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2018-10-26陆静

科技资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陆静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的教育时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正确定位,将立足点放在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中来,然后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和方针,最重要的是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与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特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193-02

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大多数是参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的模式开展工作。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尚不足总毕业人数的3%,发达国家已经达到30%左右。同时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两低一高的现象,指的是工资较低、专业对口率较低以及跳槽率较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没有认清定位有很大关系。

1 现状研究

1.1学校方面

(1)内涵理解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研究基础不牢固、目标定位不清晰、教育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建设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缺乏实践平台等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合适的教材,受众范围较小,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中的精英学生开展,并未普及到普通学生之中,因此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实现其价值,自身优势无法体现。

(2)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比较匮乏。在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课程任课老师主要由就业指导员或者直接由班级辅导员进行担任,这些行政工作大多数缺乏创新創业的实践,因此容易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够对学生的指导非常有限。高职院校广泛聘请校外创业成功的人士来进行兼职教学,但是这种兼职教学的模式不能够长期稳定进行,而且实际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匮乏的现状是制约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所在,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做出一定的成果,仍需要摸索较长的时间。

1.2 学生方面

(1)创新创业的意识薄弱。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其目标定位不明确,不清晰,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缺乏激励措施,因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创业的主动性,没有创业的自觉性,或者是出现被动创业的尴尬局面,缺乏主动创业的勇气与信心。

(2)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以及课程体系都比较落后,平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大。创新创业相关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创业指导能力有限。高等院校学生自身创业意识缺乏,总是等着老师给予指导,这样被动创业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创业的效果,因此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较低,不能够完成自主创业。

(3)机制方面。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机制主要依托于高校,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技术力量、资金力量,然后再结合学生专业优势,建立科技产业园、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目前来说,高职院校中开设创新的教育课程的得感受到创业的实践。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提供相关的创业信息,在资金以及技术上支持创业学生,同时也能够给后面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须要打破对于本科院校简单的模仿,在实践中走出适合自己的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社会力量和学校力量进行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靠学校一方面进行努力推动,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无法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形成合力,达到效果最大化。

2 建议策略

高职院校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以就业作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宗旨,特别要注意产业与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的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快课程体系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心理,全方位多角度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1 着眼于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入改革开放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也正在逐渐调整,在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下岗人员再就业如有诸多困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需求越来越大;第二,各种高职院校就业率正在稳步提升;第三,全国目前出现了普遍的招工难的现象。因此,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产业发展作为导向,与市场经济进行接轨,面对产业调整的挑战,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比较针对性地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在选择创新创业的领域时,高职学生应该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找到进行创新创业的突破口,尽量选择一些容易进入的行业,比如说电子商务以及中介服务行业等等,这样才能够尽快站住脚跟,达到成功创新创业的目的。

2.2 着眼于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

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着眼于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面向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岗位特色、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核心创业能力、贯彻落实创业精神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宗旨,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生自身专业优势与特点,采用多种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利用创业来带动就业发展,能够积极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压力,做到不仅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2.3 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改革

(1)高等院校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将组织作为后盾。高等院校需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监督领导小组,作为整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

(2)必须要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给高职院校的学生配备创新创业的专职老师,是提高学生创业意识,提升自主创业能力的关键。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创新创业的教育方法,带给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并且改变那种灌输式的理论授课的模式,加强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从而带来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必须要设置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统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标准,开设比较符合专业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还要提供一些市场开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同时,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还要侧重于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潜力。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学训赛创相互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这种教育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及加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中进行创业能力培养,这样就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训练以及整体创业能力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4)评价体系要完善。高职院校为了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可以进行激励措施。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作为毕业实习,这样就可以免除创新创业学生对于毕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结合社会或者是企业的力量,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进行评价,努力发挥激励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多出创业型人才。

3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初步摸索的阶段,必须要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特点,准确进行定位,开始合理的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增加对于创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做到学校、政府、社会、企业四维联动,形成合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1-6.

[2] 孟庆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6):15-16.

[3] 程莉.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5):104-10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