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漫画作文的指导

2018-10-31范小莲詹兴平

求知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漫画作文教学创作

范小莲 詹兴平

摘 要:以漫画为载体的作文,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而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感性材料,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教师应指导学生解读漫画,把握主旨;营造气氛,鼓励创作;选好角度,展开联想。

关键词:漫画;作文教学;创作

以漫画为载体的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图画,较之文字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可以写成文学评论或画面说明。

一、解读漫画,把握主旨

漫画既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又有诙谐隽永的语言,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可是对于一幅漫画,并非所有人都能读懂它的奥妙,更何况是年仅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因此,指导学生正确解读漫画显得非常必要。

(1)读懂画意。读画,是从形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读一幅漫画,要求学生全面观察内容,看清图上画了哪些事物?反映了什么主题?尤其是那种“无题”画,更要认真观察,细致推敲,不放过任何微小之处,包括标题文字。以漫画《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为例,画面的内容是:在一片树林里,有个人拿着斧头正朝一棵大树砍去,一只啄木鸟飞来,落在他的肩头,啄着他的脑袋。旁边还有一行字: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然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砍树?啄木鸟所说的“这段木头”指的是什么?“脑袋里的虫”指的是什么?若能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才算是具备了一定的漫画解读能力。

(2)把握漫画的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找出漫画的主题思想。就《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幅漫画而言,它的主题思想是:某些人贪图利益,滥砍滥伐,破坏自然环境。这种缺乏环保意识的恶劣行为应予以制止,并受到强烈谴责。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逐步指导学生解读漫画,注意漫画独特的表现手法,把握漫画的主旨。学生再碰到其他漫画作品,就可触类旁通,迎刃而解了。

二、营造气氛,鼓励创作

为了让学生了解漫画,笔者一方面让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漫画作品,在教室里建漫画专栏,开辟漫画角,组织大家欣赏、品评,提高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漫画专栏、漫画角做到常换常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进行漫画創作,选出优秀的漫画作品在专栏展出,形成浓厚的漫画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从一幅幅漫画作品中获得快乐,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许多原先惧怕作文的学生,对漫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材自由的漫画作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写作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每一幅漫画都有独特的见解,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体现。

三、选好角度,展开联想

不管写哪一类漫画作文,把握寓意是第一关。除了弄清画了哪些内容,还要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看看漫画有哪些隐含着的意义。漫画的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是有直接联系的。在审读漫画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理解,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抓住一“点”,深入钻探,而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文章内容过于繁杂,便不利于表达。

此外,因为漫画所展示的画面是静止的,作文时如果局限于画面,思路就会受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那一瞬间的情景,将画面外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和物“活”起来。

任何一幅优秀漫画都是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佳作,漫画作者通过特定的画面来揭示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反复思考所得。如漫画《小乌见大污》,就是通过一条乌贼见到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家园。若能引导学生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新的内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启迪作用。

实践证明,漫画作文教学,避免了传统作文过分求同单一的弊端,符合小学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小学作文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内容,提倡说真话、抒真情的现代作文教学观。借助漫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走进作文、走进生活,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想象、思维、创新能力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春燕.浅谈漫画与作文教学[J].新校园(阅读版),2018(1).

[2]向爱芳.浅谈漫画作文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2(1).

猜你喜欢

漫画作文教学创作
Jazz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