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促进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探讨

2018-10-31陆宜鸽王丹丹石一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康复护理

陆宜鸽 王丹丹 石一文

【摘 要】目的:探讨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早期康复发挥的作用。方法:抽取83例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给予所有患者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呼吸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探析组患者通气储量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6.0447,P=0.0213),第1秒时间肺活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13.0875,P=0.0209)。结论: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和提升其肺功能。

【关键词】康复护理;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早期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自发性气胸患者病程较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但是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早期康复产生的作用,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抽取83例在我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为单个肺叶肿瘤患者且肿瘤直径<5cm,排除中转开胸患者、有化疗以及放疗史患者、肿瘤远端转移患者。将全部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n=41)和探析组(n=42),参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35至76周岁,平均(58.6±10.2)岁,探析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33至75周岁,平均(58.5±10.2)岁。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体位护理、病情观察、呼吸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为探析组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預 向患者介绍和讲解康复锻炼对于加快其病情好转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明确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能够加快病情缓解。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以激发其康复信念。通过宣传图示范以及讲解的形式丰富患者对胸部康复治疗意义以及目的等的了解,使其掌握康复治疗的技巧以及方法,使其自我护理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

1.2.2 康复训练

1.2.2.1 第一阶段护理 缩唇呼吸训练方式如下:指导患者将嘴唇闭紧并经鼻吸气,口唇保持口哨样并缓慢呼出气体,时间为4-6秒。腹式呼吸训练方式如下:调整患者姿势为卧位,指导其保持全身放松状态,闭嘴后经鼻深呼吸,然后经口缓慢呼出气体,可指导患者将双手放置于肋弓下方,吸气时能够感受到肋弓扩展且呼气时肋弓有明显的下沉感。可同时进行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训练,以每次训练3-5遍为宜,每次训练时间间隔2-3小时。上肢功能锻炼方式如下:以手指-腕关节-肘关节以及肩关节顺序进行训练,分别进行外翻、内翻、屈伸等动作,每日练习2次,以每个动作练习10次为宜。下肢功能锻炼方式如下:分别进行下肢外翻、内翻以及屈伸等运动,每日练习2次,以每个动作练习10次为宜[3]。

1.2.2.2 第二阶段护理 指导患者经鼻深吸气、屏气后缩唇将气体缓慢呼出。结束呼气后使用肺量仪尽力吸气,然后将含嘴移开并呼气,以缩唇方式将气体缓慢呼出。1个周期包括2个吸呼,每次训练时间为20至30分钟,每天训练频次为1至2次为宜。上肢功能锻炼方式如下:增加拉、握、举等运动,每次练习10至20遍,每日练习2至3次。下肢功能锻炼方式如下:增加蹬腿、抬腿等动作训练,如踩自行车等,每日训练2至3次,每次练习20至30遍。待患者病情逐渐得到改善后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训练期间需要观察患者呼吸、心律以及心率等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反应需要暂停训练[4]。

1.2.2.3 第三阶段护理 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初期以步行为主,然后逐渐加大快步行速度并延长步行距离。出院前告知患者必须坚持锻炼并逐渐加大训练强度,术后3个月内不可进行过强度过大的运动或者重体力活动。

1.3 项目评价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通气储量以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

1.4 统计学应用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3.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通气储量以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探析组患者通气储量以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各项目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使其紧张情绪得到减轻,可使其康复训练主动性获得提高,呼吸训练不但能够使患者胸廓活动得到增强,同时还可取得呼吸肌协调功能,使患者吸氧量以及肺活量得到显著增加,同时还能够对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其全身状况改善,从而提升其机体素质。

此次研究中,护理探析组患者通气储量以及第1秒时间肺活量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各项目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接受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和提升其肺功能。

参考文献

王爱萍.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51-252.

邓红梅.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家庭医药,2018,(3):238.

张义秀.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6):256-257.

王珂.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146-147.

猜你喜欢

胸腔镜手术自发性气胸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观察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