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廉政风险演化机理及防控策略*

2018-10-30张宏斌

法制博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廉政权力流程

赵 睿 张宏斌 程 菲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高等教育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随着可支配资源日益增多,廉政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一定程度上仍缺乏系统思维,容易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导致工作效益不高,防控效果不佳。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一、以系统思维思考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系统思维方法是一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它把事物发展看作是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多方面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动力学作为系统科学研究工具,其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实用的计算机建模工具所带来的系统思维变革逐渐深入人心,被广泛运用于分析社会、经济、生态等一系列复杂系统问题。

高校廉政风险主要是校内人员在使用公权力过程中违纪违法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风险的产生和演化主要涉及人、岗位、制度、流程、环境等五大因素,各因素之间交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反馈系统。如若缺乏系统思维,可能导致将本就有限的人力、财力、精力投入到不再提升实效的举措中,却忽视了只需花费少量精力就能显著提升效果的催化工作。基于系统思维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高校廉政风险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

(一)高校廉政风险产生和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校廉政风险的产生和演化主要受人、岗位、制度、流程、环境等五大因素影响,每类风险因素又有相应子因素:1.人的因素,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工作作风、个人欲望、事业心、对未来的可预期性、对单位的融入感、对现状的获得感等;2.岗位因素:岗位权力的大小、权力的集中程度、权力的自由度、岗位的风险暴露程度、岗位的风险暴露频率等;3.制度因素:制度的完备程度、制度实施细则的明确程度、制度宣贯知晓程度、制度的刚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的及时性等;4.流程因素:流程的公开透明度、流程互相监督的程度、流程执行的刚性、流程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流程的宣贯知晓程度等;5.环境因素:社会风气、学院内部廉政环境、团队内部伦理氛围、人员的家庭家风等。

(二)高校廉政风险的演化

系统动力学通过因果关系的作用和反馈链条来描绘系统内部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系统整体行为趋向。高校廉政风险“人-岗位-制度-流程-环境”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图

高校廉政风险系统包含着多个反馈回路,如:“责任追究对人员违纪动力的反馈回路”,当人员违反制度,在责任追究及时情况下,人员会及时受到提醒或诫勉,从而认识到制度刚性,使得人员违纪动力降低,系统廉政风险降低。反之,人们会认为制度仅是摆设而无视制度,导致更多人违纪动力增加,由轻微违纪演化为严重违纪甚至违法,导致廉政风险增加;“环境对人员影响的反馈回路”,当学校廉政环境良好,会使更小团体内部伦理环境上升,使得个人作风变好,个人作风又会汇聚成学校整体风清气正廉政氛围,促进廉政风险持续降低;“岗位权力大小和权力自由度对人员影响的反馈回路”,当权力过大且权力运行自由度过大时,将导致该岗位上人员受到权力寻租诱惑,个人欲望增加,导致系统廉政风险增加。

根据各影响因素反馈关系绘制结构流图,改变各影响因素参数,根据模型输出比较不同措施下廉政风险变化趋势。例如:将“责任追究的及时性”参数由初始值调高时,即增加责任追究的及时性,廉政风险明显降低;提高“流程互相监督程度”,廉政风险明显下降;同时调整“制度完备程度”和“责任追究的及时性”两个参数,发现增加责任追究及时性对廉政违纪风险值影响更加明显,说明当制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于制度的监督执纪更加重要。

三、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策略

基于“人-岗-制-流-环”系统模型,科学合理分配各类资源,将显著提升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效益和实效性。

(一)坚持系统思维,切实提高风险防控实效性

一是要认识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与综合性,要多措并举,更要以系统思维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精力;二是积极构建“四责协同”机制,把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协同起来,通过协同协作形成防控合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以及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以人为本,提升工作精细化程度

更合理地关注人的因素,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主要矛盾因材施教,对有的人需要多进行纪律教育,有的需要多监督,有的要多激励,还有的需要关心帮助。通过提升工作精细化程度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益,避免“一人感冒,全员吃药”,而且能够尽量保持健康细胞的活力,在维持整体战斗力的同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三)强化岗位权力制约机制

一是针对关键岗位审慎设定岗位职责,避免权力过大或过于集中,并赋予相关岗位制约责任,降低岗位风险暴露程度,给权力涂上一层防腐剂;二是探索建立关键岗位“AB角”工作机制,在由A角负责同时,又让B角有所参与,必要时B角可替代A角,一方面发挥整体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及权力自由度过大;三是建立关键岗位交流机制,避免权力固化,防止形成利益链条。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一是制度要以实施细则为主,结合实际形成指导性强、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对制度出台背景、意义、内容等情况进行大力宣贯;三是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对违反制度人员及时进行提醒或诫勉,情节严重的严格处罚并通报曝光。

(五)优化完善权力运行流程

一是优化关键环节工作流程,力争达到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相互监督、可溯可查效果,把权力关进制度和流程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注重加强流程执行刚性,将是否按照流程办事提高到是否遵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高度,对违反流程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并严格问责;三是借助信息化平台工作流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形成“不能腐”的良好监督机制。

(六)营造“零容忍”的廉政氛围

一是将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层层传导,加强廉政教育,营造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的廉政氛围;二是通过线上线下多平台将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讲透彻,增强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监督积极性;三是防微杜渐,对于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约谈或诫勉;四是将校内违纪行为整理成警示案例,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遏制“破窗效应”,防止内部环境进入负向反馈循环。

猜你喜欢

廉政权力流程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廉政之歌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