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18-10-31李亨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超声诊断

李亨淳

【摘 要】目的 探究肝胆疾病治疗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为术后病理诊断,之后和超声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65例手术确诊患者中经超声诊断出62例,未检出4例,其中胆囊炎12例、肝硬化8例、脂肪肝15例、胆囊息肉11例、原发性肝癌10例、其它疾病6例,诊断准确率为95.39%,和手术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疾病治疗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关键词】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肝胆疾病属于临床多发性疾病之一,严重损伤了患者的机体健康。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导致该疾病病发率逐年呈上升状态。因此进行有效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对患者十分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逐渐应用广泛,且存在显著的优势,如具有无疼痛、无创口等特点[1]。此种诊断方式是应用超声检测技术对机体组织进行检查,以异常组织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此次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肝胆疾病治疗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39例,女患26例,最高年龄为39-75岁,年龄均值(56.8±7.8)岁,病程2.4-3.9年,平均病程为(3.15±1.07)年,13例胆囊炎、8例肝硬化、15例脂肪肝、12例胆囊息肉、11例原发性肝癌、6例其它疾病。入组标准:治疗之前全部进行超声检测,同时患者腹部、右侧腹部均存在疼痛情况;手术结束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肝胆疾病。排除标准:脏器严重障碍疾病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患者。

1.2 方法

65例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超声检查,术后对病变组织进一步诊断,之后将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对比分析。详细超声检查内容包括:提前一天告知患者检查前15小时要保持空腹状态,此阶段不得进食;正式检查前为患者行灌肠操作;设置超声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频率调至3.0至3.5MHz,指导患者仰卧或俯卧、侧卧于检查床上,将耦合剂涂抹于检测位置,选择凸阵探头以弧形方式扫描患者腰腹位置,现将探头和皮肤接触位置的空气排空,从而避免折射和反射情况,之后以平行断面、十字交叉等方法获得图像,此过程要不断调节灵敏性,同时对疾病部位全方面扫描确保无遗漏,进而确保成像清晰、完整。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和整理,用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并用卡方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2例患者被检出,诊断准确率为95.39%,和手术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肝胆疾病病发原因较为繁琐且复杂,多数疾病具有隐匿性,在病发初期无显著症状,当病情加重后腹部会伴有严重疼痛感,进而会影响后期治效果[2]。因此就需要对该疾病尽早诊断、确诊,进而根据病情发展开展治疗。肝胆疾病病发率逐渐上升,这就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检测脏器等方面,已成为临床诊断重要方式。超声的主要分为V、B、A、M、D型等,而应用最广泛的则是B型[2]。这种诊断方式可以根据仪器检测成像,了解并更直观察患者机体中结构组织,进而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组织病变现象。比如在诊断胆囊息肉时,由于部分组织新陈代谢能力减弱,进而扰乱平衡导致胆固醇逐渐变多,进而会在当囊粘膜上聚集,普通影像技术无法检测到这些小细节,进而就会增加漏诊率,而超声诊断技术则可以很清晰、准确的反应出详细病变情况,也可以对病灶体积更好的判断,同时成像也不会随着体位改变而改变。和普通的影响检查比较,超声检查优点更突出,比如无创伤,不会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进而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提升治疗配合度;同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成像清晰的特点。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必须要冻结较为清楚的图像,能够进一步诊断和观察病变情况。可以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详细资料,提高治疗安全性。

此次研究中,65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肝胆疾病,经超声诊断后有62例患者检出,其中胆囊炎12例、肝硬化8例、脂肪肝15例、胆囊息肉11例、原发性肝癌10例、其它疾病6例,诊断准率为95.39%,手术诊断结果相差4.61%,且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对肝胆疾病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效果良好,可以准确的诊断病变组织,这有助于根据诊断结果确定临床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尽早确诊,为治疗提供充分时间,减少疾病对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

综上所述,肝胆疾病治疗中应用超声诊断存在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尽早发现疾病,并针对诊断结果制定相应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初旭, 郑曙光, 于风霞,等.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5):330-332.

王超君. 肝胆胰疾病超声内镜介入治疗的新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 28(3):259-262.

李海源, 楊红. 超声造影剂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7):1101-1103.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超声诊断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阑尾直径的ROC曲线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