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WHTO中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及髌骨高度的影响分析

2018-10-29吴克亮叶鹏程冯文俊曾建春陈锦伦曾意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髌骨矫正胫骨

吴克亮,叶鹏程,冯文俊,曾建春,陈锦伦,曾意荣*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软骨下周围骨质增生硬化,伴骨赘形成为病理性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膝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1]。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KOA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20世纪50年代,Jackson教授[2]首先提出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用于治疗KOA,其通过对胫骨近端截骨,重新调整下肢异常分布的力线,降低膝内侧间室的负荷,改善膝关节内侧间室的生物力学环境及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病变软骨修复合成,术后患者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不可忽略该术式相关并发症,大量研究报道[3-5],OWHTO术后出现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增大及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降低。这种变化是由矫正角度、合页位置、内固定物位置、植骨、浅层内侧副韧带松解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其中,术中矫正角度是影响PTS及PH的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拟探究OWHTO中不同矫正角度对PTS及PH变化的影响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OWHTO的35例患者(38膝)。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均对所有患者行膝关节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后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并根据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评价膝关节优良率,优>85分,良70~85分,中60~69分,差<60分。膝优良率=(优例+良例)/病例总数×100%。

按OWHTO术中常见矫正角度分为:A组为7°~9°,B组为10°~12°,C组为13°~15°。由两名关节骨科医生分别对患者膝关节X线片重复测量各组PTS及PH的IS指数(0.8~1.2)、BP指数(0.54~1.06),最终取平均值。3种数值测量方法(A.沿胫骨干前方骨皮质前缘作一直线a,再作一条a的垂线c,沿内侧胫骨平台关节面作一切线b,则b和c所成的夹角即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B.IS指数,a为髌韧带长度,b为髌骨长径;C.BP指数,c为髌骨关节面远端到胫骨平台的垂直距离,d为髌股关节面长度)具体见图1。分别计算各组术后PTS、IS指数和BP指数的差值(术前值-术后值)。其中,女性22例,男性13例;年龄19~77岁,平均(61.5±9.8)岁;18例右膝,15例左膝,3例双膝。A组12例(13膝),B组11例(13膝),C组12例(12膝)。所有患者患病时长1.2~13年,平均(4.7±3.0)年。体重为(63.1±6.6)kg,身高为(163.0±7.0)cm,BMI指数为(23.82±2.16)kg/m2。

A PTS B IS指数 C BP指数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名高年资骨科主任医师完成,手术步骤如下。a)麻醉与体位:仰卧位,麻醉满意后,下肢常规消毒、铺巾;b)切口与入路:屈膝90°,患侧胫骨内侧斜形切口,鹅足前缘向后上方作一长约6cm手术切口,分离皮下脂肪、筋膜,显露胫骨前内侧骨面,锐性部分剥离鹅足,分离并松解浅层内侧副韧带;c)定位:先将TomoFix钢板置于胫骨前内侧骨面,大致确定钢板放置位置,距胫骨内侧关节面下方3.5~4.0 cm处,在钢板上中间螺孔向上胫腓联合方向打入1枚克氏针作为定位,再朝胫腓关节上缘平行置入2枚克氏针作为胫骨干截骨面(见图2),X线透视下见克氏针位置及方向满意;d)双平面截骨:用电锯平行2枚克氏针下进行横断面截骨,C型臂透视下确认截至留合页约1 cm,在胫骨结节后方约1.5 cm处,与横断面成110°角进行冠状面截骨。锤入截骨骨凿至切割深度,逐步加大,缓慢打开截骨区;继续在截骨平面采用“叠骨刀法”逐渐撑开冠状截骨面,逐步打入4~5把宽骨刀,撑开骨折间隙,再用撑开器代替骨刀维持截骨间隙,透视确认截骨角度至目标角度,于胫骨前内侧插入TomoFix撑开器,调节到术前设计合适角度,C型臂透视下位置满意;e)植骨与固定:尽可能在截骨面后方采用撑开钳维持矫正角度,打压植入与矫正角度近似规格的同种异体楔形松质骨块,该骨块由笔者设计并申请国家外观专利(专利号:ZL201730290246.1)(见图3),后置入TomoFix锁定接骨板,上下各拧入4枚锁定螺钉,透视确认位置良好;f)关闭切口:反复冲洗术口,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术毕。

图2 术中2枚平行克氏针确定截骨面大体照 图3 术中植入同种异体楔形松质骨块大体照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 随访时间5.2~25.5个月,平均(10.0±5.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KSS为(60.4±7.3)分,末次随访为(83.2±6.9)分;VAS评分术前为(5.2±1.1)分,术后降至(1.2±1.0)分;HSS评分术前为(59.4±7.2)分,术后提高至(87.7±5.7)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SS评分,OWHTO术后结果为优20膝(52.6%),良11膝(28.9%),中5膝(13.2%),差2膝(5.37%),优良率达81.5%。

2.2 手术前后IS、BP指数及PTS大小的比较 所有样本术后IS平均值由术前(0.98±0.11)降低至(0.81±0.13),BP指数术前为(0.76±0.13),末次随访时降至(0.65±0.1);PTS平均角度术前为(7.82±0.93)°,术后为(10.76±0.9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矫正角度对PTS、IS、BP差值的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PTS、IS、BP差值的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检验方法分别进行组间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矫正角度患者术后PTS、IS、BP差值比较

2.4 典型病例 54岁女性患者,因右膝疼痛2年余入院,诊断为右膝原发性KOA,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磨损伴内翻畸形,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3.5°,测量IS指数为0.95、BP指数为0.75、PTS为8.2°。行右膝OWHTO术,术后6个月复查正侧位X线片示钢板在位,截骨面愈合良好,测量IS指数为0.89、BP指数为0.64、PTS为10.1°。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4~5。

3 讨 论

OWHTO属于保膝治疗的范畴,通过关节外矫形治疗关节内疾病,不截除关节内软骨,保留膝关节内所有韧带结构,患者本体感觉好、功能佳。Schuster等[6]对73例(79膝)OWHTO术后患者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1.7%;在未对膝软骨处理的情况下,膝内侧间室软骨修复良好,股骨侧软骨修复率84.8%,胫骨侧78.4%。文献报道[2,6-9]HTO可延缓人工膝关节置换时间达6~15年。Akizuki教授等[10]对94例(118膝)行HTO治疗的KOA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平均随访16~20年,研究发现7例患者(11膝,7.4%)最终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Kaplan-meier 10年生存率为97.6%(95%CI 95.0%~100%),15年生存率为90.4%(95%CI 84.1%~96.7%),HSS评分优良率为73.7%(87例)。

图4 术前正侧位X线片示右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磨损伴内翻畸形

图5 术后6个月正侧位X线片示钢板在位,截骨面愈合良好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KSS、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膝关节优良率达80%,与既往文献研究相似[11-12]。术后4例患者出现外侧合页骨折,嘱其延迟负重,并佩戴外固定支具,6个月后门诊复查X线片提示均获骨性愈合;2例患者出现术口表层感染,予局部换药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头孢美唑钠2 g Bid)1周,术口最终愈合良好。

矢状面上,胫骨平台在生理解剖上存在向后方倾斜大小6°~10°的角度[13-14],Whiteside等[15]认为不同个体的PTS值并不是恒定的。Chiu等[13]进行尸体体外研究和影像学调查发现,胫骨平台内侧PTS与整个PTS有紧密相关性。因此,研究膝PTS时主要是测量内侧平台PTS。通常认为,保持膝关节周围韧带张力及关节稳定性,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正常滑移是生理性PTS的生物力学意义[16]。

造成OWHTO术后PTS变化的主要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因OWHTO中胫骨干骺端为不规则的三角形结构,当保留外侧合页时,胫骨远端骨块将在冠状面上摆动,较难把握前后方撑开间距比率,易发生术后PTS增大的情况[17]。

这种医源性PTS改变,使股骨及胫骨之间在横断面上易形成剪切应力,会形成“slide downhill”效应,加大前交叉韧带张力,后交叉韧带易出现松弛[17]。Giffin等[18]发现,将PTS由9°增加至13°时,膝关节轴向上仅200 N的应力(1/4体重)便使胫骨向前移约3 mm。有研究认为,当膝关节轴向应力为1 600 N时(4倍体重),在ACL完整的情况下,胫骨前移8 mm,若ACL存在损伤,胫骨则前移13 mm[5]。

本研究三组间不同矫正角度术后PTS增大的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矫正角度大小与PTS存在正相关性,即OWHTO中矫正角度越大,术后PTS也随之增加,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这种相关性的原因。笔者认为,OWHTO术中矫正角度越大,撑开器位置放置不平衡,较难把握截骨区前后间隙比率;此外,矫正角度越大,合页位置更易于偏向前外侧,甚至出现合页骨折,术后可能会出现矫正角度丢失,胫骨近端截骨块向后方倾斜。

术后BP指数由术前(0.76±0.13)降低至(0.65±0.1),说明OWHTO术后出现了PH降低的现象,该结论与既往大量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19-22]。其中,A组(7°~9°)与B组(10°~12°)两组间IS与BP降低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C组(13°~15°)与其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认为,OWHTO中矫正角度过大,双平面截骨使胫骨结节向远端移位明显,随之将髌骨向下方拉低,可认为截骨矫正角度在7°~12°内是相对安全的;若矫正角度过大,则应注意预防低位髌骨的现象。此外,术后髌韧带钙化挛缩也会加重髌骨低位。

PH降低会引起或加重髌股关节炎、髌骨脱位、髌骨撞击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前疼痛。从理论上而言,OWHTO术中开放型截骨面使胫骨结节移向关节线远端,降低关节线而机械性的降低髌骨位置;此外,术中局部创伤及术后制动可能引起髌腱挛缩。Dowd等[23]和Scuderi等[24]研究发现,髌骨低位与HTO术后髌韧带内间质瘢痕形成、髌韧带出现挛缩有关。

针对HTO中髌骨低位的问题,一些学者也提出诸多改良方法,包括:改良型胫骨结节下方截骨、改良型胫骨内外侧联合截骨、术后尽早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避免过大矫形等。Gaasbeek等[25]设计了内侧开放式截骨联合远端胫骨结节截骨术,它可在术中相对维持控制胫骨结节位置,避免对髌骨位置的影响,该方法可减少髌骨低位的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胫骨结节远端骨折的危险。Hinterwimmer教授等[3]也对该术式作了类似的研究报道。Matar等[26]报道通过改良的远端斜行HTO后发现,术后无髌骨低位发生,并对手术前后的髌骨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offel等[27]在尸体体外膝关节标本中对OWHTO进行改良试验,结果显示没有产生髌骨低位的并发症且髌股关节压力未发生改变。OWHTO术后患者日后存在转行TKA的可能,术后髌骨低位会提高翻转髌骨和显露胫骨近端的难度。Windsor等[28]调查研究,在HTO术后因疼痛复发而行TKA患者中,约80%出现髌骨低位。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术前应该将PTS及PH作为确定截骨方案的两项重要参考指标,以免因术后由PTS及PH变化所导致的远期临床疗效问题。对于PTS较大或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当矫形角度过大时,尤其应注意OWHTO术后PTS增大而导致膝关节不稳;当OWHTO截骨角度过大时(>12°),应注意PH降低的变化,术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保持PH不发生改变,甚至可考虑采用改良型开放OWHTO术或其他替代疗法。

综上所述,OWHTO是治疗KOA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OWHTO术后PTS和PH均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术后PTS变化与术中矫正角度的大小呈正相关;PH变化与矫正角度的大小总体呈负相关趋势,尤其是当矫正角度过大(>12°)时,PH降低更为明显。

猜你喜欢

髌骨矫正胫骨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