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外学术竞赛系统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11-01韩剑莫德清张倩黎霜殷世民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课外

韩剑 莫德清 张倩 黎霜 殷世民

摘 要:在高校扩招和面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课外学术学科竞赛是通过对考查学生对某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比赛,通过让学生参加一系列学科竞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此,进行竞赛系统培训模式探索与实现的教改项目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课外;学术竞赛;培训模式

一、学科竞赛体系的建设

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各大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一支稳定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有效利用学院的各种实验室组建开放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学科竞赛,制定学科竞赛奖励机制和替换学分机制等有效手段,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竞争力。

1.建立学生科技协会和创新实践培训基地

项目开展所面向的对象是学生,为了让感兴趣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由学院团委牵头组织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组织宣传成立科技协会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第二课堂,让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科技学会,为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另外,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个教室作为科技协会的活动场所,命名为创新实践培训基地,配备好实验座椅和实验设备,提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给科技协会的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场所和良好的实验环境。协会学生可以带上自己的电脑到培训基地进行电子制作的学习和培训交流。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提供有效保障。

2.以“课外学术竞赛”为依托,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

目前,高校大学生所参加的主要学科竞赛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广西区大学生化学竞赛等赛事。参加各种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查阅各种参考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电路的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加各种课外学术竞赛所需要的知识面覆盖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又较强,很多课程都需要提前学习才能具备竞赛能力,获奖成功率才能高,所以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里自习的同时,指导教师非常有必要安排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包括往届的参赛题目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性的训练。如果不提前培训,学生只有到了大三以后才能接触到一些专业课程,如果等着学完相关基础课程,此时再组织有针对性的竞赛培训,显然时间就不够了,学生能够参赛的机会也很少了。

为充分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优秀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本项目采用三年竞赛培训体制,将理论实践教学与课外竞赛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年是基础课程和基础技能培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第二年以课外学术竞赛为平台,进行校内或者院内选拔;第三年赛前集中培训模式,对小范围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对提高大学生设计能力发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建立竞争机制和选拔机制

组织学生多参加校级和相关行业组织的比赛,以三个学生一组自由组队,要求队员间的技术特点形成互补,在比赛中互相了解和团结合作。因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名额有限,只有优秀的团体才能参加高一级的比赛,因此各队之间需要竞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和热情。

二、课外学术竞赛培训模式实践

为了充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挖掘他们的潜力,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本项目采用三年竞赛培训机制,将实践理论教学与课外竞赛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学习增加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通过课外学术竞赛验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三者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1.第一年是基础课程的学习

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宣讲课外学术竞赛对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不管就业还是进一步考研深造,动手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教师或者高年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讲授竞赛所需要用到的相关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要和课外学术竞赛相结合,特别留意选拔培养一批表现优异的和真正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并有意识地进行系统指导和点拨。组织答疑新生参观学院的学長们参赛获奖成绩和竞赛作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组织一些简单的常规比赛,激发新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以及今后学习的目标。

2.第二年以科技活动为平台进行校内选拔

将课程实验实训与课外学术活动相结合,以科技创新协会为依托,探索开展学院级的或者系级的大众创新活动的模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科技创新协会的学生主要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大三学生带着大二学生,大二学生带着大一学生,以老带新,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些小项目、小实验,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检索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系统设计制作的能力、系统联机调试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使每个基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并写出论文。组织动员学生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比赛,设立创新学分,以此督促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项目开展。

3.第三年赛前集中培训

通过前面两年校级的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选拔学生团队进入更高一层次的竞赛团队去准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课外学术竞赛。将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进行重新组队,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取长补短强强联合,在暑假或者寒假进行小范围的强化训练。

进入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所以这一阶段就以历年的竞赛题目为项目题目,按照实际竞赛的各种要求,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分队训练,每个星期组织所有队伍进行互相讲解和互相学习交流,促进每个队伍共同提高。每个月一个题目,每个队伍做不同的题目,以达到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好的想法或者设计方案一起分享,少走弯路,有更多的时间设计更多的方案。每个项目制作完成后,分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连接调试和设计总结报告四部分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和交流,一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提高的地方,由于最后参加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的比赛是完全要封闭的,时间又紧张,所以在这一阶段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三个队员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取长补短。这就需要每个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团队精神,这与课堂教学中强调的独立性是有明显区别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外学术竞赛培训效果

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学术竞赛可以获得丰硕成果,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深受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后能很快体现出自身专业能力,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培训期,有效实现了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快速对接。从而证明了各专业大学参与课外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1.设计研制培训硬件平台,设计各培训模块电路和编写模块程序

开发相关软硬件培训模块平台有多种,如单片机核心系统板,FPGA核心系统板,高速DA输出转换模块,高速AD模拟转换模块,微小信号放大器模块,彩色液晶显示及键盘输入模块等。这些模块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经常用到,如果学生在平时培训的时候能把这些模块都搞懂,他们的设计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在竞赛中解决遇到的设计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题目设计参数要求灵活应用运用各模块电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省宝贵的竞赛时间。

2.建立开放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与改善是教学改革和赛前培训的保障,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践机会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学环境。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每年依托电子大赛自制一批实验系统开发板,免费借给同学练习,同学自由结组,先从软件入手,对系统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同学利用面包板搭接电路,实现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训练。学校还通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构建了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引入使学生突破了实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利用自己的电脑在课后进行实验,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项目以大学生各种课外学术竞赛活动为依托,通过建立学生科技协会和创新实践培训基地、制定合理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计划、推动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各学科课外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健全各学科竞赛奖励机制和学分替换措施等有效手段,有效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总之,本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參考文献:

[1]肖 虹.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75-76.

[2]邓德迎,唐晓辉,赵中华.基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1):54-55,72.

[3]高 原.基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68-70.

[4]李 凯,张金林,张 容,等.从电子设计竞赛谈我院电类实践教学改革[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1):69-71.

[5]邹 孝,刘美容,马天雨.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46-47.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课外
小满课外班
上课外班,好不好?
我的“课外老师”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