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任务驱动”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8-10-31谭瑞燕

求知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谭瑞燕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下完成任务,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思维能力。文章通过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出任务驱动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以及营造完成任务的良好环境一些做法,旨在为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意外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完成一项任务,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作用发挥要求任务的设计必须有艺术

1.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启发性,以起到搭桥的作用

任务的设计必须考虑启发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智力,真正地达到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目的。

2.任务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以能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的设计要做到有针对性,学习任务不要求多,而在乎精。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知识的重难点,这样定能凝聚大家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3.任务的设计必须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由于家庭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的差异,特别在我们这些小学,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同一项任务已经不能满足掌握知识较快学生的求知欲,做一些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的任务,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以贴近学生

如果强制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投其所好,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他们认为有趣的事物,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完成任务的良好环境使课堂锦上添花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正常的计算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资源环境和积极完成任务的氛围。经过实践,创设充足的学习资源环境及积极的完成任务的氛围这两点很重要。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进行阐述:

1.营造积极完成任务的氛围

抓住“两心”:好奇心及好“斗”心。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提问或引导时设计悬念,好让学生顺藤摸瓜;好“斗”心指的是学生的竞赛心理,当然,对于学生“斗”的心理要处理恰当,“斗”得合适就是共同进步,“斗”得过分可能会引起學生之间的分组、分派及个别学生会出现自卑或骄傲心理。所以,教师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插入游戏、比赛等元素来刺激学生思维,且在最后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2.创设充足的学习资源

曾经有这样一篇教学设计,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年份时设计了一个网页,其中一个页面叫“资料室”,里面有个关于日历、年份知识的介绍,学生通过这一页面可以找到有关该课题的相关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效果。这个案例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要想让学生完成一项本来就不熟悉的任务,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源支撑,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课前复习相关知识点就显得很重要。如在学习开关机时,利用课件设计一个模拟开关机的环境;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教室里讲授网页文字与图片的保存时,可以模拟上网,创设环境。我们也可以通过以第三人称、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及模拟场景的方式来创设环境。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要求“任务”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教学情境具有创建性,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谢钦彬.信息技术课堂中引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要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2]韩学良.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