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古老滑雪民谣及传说故事

2018-10-29尼咏梅

新疆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滑雪板野人狩猎

□ 尼咏梅

艺人们用长调的形式传唱《滑雪狩猎民谣》

阿尔泰山脉,历来有着悠久的人类文明活动,产生了许多口传故事和传说、民谣“打猎人之歌”(又称“滑雪狩猎民谣”)。这首古老滑雪民谣,广泛流传于阿勒泰乌梁海蒙古族和图瓦人中,历史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

2003年11月初,笔者来到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人民政府担任副乡长一职。在开展入户调查时,来到阿尔恰特村村民欧吉省(现为阿勒泰地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员)家里,和他们一家人聊天,当我问到乡里有没有岩画之类的地方时,欧吉省说他小时候家住在敦德布拉克,一天他与附近的蒙古族牧民小朋友一起在山中玩耍,为了避雨便躲进了一处洞穴里,在洞里看到画在洞穴石壁上的彩色图画:有人和动物。我感到非常振奋,于是和欧吉省相约第二天去洞穴所在地——敦德布拉克——看个究竟。第二天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在敦德布拉克洞穴里那些颜色鲜艳图画让我感到震撼。是什么人留下的这些色彩斑斓的的图画?我看着山洞外面,场地宽敞,适合祭祀,便幻想画中这些屈膝的人会不会是古人在跳祭祀舞蹈,祈祷自己打到更多的猎物呢?我激动地告诉他们这是彩色洞穴岩绘画时,欧吉省睁大了眼睛。这时候有一个蒙古族牧民掏出奶酒,唱起了蒙古长调,并围着雪敖包做起了祭祀仪式。这首蒙古长调非常好听,就问他蒙古长调的名字叫什么,他说小时候听到村里的老人们经常在冬天唱起这首长调,名字叫《打猎人之歌》。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去拜访了一位会演唱这首《打猎人之歌》的民间艺人奴德娜西老人,听到了七十多岁的老人唱起从母亲那里传下来的完整版的《打猎人之歌》。得知当地还有很多老人都会演唱这首《打猎人之歌》,如祖鲁加、克西塔、乌鲁木赞、阔什肯白等。老人告诉我,冬天善于狩猎的乌梁海人会远去阿尔泰山中狩猎,他们会呆在山里二、三个月,直到临近春节前才满载而归,同家人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春节。留在家里的亲人们会每天祈祷,在祈祷祭祀时就会唱起《打猎人之歌》,希望家人打到猎物平安回家。《打猎人之歌》其实也是祭祀的歌,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演唱的。《打猎人之歌》在汗德尕特乡属于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一方面由于“禁猎”,另一方面也因为当今的社会发展、交通便利等情况,使毛皮滑雪板失去了“用武之地”,而退出历史舞台。

当时,没有哪一个人会想到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里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和天机,更没有想到它竟是“中国新疆阿勒泰成为人类最早滑雪起源地”的证据之一。2006年12月15日,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人类最早滑雪起源地时,整个汗德尕特乡沸腾了,成为了歌的海洋,大家载歌载舞庆祝这个好消息。如今“打猎人之歌”已成为阿勒泰地区蒙古族群众很喜欢的一首民谣,四处传唱,也成为了汗德尕特乡的“乡歌”。

在那高高的阿尔泰杭盖(蒙古语,意即高高的山的意思)山中,

身上背着柳木制作的弓箭,

双手斜推着滑雪棒的,

脚踩红松、白松木制作的滑雪板,

很快地滑着奔跑在松树林中的,

身后拖着山羊皮囊的,

是那勇敢而又灵活、聪明的猎人。

看那个猎人啊!

就像阿尔泰杭盖山中的羚羊一样奔跑得快,

来回在松林中奔跑着,

怎么样也抓不到他,

善射的射箭手是那猎人啊,

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古老滑雪民谣,也从汗德尕特乡以及禾木、喀纳斯、白哈巴等地的民间艺人那里收集到一些古老传说故事。这些在各地流传的版本。最大的特色是离不开阿尔泰山一带游牧民族文化特色。

关于“野人”的传说

这是流传于阿勒泰地区游牧民族的典型传说故事。说的是阿尔泰山的古老先民在深山中狩猎时,无论是在冬季还是在春秋季都会遇见“野人”,特别是在冬季狩猎中,遇见可怕的“野人”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野人”分为雄雌。猎人在遇见雄性“野人”时,就会往山顶跑,古老滑雪板可以“抓”雪上山,会很快地跑到山顶,逃脱雄性“野人”的伤害。因为雄性“野人”额头高,眼睛深深地凹在高高的额头下,看不到头顶上的任何东西。当猎人看到雌性“野人”时,则必须往山下滑,雌性“野人”因为乳房长及下腹,总喜欢把长乳放在肩头上,以便爬在身后的幼子哺乳,雌性“野人”在下山时要时常停下来整理长乳,把它放在肩头后,猎人们乘机逃离。因此,每当狩猎人从可怕的“野人”身边逃脱后,都会来到“敖包”,祭祀救了自己性命的古老滑雪板。

关于“祭祀祈福”的传说

说起古老滑雪民谣时,老人们都会以非常神圣、端庄的态度去诉说,把它作为一个神圣的事情去看待。古老滑雪民谣凝聚着先民们在战胜雪崩、猛兽奇袭、“野人”突袭、大雪封山、饥饿等磨难的经验与教训。古老滑雪民谣也是先民们向上天祭祀活动的前奏。一个村的老百姓聚在一起,围着“敖包”高唱古老滑雪民谣,抛洒着洁白的鲜奶,把古老滑雪板摆放在祭台上,磕头祭拜,向天祈祷在深山里行猎的亲人们猎到很多的猎物,平安回到家里团聚。在亲人们凯旋而归时,众人还要来到“敖包”边,做祭祀祈福仪式,把打到的猎物摆放在祭台上,感恩上天怜悯,希望来年更加富饶。

关于“英雄悲歌”的传说

老人们经常说起在准噶尔战乱时期,乌梁海人和准噶尔人进行部族战争,在冬天作战时,乌梁海人总是胜利,因为善于狩猎的乌梁海人在阿尔泰山中踩着古老滑雪板同准噶尔人作战,把身陷深雪之中无法动弹的准噶尔人一网打尽。在秋夏季乌梁海人总打败仗,因为善战的准噶尔人兵壮马肥,善于在马背上作战。因此,每当乌梁海人唱起古老滑雪民谣时总是把对英勇战死的族人在深山中行猎的形象演唱出来,对他们寄予哀思之情。

关于“神灵所赐”的传说

古老滑雪板使用的材质一般都是阿尔泰山中的红松、白松等,以及鹿皮、野猪皮、马皮等为滑行底质,行猎棒(单杆滑雪杖)一般也用红松、白松和柳木制作。古老弓箭材质也是用以上材料制成的。乌梁海人在古籍里被称为“森林中的百姓”、“狩猎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还有“打铁人”的称呼,因为阿尔泰山盛产铁,乌梁海人善于使用铁器打造冷兵器而著称。在成吉思汗西征的战争中,打造出了很多的作战兵器而备受重用。乌梁海人把古老滑雪板作为神圣的狩猎及交通工具,并在古时就把它作为神灵所赐的神物而倍加珍爱和祭拜,在“敖包”祭祀时,祭拜古老滑雪板传唱古老滑雪民谣,此习流传至今。

关于“庇护神”的传说

在世居阿尔泰山的老猎人中流传着一个“铜爪女”的传说。“铜爪女”是一个可怕的专门伤害猎人的女魔头,白天她会化成美貌少女来到猎人们的临时狩猎居住地,猎人们会防备她,故意用尖锐的长烤肉叉子和猎刀插上肉递到她的手中,这时候,深藏在长袖中的女魔头的铜爪子会同猎刀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此时,猎人们就会辨别出她就是吸人血的女魔。深夜,女魔会再次来到猎人们的居住地,从门缝里钻进去,猎人们全都藏在雪堆中密切关注女魔,女魔发着恐怖的吼声把长长的铜爪一下子扎入猎人的皮袍被子里,她的铜爪子被藏在皮被里的古老滑雪板夹得死死的不能动弹,女魔就这样被猎人们杀死了,只剩下一副可怕的铜爪。古老滑雪板是猎人们的保护神,只有沾了动物毛皮和鲜血的古老滑雪板才能制服一切可怕的东西。在古老滑雪民谣里猎人们还加入了古老的“呼麦”发音,利用“呼麦”来模仿古老滑雪板在滑行中摩擦雪和山石、树林发出的美妙声音。民间艺人在传唱民谣时还会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先说出故事情节,然后用长调赞美聪明机智的猎人们战胜艰难险阻的情景。

关于“九色仙鹿”的传说

由于古代先民们狩猎过度,使得阿尔泰山山神动怒,山神就化成了一个“九色仙鹿”来到山中,故意叫贪婪的猎人们看到,猎人们被“九色仙鹿”的鹿角发出的九色光芒所吸引,聚集在一起把“九色仙鹿”活捉了,把它的九色的鹿角割下来。有个老猎人在夜里受到山神启示要他带着族人离开是非之地,这个老猎人把山神的启示告诉族人,并带着族人离开了深山。但是有几个猎人受到蛊惑,不愿意离开,他们在夜晚偷偷地离开族人的队伍,回到了深山,继续对“九色仙鹿”进行围捕,身负重伤的“九色仙鹿”在临终时,把厚重的发着九色的头角轻轻地放在了树杈间。猎人们把九色鹿角割了下来,来到草原卖了鹿角,过起了逍遥快乐的日子。没过几年,这几个猎人忽然走到了末路,他们逃到了深山里,被林中的动物所围捕,死无葬身之地。在他们临死时看到了九色鹿顶着九色角在林中飞跃着。他们知道他们被诅咒了,非常懊悔,希望山神不要迁怒于他们的族人,他们愿化成动物,供猎人们猎捕,直到诅咒解除之日。山神答应了他们的临终请求,把他们化成了美味的猎物被猎人们和动物们所猎捕,毛皮被永世踩在深山里。猎人们的族人重新回到了深山继续生活着,他们用山神赐予的动物毛皮制作各种滑雪板,就像九色鹿、羚羊一样跳跃奔驰在阿尔泰山中,他们也得到了山神的赐福,每次行猎都能满载而归。在林中,他们行走途中所有的山石、树木都会主动让道,并保护着猎人们不受到妖魔鬼怪的伤害。猎人们传唱古老滑雪民谣也是在感恩山神的赐福,希望猎人们能够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可以过度狩猎伤害山中的神灵。

古老滑雪民谣,不仅是民歌的一种,也融入了传说故事、原始宗教、历史传说等素材。它的故事是和阿尔泰山不可分开的,也是和当地民俗风情相适应的,它是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延续的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文化遗迹。

(本文图片由孙国福提供)

猜你喜欢

滑雪板野人狩猎
与众不同的滑雪板,让您在冰雪世界畅游
Wheelblades,夹在轮椅上的滑雪板
滑雪板固定器扎带注射模设计
雪娃
野人迷踪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狩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