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2018-10-26程忠芳

科技资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程忠芳

摘 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是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而水利工程建设也同样如此。但是,水土流失問题的出现,导致水利工程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只有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即可在体现水利工程防洪和蓄水效能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年限。对此,本文借助对水土流失危害的思考,探讨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124-02

众所周知,淡水资源紧缺是国内固有问题。若要更好满足社会生活用水需求,水利部门可在水源持续开发和应用的前提下,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针,辅之对水利工程水源保护效能的把控,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的地位及作用。此外,水土流失问题的频发,不仅导致水利功能无法发挥自身价值,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使之面临淡水枯竭的状态。由此可见,增强水土流失问题的把控,是满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 水土流失现状、危害

1.1 水土流失现状

通过对水土流失现状的思考,可知其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前者包含水力侵蚀(年均侵蚀面积约为165万km2)、风力侵蚀(年均侵蚀面积约为191万km2)、交集侵蚀(年均侵蚀面积约为26万km2)等原因;后者则涉及以下内容:荒地过度开垦;矿产无限制开采;乱砍滥伐;生态保护措施较少;自然灾害等。同时,个别水土流失问题还和地形地貌存在联系,如坡多或坡陡的区域,水土流失率相对较高且严重。

1.2 水土流失危害

地表植被,存在防风固沙的效果,可杜绝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若地表植被被破坏,则会在丧失“天然屏障”作用的同时,带走土壤地质结构内的养分,不利于农业生产。对此,笔者将水土流失的危害总结为以下三点[1]:

(1)土壤结构被破坏。由于植被无休止、无限制破坏,导致其难以对土壤予以保护,而表层土壤则在水流侵蚀的作用下,地质结构逐渐被瓦解,使其在丧失含水能力、生产能力的同时,无法为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创造“温室”。再者,土壤含水能力的缺失,若出现泄洪或短时降水量过大的情况,则使水流集中流向河道,引起山洪,对下游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在土壤地质结构相对疏松的斜坡处,暴雨侵蚀下极易滋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河道堵塞、水库淤积。河道堵塞问题的出现,易导致洪水灾害的滋生,而水库淤积则会在削弱水库蓄水能力的同时,减少雨水储存量,使土壤呈现盐渍化对其使用年限、防洪效能的体现均造成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条件下,漫坝或垮坝等现象的滋生,将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3)涝灾。对于水土流失现象而言,若未对其予以有效处理,则会使土壤结构丧失含水能力,特别是在枯水期、丰水期时节,难以储存足量水源。即枯水期水资源的减少,加大土壤干裂危害,尤其实在新疆等地区,水源枯竭现象频繁出现;丰水期土壤含水能力的下降,导致水库径流量逐步增加,而河道和湖泊等淤积,引起洪涝灾害。

2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措施

2.1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预防河道堵塞,降低洪灾。土壤地质结构的改善,能够在提高自身活力的同时,增强汛期含水能力,避免洪灾的出现。而土壤持水能力的增强,能够在减少流动的基前提下,避免泥沙流失,还可在某种程度上预防泥沙堆积下河道堵塞问题。再者,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可为植被提供生存空间,体现相应的固土效果,还可提高其蓄水能力,减少降水流量引发的土壤结构破坏[2]。(2)延长水库使用年限。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施行,可在增强土壤结构持水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水资源内泥沙予以拦截,继而在杜绝水库泥沙淤积现象,保证其正常运转,提高水资源实际利用率。此外,针对性水土保持,能够强化水库防洪效能,在减少水库洪灾的基础上,延长其使用年限,以此体现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提升水体质量。对水资源利用、开发等工作而言,有效的水体质量把控,能够在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序性施行的同时,预防泥沙等物质污染水源,以此达到相应的安全使用标准。此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保护水环境的有效措施,更是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条件下,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4)增强河流泄洪效能。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使水资源内泥沙含量相对较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位上升、河床抬高,不仅削弱河流蓄水、防洪效能,还会对周边或下游人们生活带来威胁。在此过程中,有效及针对性水土保持措施的施行,能够在预防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减少水流泥沙量,使之在增强河流泄洪效能的同时,避免对水库造成危害。例如:小浪底水库是以调节黄河为主要功能,使其在汛期满足水量蓄水、调节的效果,预防下游洪灾。特别针对山区人们而言,有效的水土保持,能够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比例,维护其生命及财产安全[3]。

2.2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措施

(1)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力度。目前,虽已将水土保持放于基本国策内,但有效的政府领导和管理,能够为该项工作的施行提供保障及后盾。即水利工程建设并非表层意义上的水坝建设,而是涉及沟道坝系和坡面水系等工程,同时还和退耕还林、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存在关联。简而言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可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创造条件,还可将水库承载力纳入重点,使之在构建健全化水土保持管理机制的同时,做好水土管理优化工作。(2)提高水土保护意识。对于本地区政府部门来讲,若要将提高水土保护意义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则可以自身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可行性水土保护方案、相关政策的拟定,倡导水利工程转型建设。而必要的水土保持教育宣传,能够在切实水土保持实践和设计意义的前提下,达到相应的治理效果,将水土流失问题杜绝于根本。(3)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后续机制。若要从根源上预防水土流失现象,则不应仅注重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效果,还可通过后续工作实行,以水利部门定期检查的层面,将水土保持后续机制落实到根本。例如:草坪种植时,可通过对草坪成活率的定期检查,对其死亡草坪予以填补,以此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产业化链条的施行,将水土保持开发、治理工作予以落实;水利部门可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构建健全化市场经济体制,以此更好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4]。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人口基数和生活需求的逐步上涨,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加重,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市场经济模式,仍未发生任何改变,但却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危害。水利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针,能够在体现水利自身效益和效能的同时,彰显水利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间的联系,加快市场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双.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12.

[2] 王月霞.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172.

[3] 王艳敏.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6(4):1-3.

[4] 何德智.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的作用探讨[J].珠江水运,2015(10):64-65.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