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话(55)

2018-10-29

北广人物 2018年37期
关键词:什刹海外地人弱化

【第五十五辑】 北京话张嘴“吞”字儿

有些外地人说,听不懂北京话,特别是老北京人说的话。我觉得不是听不懂,而是听不清。

北京人说话的特点是语速快,所以发音吐字的时候,容易“吞音”,或者说“吃”字儿,有的声母被轻声弱化了,该送气的时候,不送气,甚至从原音节中减去某一个音素。还有就是韵母鼻音化和发卷舌音时的弱化,导致的变音“吞”字。比如:“什刹海”,标准读音是shichahai,但北京人却读shishahai,即“什煞海”。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活动,上台讲话时说到了这个词,有位老北京人还特意给我“更正”:“您应该说什煞海。”好像那个“刹”字,本应读“煞”似的。

“刹”是多音字,这没错儿。但什刹海的“刹”必须读“岔”,因为这个地名来自周边的古刹。

但许多北京人却cha与sha不分,连公交车的售票员在报站名的时候,也说shishahai。北京人在说shishahai时,因为语速快,会把“shisha”变成一个音:“shar”,把“什刹海”说成“什昂海”,冷不丁一听,以为是“上海”呢。

再比如:北京人常说的一个词儿“可了(liao)儿的”。外地人一听就晕菜,这是什么意思呀?原来这是“可惜了儿的”变音,由于北京人说话快,把中间那个“惜”字给吞了。

前两年,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节目,有个天气预报播音员在报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时,总说“空气湾指数”。我听了不知多少遍,总也搞不清她说的“空气湾”是什么意思。后来向电视台的朋友请教,才弄清楚她说的“空气湾”是“空气污染”。因为她的语速忒快,把“污染”给变成了“湾”或“碗”了。

因为语速快,中间吞字儿或音变,在北京土话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国安”,北京话说快了,会变成一个字:“关”;不知道,北京话说快了就成了“不儿道”;大栅栏(大沙拉)说快了,变成了“大儿蜡”;“看得过去”说快了,成了“看得过儿”;“告诉你”说快了,成了“告儿你”,等等。

同样,“东直门”的“直”字,也容易被“东”的音给“吞”了,“直”字的发音含糊不清,说成“东兒门”;“大家”,会说成“大鸭”;“大家好”,说成“大鸭好”。

其实,语速快不是北京话所独有,有些南方话的发音甚至比北京话还要快。现在有些热词,也是根据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语速快的发音讹变而来的,比如:“酱紫”,是从“这样子”讹化而来,“神马”,是从“什么”而来的等等。

猜你喜欢

什刹海外地人弱化
shock of THE NEW
最美什刹海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什刹海小记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