视板栗产业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板栗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投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板栗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研发等方面的科技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商洛板栗产业。吸收板栗种植、加工、仓贮物流、经销等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参加板栗产业协会,巩固壮大全市板栗产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信息采集、综合整理、传播、市场研判、与金融及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整体提升板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收益。同时,建立健全板栗专业合作社,力争每个基地村建有一个,并明确细化其地位和职能,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成为板栗生产、加工、销售的骨干,及时、直接、准确、充分了解产业各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搭建行业不同组织之间协调的桥梁。

3.2 巩固基地规模,优化品种结构

根据全国板栗主产区和商洛市板栗基地现状,全市板栗产业发展应不求“量”的扩大,只求“质”的提高。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的要求,对现有17.9万hm2板栗林,集中人、财、物、技等有利因素,持续进行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分区域探索主推品种,合理空间布局,对现有成片的成年野生栗林采用林业综合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推广和繁育板栗良种,推进板栗产业全面良种化,对适龄幼龄野生栗林选用优良品种进行集中嫁接改造,对现有老龄板栗园和适龄幼园按立体布局的原则,采用良种逐年嫁接改造,新建园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苗木,确保营建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3 推广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主要依靠政策、投入、科技等要素,推进商洛板栗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突破发展。要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①在全市板栗产区各镇办各建1~2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发挥宣传和带动作用,使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基地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②搞好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素质,以群众为主,现场与室内教学多法并举,推广板栗高产密植、修剪科管、嫁接改良、病虫防治、贮藏保鲜、施硼防空苞等实用技术,使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科技人员要经常深入栗园进行技术指导,抓点带面,推动板栗新成果、新技术的普及推广。③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广泛开展技术与经验交流合作,把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完善板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技术更新步伐;学习现代营销管理经验,精心实施品牌战略;④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市县镇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建设,增加推广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稳定基层推广队伍,加快板栗生产、经营和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全市板栗产业尽快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

3.4 提高基地质量,壮大龙头企业

强化栗园标准化管理,加大综合科管力度,把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作为科管的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开展栗园科学管理工作,提高板栗产量、质量,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无公害板栗、有机板栗基地建设。按照《DB 6110/T 033-2018板栗坚果质量分级》《DB 6110/T 035-2018板栗丰产栽培技术规范》等商洛地方技术规范和“认证与监管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原则,稳步扩大无公害和有机板栗基地的总量规模,将有机板栗产品、“镇安板栗”品牌融入板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依法监管水平,提升镇安大板栗品牌的整体形象,实现基地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鼓励国家、集体、个人、联合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龙头企业建设,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建立工业园区等相关激励政策,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板栗仓贮物流,带动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扶持建立一批冷库仓贮、物流企业,更好发挥骨干企业中转调节作用、降低市场波动和风险。加快板栗电子商务建设,拓宽板栗及深加工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板栗电子商务营销活动,力争做到每个基地村有一个板栗电子商务运营商。

3.5 加大扶持力度,注入文化内涵

积极拓展板栗产业化内涵,推动板栗产业开发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在重点旅游线路区域建设板栗观光园、板栗采摘园、行道树、风景林等,进一步扩大商洛板栗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主,探索多种产业化运作形式,实行规模化种植,形成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共赢局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板栗产业开发,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兴办板栗等绿色企业,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科技人员可以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领办参与产业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与农户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撑,广泛筹集的社会资金和吸引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开放式投融新机制。建立板栗产业化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基地建设、科研创新、产品研发和表彰奖励,促进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商洛市板栗全市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