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

2018-11-06

河南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叶锈病农化多菌灵

为探索新型高效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河南省粮食作物提质增效作好技术储备,2018年笔者在漯河市郾城区进行了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证明,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60 mL/667 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83.25%,与常规药剂4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相比,在减少有效用药量56%的情况下,防效提高了6.29个百分点。

一、试验条件

(一)试验对象

小麦赤霉病、小麦叶锈病。

(二)作物栽培条件

试验设在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小麦品种为囤麦127,土壤为两合土,肥力中上等,每667 m2播种量为11 kg。试验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初期。

二、试验设计与安排

(一)试验药剂

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由淮安大方农化生产。

40%咪鲜胺·戊唑醇悬浮剂,由淮安大方农化生产。

4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由淮安大方农化生产。

(二)试验处理

处理1: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 80 mL/667 m2;

处理2: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

60 mL/667 m2;处理3:40%咪鲜胺·戊唑醇悬浮剂 40 mL/667 m2;

处理4:4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 40 mL/667 m2;

处理5:空白对照。

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0.13 hm2(空白对照面积0.07 hm2),随机排列。为保证药液均匀,每667 m2用药液量为35 kg。

三、施药时间和方法

于4月24日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第2次施药于5月4日小麦灌浆期进行。用电动喷雾器对准麦穗进行施药。

四、调查和记录

(一)气象及土壤资料

1.土壤资料。土壤pH值7.0,有机质质量分数2.05%,土壤类型两合土,前茬作物西瓜。

2.气象资料。4月24日第1次施药,施药当天天气为晴,平均温度16.2 ℃,最高温度20.0 ℃,最低温度10.6 ℃,相対湿度83%。5月4日第2次施药,天气晴,平均温度21.1 ℃,最高温度27.0 ℃,最低温度15.5 ℃,相対湿度83%。施药前7 d至施药后30 d共有14次降雨,总降雨量为83.1 mm。试验期间雨水充足,未进行灌溉。

(二)药效调査

1.调查时期。5月18日,即小麦赤霉病发生定局时,调查各处理区的病情。

2.调查方法。每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査100穗,共调査500穗,并根据分级标准记录病级,计算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三)对小麦的影响

通过施药后7 d调查,各处理区均未发现药害,说明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

五、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每667 m2用80 mL的防效达87.62%,每667 m2用60 mL的防效达84.54%。2个处理剂量的防效相差不大,但均明显优于4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 40 mL/667 m2和40%咪鲜胺·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的防效。

由表2可知,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叶锈病的兼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戊唑醇。

由表3可知,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增产效果明显,产量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戊唑醇。

六、结论

15%丙硫唑·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的发生,增产效果明显,对小麦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 mL/667 m2,每667 m2喷液量为35 kg,于小麦扬花期进行第1次施药,10 天后再喷1次。

表1 小麦赤霉病防效调查

表2 兼治小麦叶锈病防效调查

表3 小麦产量调查

猜你喜欢

叶锈病农化多菌灵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赋予谷类作物叶锈病抗性
杨树叶锈病发病症状、规律及防治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的残留现状研究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浅析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坚守农化制造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