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8-10-31张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

张伟

【摘 要】: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对比疗效。结果 通过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对比两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刺络拔罐;针灸

【中图分类号】R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为常见,约占90%以上;是康复医学科常见病,是造成腰腿疼痛、麻木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患者非常痛苦,影响患者工作与学习,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通过运用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月— 2017 年12 月期间在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 例,都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CT 或MRI 检查提示确诊,临床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 治疗组中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27 ~73 岁,平均为(50.6±4.7)岁,病程半月~ 4 年,椎间盘突出15 例,椎间盘膨出14 例,椎间盘脱出1 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7岁,平均为(47.8±4.3)岁,病程半月~ 7 年,椎间盘突出13 例,椎间盘膨出16 例,椎间盘脱出1 例。两组患者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针灸治疗:针刺主穴选择病变部位的华佗夹脊穴、命门、腰阳关、肾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位,配穴选择承扶、风市、悬钟、光明、三阴交、承山、阿是穴等穴位。循经取穴,每次选择8 ~ 12 个穴位即可,常规消毒后,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在针刺华佗夹脊穴、秩边、环跳穴位时,须针感向下肢方向传导放射,针刺得气后取2cm 长的艾条段插于针柄末端,点燃后施灸,艾条下与皮肤间用纸片隔离,防止灼伤皮肤。一天一次,一周5 次,持续治疗3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用刺络拔罐法:操作时先观察患者腰部或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与后侧处皮肤,找寻是否有血络瘀滞现象,若有就将其作为刺络放血点,如果血络不明显,一般选择腰椎两侧或下肢痛觉最强的部位行刺络放血点。首先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辅以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破血络点,并在其周围各刺几针,然后根据部位的不同挑选相应型号的火罐进行拔罐治疗。每次刺络选择2 ~4 个部位,留罐时间约5 ~10分钟为宜,刺络拔罐法隔日1 次,共治疗10 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日常生活;(2)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腰部活动未见明显不适感;(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腰腿痛有所减轻,腰部活动有所改善;(4)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2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准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结果 由附表可见,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組为100%,对照组为96.7%,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痊愈率比较,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3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它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尤其腰4/5、腰5/骶1的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破裂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或脊膜囊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它是造成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是腰部胀痛时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严重者时出现下肢感觉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青壮年,通过治疗对比观察,中医针灸、刺络拔罐治疗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并且疗效肯定的优点,当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认为主因腰部外感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经络受损,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痛。针灸取病处部位华佗夹脊穴及肾俞、命门、腰阳关、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并加以温针灸,能较快疏通经络气血、温通经脉之功效,而刺络拔罐法具有调和气血、泻热、消肿镇痛、调和营卫祛除经络中各种致病邪气,使气血畅通筋脉得以濡养。可见针灸、刺络拔罐能起到舒经通络、调理气血、宣痹止痛的作用。刺络拔罐法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从而缓解神经根的受压情况,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通过疗效分析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拔罐疗法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治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赵正中.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 求医问药,2012,10(03):494-494.

宋书昌, 薄向红, 卢智, 等.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08):21-23.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