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路径

2018-10-26陈荣华

科技资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信息化建设图书馆

陈荣华

摘 要: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各项业务和读者服务工作也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数字圖书馆的建设,搭建线上图书平台,又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还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但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应用尚未广泛推广,需要在未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对应解决措施。相信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会对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a)-0035-02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大量的数据集合,在传统的数据处理手段下,大数据无法被有效的进行整合与归纳,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挖掘数据背后人们行为的普遍特征。因此,大数据是人们行为的一个量化反映。在图书馆管理建设工作中,读者行为大数据可以被用来挖掘读者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维度对读者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特征的读者群体的行为共性,这对了解读者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图书馆建设面临多个瓶颈,例如:纸质藏书的保管,读者借阅的管理以及读者对线上图书馆、远程借阅的需求,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这也是本文将要着重分析研究的内容。

1 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困境

首先,传统图书馆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手段进行管理,按照索引编号的形式保存纸质图书。读者需要到图书馆来借阅图书,一些热门图书需要提前预约,还书也要到图书馆,无形中提高了阅读的时间成本,对一些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的人士而言,传统的借阅方式比较麻烦。而手机电子书的蓬勃发展,以其便捷性和电子化方便携带的优势,让传统图书馆日渐式微,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亟待改进。

其次,传统图书馆面临海量书籍的保存难题。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加大了对公立图书馆的支持力度,每个地级市基本上都拥有一个图书馆,一些特大城市,甚至以区为单位建立图书馆。以广州市为例,全市共有16家公立图书馆,包括省级的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及广州市图书馆,辖下区县中,有10个区有自己的图书馆,再加上少年儿童图书馆、科技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每年都购置大量的新书供市民阅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限的储藏室无法承载越来越多的纸质书刊,书籍保存给管理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成本。虽然一些大型图书馆已经尝试搭建自有网站,并能够实现远程查询书目在馆情况等,但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的图书馆还未能搭建有效的网站,或者网站虽有,但信息未能实时更新,这些都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再次,个性化服务水平不高。读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例如:少年儿童,需要图书馆提供一个开拓眼界,了解科学知识;对科研人士而言,需要短时间内搜索、阅览大量文献,特别是年鉴类的资料,有时候几千页的年鉴,研究人员需要的只是一个或几个数据,这对资料信息搜索的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需要在图书馆开拓眼界,也需要阅览一些教辅材料;对老年人而言,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阅读报刊,了解新闻。

最后,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不高。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建立了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供读者阅读电子信息。但是在实践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不高,大量电脑被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或一些读者在电子阅览室里并没有阅读资料,而是聊天、打游戏,违背了电子阅览室设立的初衷。随着手机越来越普及,电子阅览室的访问人流量越来越低,大量电脑被闲置,占据图书馆空间,还提高了管理成本。

2 大数据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

一是加强信息化管理,引进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对已有书籍进行数字化储存,建立统一的检索信息平台,不仅是书目,内容也可以通过抓取关键词进行搜索。管理人员要将自身精力通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日常繁杂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更多地投入到资源数据库的更新上,让读者能够通过信息检索平台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效率。大数据建设要重点关注读者搜索的书目类型,归纳出热门科目和冷门科目,有的放矢进行调整。通过大数据,加大购置热门书目的资金倾斜力度。信息化平台要覆盖整个图书馆的全面业务,包括书目查询、开闭馆时间以及其他行政通知等。界面栏目的设置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平台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进行。以国家图书馆信息平台为例,网站首页设置动态信息栏和静态信息栏,动态信息栏以时政热点为主,例如:近期2018年两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图书馆网站以醒目的位置设置动态专栏。而静态专栏则利用大数据,以读者访问量和访问频次为依据,由高向低进行排列,根据网站截图可以看到,包括了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音乐、影视和缩微等8个静态专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专栏。此外,国家图书馆还将一些常用的功能区域超链接到首页,例如:读者指南,包括了开闭馆时间、办证须知以及借阅须知等,读者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快速点击链接,进入相应的模块中。这样,就实现了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图书馆运营效率,方便读者迅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

二是加快书籍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可以从搭建数字多媒体图书馆入手。数字多媒体图书馆不仅仅是简单的纸质书籍电子化,还包括音像资料等。图书馆应当加强音像资料的引进力度,解决好版权问题,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读者调取和观看。一些图书馆会有馆藏的口述历史合式磁带,对这些录音资料,由于非常珍贵,而且借阅的读者不多,因此,可以将这些磁带声音进行数据化,上传到数字图书馆专栏中,让广大读者可以线上调阅。

此外,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传统的关键词查询方式已经不适应多媒体储存形式为主的数字资源,读者通过关键词查找馆藏资源的形式往往难以描述数字化信息,因此,图书馆要利用好大数据,归纳读者热门的书籍门类,打造适应多媒体图书馆的检索信息平台,例如:将搜索模式从关键词搜索向内容的模糊搜索,而模糊搜索是否能够精确到读者需要查询的内容,就需要大数据来帮忙。例如:对战场上战地记者拍摄的视频资料,读者往往会通过战争的年份、战争名称以及交战双方、战场地点,或者是战地记者的姓名来搜索,基本不会通过某个士兵的名字作为关键词来查询,因此,图书馆在设置关键词时,要运用大数据思维,从读者行为出发,真正做到服务读者,便利读者。

三是重视数据沉淀,加强对读者行为数据的獲取和积累。读者行为数据可以从方方面面获取。图书馆可以用专业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获取读者进出图书馆的时间(工作日还是周末,周末上午还是下午,在馆时长等)的数据,以及是否陪同小朋友,陪同小朋友在馆内逗留的时长,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的读者比较多地进入的阅览室等数据,全方位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从中归纳出不同读者群体的行为规律,作为未来加强信息化建设,有的放矢地调整的依据。当前部分发达地区或省会城市的图书馆除了建设了网上检索平台以外,还全方位开发了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将各项功能汇聚起来。图1所示是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首页。可以看到,公众号以数据化的信息为主,包括网络查询页面、线上社区交流品台、线上展览信息、新书推荐以及自助借还书等信息功能模块,利用公众号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地办理几乎所有的业务。

在微数据模块,公众号采用智能大数据模式,根据获取到的读者查询信息,按照时间先后与查询频次对数据进行综合排名,以摘要形式列在微数据模块中,读者想要搜索一些诸如GDP等比较热门、常用的数据,可以直接到微数据模块中进行筛选查找,不必再去检索书目中查找,这样加强了服务针对性,方便读者获取信息,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这些,都是通过大数据做到的。因此,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参照标杆的先进经验,将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与手机等读者常用的工具相融合,让大数据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便利读者,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3 结语

大数据对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包括搭建电子化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群体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对大数据的利用,注重获取和整合读者行为,以此作为优化图书馆服务和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切入点。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营造全社会学习氛围,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曾玉彬,李张敏.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3(29):170-177.

[2] 秦远福.浅论网络信息时代公立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168-169.

[3] 向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116-118.

猜你喜欢

大数据环境信息化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新闻编辑理念变革创新机制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