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家校沟通问题的研究

2018-10-30覃琼梅

读天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问题与对策小学生

摘要:家校沟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而很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很难找到问题的所在。对此,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家校沟通;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完成。可是从当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现状来看,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很多沟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效果。为此,需要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以下问题,并且能够将以下对策加以借鉴,为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作用。

一、 当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的主要问题

(一) 家校沟通渠道和沟通内容过于单一

就当前而言,农村小学教师针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普遍依赖家长与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其他沟通方式并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另外,在沟通环节中主要的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存在哪些不足,而并没有向家长提出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以及培养良好习惯的建议与意见,这样的家校沟通显然是没有效果的。

(二) 家校沟通的频率过低且教师缺乏沟通技巧

就当前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中,沟通频率低且教师缺乏沟通技巧是非常普遍的问题。由于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外出打工的情况,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家长保持面对面的沟通,这样就导致了家校沟通的頻率过低的问题出现。同时很多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主要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向家长反映,忽视了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而家长一时间很难接受孩子的表现。为此,家校沟通的目的很难达成,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解决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家校沟通问题的对策

(一) 家校根据学生日常现状丰富沟通渠道及沟通内容

小学生良好习惯包括的范围非常大,学习方面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生活方面主要有:物品整理与摆放、使用后的物品归于原位、饭前便后净手等等。这些习惯伴随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这些应该作为家校沟通的主要内容。而如何进行这些方面的沟通呢,需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家校沟通上,将沟通渠道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宽,并且将沟通的内容加以丰富。在沟通渠道方面,不仅以家访、邀请家长来校座谈、电话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还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进行与家长的沟通,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在沟通的内容上,一是针对学生课上学习方面经常出现的行为和已经养成的习惯进行沟通,指出哪些习惯是应该保持的,哪些习惯是应该纠正的,那些习惯应该摒弃。而是针对学生课间存在的行为和习惯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建议家长要多加注意和引导,将好的习惯帮助保留下来,将不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加以纠正甚至摒弃。这样家校沟通就不存在阻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二) 增加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沟通频率

针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家校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有教师、家长、学生三方沟通的频率作为保证。其间包括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频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频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评率,这三方面沟通的频率不断加强,教师和家长才能及时掌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并且制定出有效的养成策略。笔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就牢牢把握住这一方面,效果非常显著。笔者在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将每天要与哪些家长进行沟通归纳起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一旦出现需要进行紧急沟通的情况,将原有的计划做出调整。笔者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面,经常在课下或在放学之后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同时也利用课间时间针对某几个学生进行小组沟通,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地审视自身习惯养成的现状。建议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面,笔者在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之时,建议家长每星期与学生保持3~4次的沟通过程,每次沟通的时间要保持在10min之内,这样不仅仅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同时还能保证沟通的质量。经过调整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沟通频率,学生在良好习惯养成方面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帮助与监督,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 教师加强与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技巧

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应该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能以“告状”为目的,这显然与家校沟通的初衷相违背。应该通过低回婉转的形式向家长阐述学生在校期间所表现出的各种习惯,并且建议家长在课后应该怎样处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就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通常以评价其他学生相同的表现为突破口,之后在阐述自家孩子也存在这样的表现,希望家长在课后能够密切关注并提醒孩子,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在得到约束和改正的同时,能够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另外,在与学生之间保持沟通之时,笔者认识到学生在短时间内并不容易接受的特点,通常则是结合学生经常表现出的习惯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回答怎样解决问题。在这期间,学生往往提出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自己,由此笔者将这向学生表明这些不好的习惯在学生自身方面也有体现,可以按照自身提出的解决方案来改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自身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陋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将其克制,并转变为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良好习惯的全面养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重视。为此,如何保证家校沟通做到及时、畅通,还需要广大学者、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确保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能够得到快速而又全面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贺奕.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2]曾静.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

作者简介:

覃琼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下江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问题与对策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