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8-10-27陈秀丽尹灿

理论与现代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邓小平习近平

陈秀丽 尹灿

摘 要:习近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不仅继承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步骤思想、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和现代化建设的对外战略思想,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等富有远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关键词:习近平;邓小平;现代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8)03-0005-0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全面的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关于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精髓,并根据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形成了有特色的、极为丰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节点,厘清习近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对邓小平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步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战略是指为达到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现代化目标而做的总体规划,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等特点。现代化战略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现代化战略目标实际上表现为战略期内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决定着战略重点的选择、战略阶段的划分和战略对策的制定。可以说,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先是确定在经济上以实现“工业化”作为基本国策和目标,经过不懈的探索,又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新中國在成立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三十年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更加切合实际和科学可行。1979年邓小平在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208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思想,代替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思想,使其表述更全面、科学、准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伟大目标引领人民团结奋斗,他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体现了对邓小平战略目标思想的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又多次重点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是有利于千秋万代永续发展的现代化。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3]这体现了习近平将生态建设置于关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的深刻认识。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确立,不仅只是加上了“美丽”这个修饰词,它更侧重强调的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内在包涵着生态的现代化,并且用“强国”代替了以往的“国家”,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思想的重大飞跃,既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也彰显了习近平作为战略家的政治魄力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明确了“第二个百年”我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二).从现代化“三步走”到新时代“两步走”

改革开放后,为了探究我国现代化建设怎么走的问题,邓小平深入研究国际形势,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一步利用十年时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再利用十年时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利用五十年时间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再翻两番,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他还强调要坚持稳定、协调的发展方针,追求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邓小平现代化“三步走”的前两步目标已经顺利实现,为我们完成第三步走的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习近平在探索我国现代化战略步骤的过程中继承了邓小平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并且根据我国社会实践的新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新挑战,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分析,丰富了现代化第三步走的思想内涵,形成了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习近平新时代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不再提GDP“翻番”之类的量化指标,而是突出对发展质量的要求,这一改变有利于引导我国各项工作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集中到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上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习近平对邓小平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战略布局是针对战略的全局性特点而设定的,即从总体上研究发展过程全局应采取的方针政策。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主要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习近平在坚持这些思想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使我国的现代化战略布局更加完善。

(一)从“基本路线”到“生命线”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邓小平将发展经济作为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心任务的战略思想。1980年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深刻地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2]250“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体现了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的坚守和对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坚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989年邓小平指出:“十三大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5]345从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也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总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继承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思想。2012年11月,刚刚就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7]这表明习近平牢牢抓住邓小平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的核心,以“生命线”“幸福线”的生动比喻和“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的重点强调,将全党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布局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有利于团结全党全社会的力量,矢志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思想,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

(二)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既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378,邓小平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深刻阐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与打击经济犯罪的对立统一关系,不能因为发展物质文明,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更不能因为改革开放,放松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5]378。同时,邓小平既强调“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他在多个场合对坚持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8]在同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9]习近平不断总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极大地凝聚了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

自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建设战略思想以来,根据形势的变化,我国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三位一体”升级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从整体出发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使这五个方面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努力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布局思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战略总体布局思想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布局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由不大协调到全面协调的历史飞跃。

习近平在坚持邓小平战略布局思想的同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协调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习近平对邓小平现代化建设对外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从“时代主题”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国际因素来看,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顺应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现代化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对世界形势的估计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来考虑的,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迫在眉睫。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要论断。事实证明,邓小平的论断是正确的,它抓住了当代世界最主要的矛盾、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外战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習近平密切联系变化发展的国际局势,进一步强调“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同时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思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和经济形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将自身的发展前景与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开放、共享、担当中共同前进才有希望。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为依托,进一步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具有更加强烈的开放性、包容性。这一思想准确地把握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特点,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确立了互利共赢的思想基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从“对外开放”到“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从国内因素来看,邓小平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思想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邓小平根据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金不足、科技落后等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只有实行广泛的开放政策,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迅速补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在探索对外开放路径中,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他强调要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要根据各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由特区到沿海到沿江沿边再到内地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步骤。在开放领域和渠道上,邓小平强调既要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资源,也要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经验,并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习近平在邓小平“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和“实现什么样的开放”的战略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如何开放”这一重大理论,开辟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将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不仅指出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而且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要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形势采取的重大对外开放战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新理念,也为我国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得“开放发展”与“共享发展”成为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外发展的新理念,这是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重大创新。坚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将有利于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持续推进产生积极的作用。

2018年4月,在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0]面对亚洲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深刻分析世界大势并顺应时代潮流,明确提出了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的中国方案,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思想,既有利于中国和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智慧源泉。

总之,习近平现代化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继承是前提,发展是重点。习近平从邓小平现代化战略思想中汲取了理论精华,继续把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战略创新理论。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奋斗方向,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实现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9.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9]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0]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

猜你喜欢

邓小平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