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调查分析
——基于13省(区)477家养羊场(户)的问卷调查

2018-10-25韩丽敏潘丽莎

关键词:种羊养羊肉羊

□韩丽敏 李 军 潘丽莎

[内容提要]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及对已采纳育种技术的满意度情况对养羊场(户)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全国13个省(区)477家养羊场(户)调查问卷,对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育种技术实施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较多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重要作用有较好认知,对技术培训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参与比例较高;养羊场(户)对自家羊性成熟期及适宜初配年龄、发情环境因素及发情行为特征、配种时机以及分娩行为特点和注意事项等情况整体了解程度较高;乡镇畜牧站等基层组织虽被信任度高,但并未充分发挥其在育种技术传播与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具有一定认知,且该技术难度不高,养殖大户或养殖户自己掌握的可行性高;种羊补贴取消对养羊场(户)种羊购买决策、养殖模式转变等产生影响。因此,应从提高养羊场(户)学习能力和其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新技术的覆盖范围、创新技术推广模式以降低养羊场(户)技术采纳成本等,旨在促进我国肉羊良种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构建。

2016年我国羊存栏量30112.02万只、羊肉产量459.3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18%和4.20%①;均居世界第一位②。近年来,中国肉羊产业不断发展,羊饲养量、羊肉产量与肉羊产业产值稳步增长,肉羊产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对优化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稳步上升,居民羊肉消费量增速明显,羊肉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渐缩小,不断增强的羊肉市场需求调动了农民养羊的积极性。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又受到草原生态环境压力、农区养殖污染控制以及资源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的约束,导致我国羊肉供需缺口形势严峻。并且,进口羊肉凭借其低成本和低关税优势,对我国肉羊产业发展依然具有较大冲击。2016年我国羊肉进口总量达22万吨,总额达5.74亿美元,进口数量仍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口总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③。从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实际看,保障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经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肉羊良种对提高肉羊生产水平以突破资源瓶颈、促进特色羊肉产品品牌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肉羊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我国从养羊大国向养羊强国转变的前提和基础[3],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2]。世界肉羊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法囯和德囯都是利用专门的肉羊品种进行肉羊生产;国内虽然具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但专门的肉用品种并不丰富,国家批准认定的部分肉羊品种对提高我国整体肉羊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有限[3];采用的“地方基础母羊+进口种公羊”模式还存在生产成本高、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以及品种品质无法得到快速提高等问题[2];并且,在引进国外品种的过程中,存在只引不选、选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3],再加上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我国肉羊良种化水平整体仍偏低,肉羊胴体重和产肉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肉羊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肉羊良种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胡大君等(2013)在强调肉羊良种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昭乌达肉羊”新品种培育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并详细介绍了“昭乌达肉羊”新品种的育种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规划。耿宁(2014)基于利益主体长期协作对我国肉羊良种化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我国肉羊育种的特征和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肉羊育种的主要模式的运行机制,并对我国肉羊良种化的运行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基于我国肉羊遗传改良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肉羊育种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马友记(2013)在探讨我国现代绵、山羊育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4]。陈晓勇(2014)为推动我国肉羊种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对我国肉羊种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5]。

可见,目前学术界对于肉羊良种的重要作用已经达成共识。但养羊场(户)作为肉羊产业良种技术采纳的决策者,其良种技术需求和采纳情况对良种技术的实施效果和普及推广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研究缺乏从微观角度对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需求与采纳意愿进行系统调研与分析。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来自全国13省(区)477家养羊场(户)的调查数据,从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育种技术实施情况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3个方面,对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推进我国肉羊良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及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依托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分布于全国13个省(区)的6个功能研究室和20个综合试验站,由各研究室和试验站派遣专业调研人员进行调研。被调研对象为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所在地具有代表性的养羊场(户)。具体调研方法为:首先,设计肉羊育种技术需求与采纳意愿调研问卷,预调研后确认问卷终稿;然后,通过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向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发放调研问卷,在与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选择责任心强、做事认真的工作人员就调查目的、方法、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沟通交流后,由其进行实地调研,并要求调查人员直接与受访者面谈,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最后,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得到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96.36%,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问卷质量较好。

(二)调查样本情况

从受访养羊场(户)所在地区看,调查地遍布我国共13个省(区)477家受访养羊场(户),其中山西、安徽位于中原肉羊优势区;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位于中东部农牧交错带肉羊优势区;新疆、甘肃和陕西位于西北肉羊优势区;四川、云南和贵州位于西南肉羊优势区,分布状况详见表1。

表1 受访养羊场(户)的区域分布(个,%)

477位受访者中,男性占90.57%,年龄在35-60岁的占90.98%,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79.66%,从事专业养羊年限在4年及以上的占83.65%,养羊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的养羊场(户)占总受访养羊场(户)的42.77%,家庭从事肉羊养殖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羊场(户)占总受访养羊场(户)的21.59%,养羊年限在6年及6年以上的羊场(户)占总受访养羊场(户)的59.12%。调查地点覆盖了我国的四大肉羊优势产区,对我国各地肉羊的生产情况和地域特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受访者多为男性、平均文化程度和从事专业养羊年限较长、养羊的专业化收入较高、家庭从事养羊人数占比较高,熟悉养羊的基本要领,对调查所涉及问题有较好的理解,因此,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二、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

受访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包括养羊场(户)所处区域、养殖模式、养殖规模的变化趋势、饲养品种、饲养方式、规模扩大意愿、雇佣劳动力数量及其近几年变化情况、雇佣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等方面。

养羊场(户)所处区域。调研结果表明,受访养羊场(户)位于“农村”的为412户(86.37%),而位于“乡镇”和“城市郊区”的分别仅为53户(11.11%)和12户(2.52%)。养殖业受地租、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制约,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同时,养殖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转化为农区农业发展所需的有机化肥,既能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能增加养羊收益。

养殖模式。调研结果表明,养羊场(户)的养殖模式情况为:“家庭散养”(58.28%),“加入专业合作社”(20.34%),“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养殖”(8.18%),“养殖小区”(8.60%),“其他”(4.61%)。由此可见,目前家庭散养仍是我国养羊业的常态。但受访的养羊场(户)中,近5年来有206户(43.17%)的养殖规模“扩大了”,180户(37.74%)的养殖规模“保持不变”,仅有91户(19.08%)的养殖规模“缩小了”;并且,有318家(66.67%)养羊场(户)未来有“扩大规模”的打算,而仅有159家(33.33%)养羊场(户)没有“扩大规模”的打算。

在规模效益驱动下,以及国家出台的《2016-2020年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标准化、规模化养羊的鼓励和优惠政策扶持下,养殖规模扩大的趋势不可逆转;且规模化养殖还有利于提高我国肉羊产业竞争力和生产率,也有利于吸纳人才,从而促进养殖、防疫、饲料配给等技术的普及和落实。但目前我国养羊场(户)规模扩大的幅度较小,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2003年-2015年,100只以上羊场占全国羊场总数的比例从0.60%上升至2.97%,仅增长了2.37%。并且,受访养羊场(户)中,289户(60.59%)没有雇佣劳动力,仅有22户(4.61%)雇佣人数在5人以上;有353家(74%)养羊场(户)近5年雇佣劳动力数量没有发生改变,45家(9.43%)养羊场(户)的雇佣劳动力数量甚至减少,这与受访养羊场(户)养殖规模较小有关,雇佣劳动力数量减少则可能与近几年羊价市场波动较大有关。规模效益是吸引养羊场(户)扩大养殖规模的重要动因,但受到资金、劳动力、技术、产品销售等因素制约,也会有养殖场(户)“有心无力”或对肉羊产业发展风险持悲观态度,无法或不愿意扩大养殖规模,仅能维持原有规模或小幅度扩大规模;而有的养殖场(户)则会因经营管理不善,在经历了2014年以来的羊价波动后,选择退出或缩小养殖规模。

饲养品种(可多选)。在备选的“寒羊”、“波尔山羊”、“萨福克羊”、“杜泊羊”、“杂交羊”以及“其他”等选项中,饲养“杂交羊”的养羊场(户)高达314户(65.83%)。养殖场(户)饲养杂交改良羊的比例较高,可能的解释是为了提高羊的生产性能,或是因为小规模养羊户选择自家羊群内自然交配方式,导致杂交率较高。其中,通过杂交以提高羊的生产性能是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但也应警惕杂交羊与特定地区饲养环境不匹配以及饲养方式的改进等问题,减少品种改良带来的负效应。

饲养方式。受访养羊场(户)饲养方式的基本情况为:“半舍饲半放牧”的有258户(54.09%),“放牧”的有128户(26.83%)。可能的解释是:受访对象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受访养羊场(户)占比较大,而我国近年来为了促使草场生态恢复,实施禁牧政策迫使养殖场(户)不得不定期进行舍饲养殖;但舍饲养殖也会给养羊场(户)带来高成本和高风险,以及饲养品种单一化和集中化导致的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失衡等问题。

三、养羊场(户)对育种及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

养羊场(户)对育种及育种技术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对育种技术需求、采纳意愿、以及最终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认知程度越高,则采纳的积极性越高,最终的采纳比率也将越高。养羊场(户)对育种及育种技术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对经济杂交和经济杂交常用方法的认知情况、对肉羊育种技术的认知情况、是否参加过育种技术培训及其频率、对羊配种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所处乡镇畜牧站设置情况等几个方面。

(1)对育种技术的认知情况。育种技术对肉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家畜转化率的关键因素,也对提高产肉率、提高肉质具有重要影响[]。肉羊产业育种技术的提高,是一个认知、引进和结合的过程,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其育种技术的采纳意愿、采纳行为甚至采纳效果。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整体认知情况为:“非常了解”(5.45%)、“比较了解”(26.00%)、“了解”(25.58%),而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养羊场(户)比例则为42.98%。

具体来看,例如,利用优良的父本和母本进行经济杂交,既有利于丰富我国的肉羊品种资源,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7]。受访养羊场(户)对经济杂交及经济杂交常用方法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4.82%),“了解”(28.30%),“比较了解”(21.59%),但“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比例之和则高达45.28%。其次,养羊场(户)对肉羊品系的良好认知有利于其选择合适的育种技术,受访养羊场(户)对肉羊品系和品系繁育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4.40%)、“比较了解”(20.96%)、“了解”(33.33%)、“不太了解”(29.77%)和“不了解”(11.53%)。而养羊场(户)关于育种技术对养殖规模扩大、提升羊肉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高育种成功率等方面的帮助程度的认知情况,详见表2。

可见,较多的养羊场(户)已经认知到育种技术的重要性,且对育种技术的重要作用有较具体的认知,但仍存在较多的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认知程度不足,从而影响其采纳意愿和最终采纳行为,也影响了技术的普及和实施效果。因此,育种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还需要加强对经济杂交等具体技术、肉羊品系等基本情况的普及和介绍,以促进养羊场(户)对自身所需育种技术的认知。

表2 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帮助程度认知情况选择比例(%)

(2)是否参加过育种技术培训及其参加频率。养羊场(户)是否能够获得有效途径、接受技术培训,对其采纳新育种技术的决策以及改良养殖品种结构的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结果表明:62.26%的养羊场(户)参加过育种技术培训,但每年接受培训的频率较低,每年接受培训次数“1次”和“2次”的养羊场(户)所占比例为74.41%。但培训会的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应根据育种技术的具体供给和需求情况,还可以通过培训会以外的形式,实现技术和信息灵活有效的传达;否则,只会增大技术推广的成本。并且,分别有40.04%和51.36%的养羊场(户)认为育种技术的一些培训和推广活动“很有用处”和“有一定用处”。因此,除了培训会,还应根据不同地区养羊场(户)的具体需求,创新技术供给和普及的形式,增强技术供给的灵活性,实现育种技术的有效供给。

(3)对羊配种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养羊场(户)对自家羊配种等相关问题越了解,越有利于对配种时机、环境、分娩行为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有更好的把握。①养羊场(户)对自家羊性成熟期及适宜初配年龄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16.14%)、“比较了解”(27.46%)、“了解”(47.80%)、“不太了解”(8.198%)和“不了解”(0.42%)。②养羊场(户)对自家羊发情环境因素及发情行为特征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11.32%)、“比较了解”(28.72%)、“了解”(46.54%)、“不太了解”(11.74%)和“不了解”(1.68%)。③养羊场(户)对自家羊配种时机的把握情况为:“非常准确”(10.27%)、“比较准确”(30.19%)、“准确”(41.51%)、“不太准确”(16.56%)和“不准确”(1.47%)。④养羊场(户)对自家羊分娩行为特点和注意事项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13.21%)、“比较了解”(29.88%)、“了解”(45.91%)、“不太了解”(9.43%)和“不了解”(1.47%)。可见,养羊场(户)对自家羊性成熟期及适宜初配年龄、发情环境因素及发情行为特征、配种时机以及分娩行为特点和注意事项等情况整体了解程度较高,调研结果中,59.12%的羊场(户)养羊年限在6年及6年以上,养羊场(户)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仍需要专业性的科学方法指导,以促进我国肉羊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4)所处乡镇畜牧站设置情况。乡镇畜牧站在育种等畜牧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而是否具有有乡镇畜牧站,或乡镇畜牧站在育种等畜牧业技术普及推广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是影响养羊场(户)对育种等畜牧业技术认知和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调研结果表明:有6.29%的养羊场(户)表示受访区域“无畜牧站”,而56.39%表示虽然“有畜牧站,却无育种技术人员”,仅37.32%表示“有畜牧站及专门的育种技术人员”。可见,我国部分地区权威性的育种等畜牧业技术示范和指导机构设置缺位,不利于满足养殖场(户)多渠道、及时有效获取畜牧业等各行业市场、技术等信息的需求,并且信息滞后易造成“产销脱节”、增大市场风险的危害性等。当然,实现基层地区育种等畜牧业技术“供求平衡”,需要从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流失等主要矛盾入手。

四、养羊场(户)育种技术实施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

养羊场(户)新育种技术的采纳意愿,除了受到对新型育种技术的认知程度影响外,还会受到对目前已经采纳育种方式满意程度的影响,对现采纳技术的满意程度越低,其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越高。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1)对人工授精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人工授精技术既有提高受孕率等优点,也有不利于扩大利用优秀种公羊、无法避免一些疾病等缺点[8]。调研了解到,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的认知情况:“非常了解”(5.45%)、“比较了解”(19.71%)、“了解”(28.72%)、“不太了解”(36.90%)、“不了解”(9.22%)。从获取情况来看,获取渠道(可多选)位居前3位的包括:“畜牧站专业兽医人员”(61.84%)、“养殖大户”(17.82%)、“自己或家人”(17.40%)。可见,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具有一定的认知,且人工授精技术难度并不高,养殖大户或养殖户自己具有掌握的可行性,因此普及推广的可行性高。另外,人工授精技术获取渠道中,来自“合作企业”(9.46%)的被选比例较低,可能的解释为:规模化程度较低,养殖户违约成本低,企业与众多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较大,“企业+养殖户”的模式在实践中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创新链接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有效机制,才能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2)配种方法。配种时期和配种方法是影响羊成活率和成长的重要因素[8]。上文分析了养羊场(户)对配种时机的把握情况,而养羊场(户)配种方法的选择情况为:“自然配种”(78.61%)、“人工授精”(6.08%)、“两种结合”(15.30%)。“自然配种”的方式被选比例较高,而“人工授精”被选比例较低,调研了解到,除了技术实施的难度和成本问题外,主要由于“人工授精”方式可能会导致产羔集中的情况,引发生产资料等所需资金不足、生产管理劳动力短缺等,反而有可能导致羊羔存活率低或羊羔质量低等问题。并且,养羊场(户)对目前采用的配种方法的满意度情况为:“很满意”(4.19%)、“比较满意”(32.49%)、“满意”(38.57%)、“不太满意”(22.85%)、“不满意”(1.89%)。养羊场(户)对目前已采纳育种技术的满意度较高,其采纳新技术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具有一定程度认知,由于技术的采纳过程中,存在众多因素会影响养羊场(户)最终的技术采纳行为。未来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除了要解决上文提及的集中产羔问题,还要从技术上解决人工授精存在的不足、提高技术获取的可行性和便捷性、加强对人工授精技术效果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养羊场(户)对人工授精技术优势的认知和技术采纳意愿等。

(3)种羊购买渠道。选择“自然交配”或“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结合”配种方式的养羊场(户),其是否购买优质种羊是影响其育种质量的重要因素。调研了解到,在选择“自然交配”或“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结合”配种方式的448家养羊场(户)中,有318家(70.98%)会购买种羊,且从购买渠道(可多选)来看,被选比例居前3位的分别为“本地(或近距离)种羊企业”(61.32%)、“外地种羊企业”(27.99%)和“当地畜牧站”(22.96%);而种羊信息获取渠道(可多选)被选比例居前3位的分别是“政府或畜牧站”(68.24%)、“合作社或企业”(35.22%)、“亲朋好友”(26.42%);而不购买种羊的130家(可多选)则会通过“本村养殖大户”(51.99%)、“合作社”(18.69%)、“亲朋好友”(13.22%)、“附近集市或批发市场”(11.34%)、“其他”(4.76%)获取配种服务。

可见,养羊场(户)对种羊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认知,大部分养羊场(户)会主动选择购买种羊,且育种企业在种羊提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对促进我国良种市场品质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养羊场(户)作为肉羊良种的最终购买者,会理性选择种羊品质信誉较好的种羊企业的种羊,形成对企业产品品质的产业链末端监督作用。另外,从养羊场(户)获取种羊信息的渠道看,养羊场(户)对“政府或畜牧站”等权威机构提供信息的信赖程度较高,而“合作社或企业”一般是养羊场(户)或“亲朋好友”加入了该合作社,或与某企业具有合作关系,养羊场(户)可以直接或间接从中获取所需的良种信息。因此,这也体现了“加入合作社”或“与企业合作”具有提高“信息对称性”、降低养殖风险的有点从而受到养羊场(户)的青睐;而通过“亲朋好友”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基于“亲朋好友”之间“信赖”所形成的“信息对称”的优势。

但并非指畜牧站或有关政府部门不重要,其应发挥其市场“守夜人”和市场经济“润滑剂”的重要作用,既发挥其对企业产品品质的第三方监督作用,提高企业保障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又要积极宣传、为养羊场(户)提供多元的获取良种价格和新品种等最新信息的渠道,从供需两侧提高我国良种市场的信息自由流通,提高养羊场(户)获取肉羊良种信息以及养羊业发展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4)种羊购买价格情况。种羊价格波动对养羊场(户)种羊购买决策的影响还会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影响其购买决策,例如养羊场(户)的购买数量、养殖规模、是否已经签订种羊购买合约及合约期限等。2016年购买种羊的养羊场(户)中,购买“6只及6只以下”种羊的养羊场(户)有251家(78.93%),整体的购买数量较小;购买种羊价格“大于1500元/只”的有246家(77.36%),购买价格较高;由于购买渠道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实施的地区特殊性以及2016年部分地区开始取消肉羊良种补贴等多种原因,良种补贴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力度受到一定限制,有166家(52.20%)并没有享受到两种补贴;而且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到,2017年多地陆续取消的良种补贴对羊场(户)的育种技术获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养羊场(户)的应对措施(可多选)被选比例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与往常一样,继续购买”(38.57%)、“自繁自养种羊”(40.88%),“陆续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替代”(26.42%)。

2017年,多地将陆续停止良种补贴,转而增加环保补贴,其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向绿色养殖和环保养殖模式转变;而停止良种补贴,必然会对养羊场(户)产生影响,导致种羊购买成本上升;因此,如何在停止良种补贴的同时,合理弥补养羊场(户)损失、宣传绿色环保养殖模式给养羊场(户)本身带来的好处(例如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生率、产品绿色认证质优价高等),调动其模式转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促使我国肉羊养殖产业升级、模式转变众多环节中的关键一环。

(5)选配方式。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要灵活把握选配准则以实现最优的选配结果。良好的选配方式有利于巩固选种的效果,有利于将亲代固有的、分散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稳定传递给子代,淘汰或削弱不良形状和缺陷性状,是选中工作的重要衔接环节;主要包括个体选配和群体选配,其中个体选配又包括品质选配(例如等级选配)和亲缘选配两种类型;种群选配则包括纯繁和杂交[9]。养羊场(户)选配方式的选择情况为(可多选):“个体选配”(78.62%)、“等级选配”(82.59%)、“亲缘选配”(17.41%);而选择“种群选配”方式的养羊场(户)则比较少,主要受养殖规模的限制。并且,对于目前已采纳选配方式的满意程度,其被选比例情况为:“很满意”(4.19%)、“满意”(38.57%)、“比较满意”(32.49%)、“不太满意”(22.85%)、“不满意”(1.89%)。养羊场(户)一般会根据可获得性、便捷、收益最大化等原则,选择合适的选配方式,但无论利用哪种选配方式,都应明确育种的目标、充分利用优秀的选配组合、尽量选择高质量的公羊、避免将缺点相同或相反的羊进行匹配、科学合理近交选配等[9];并且,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养羊场(户)对合理选配方式的认知度、采纳意愿和采纳度,是提高其对选配方式满意度的重要战略方向。

(6)育种技术难题的解决途径和技术信息获取情况。育种技术难题解决渠道的可获取性和育种技术信息的可获取性等因素,是影响养羊场(户)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根据调研,遇到育种技术难题,养羊场(户)寻求帮助途径(可多选)被选比例位居前4位的分别为:“畜牧站专业技术人员”(65.47%)、“合作社”(49.69%)、“自行解决”(31.66%)、“养殖大户”(26.83%);养羊场(户)育种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可多选)被选比例位居前4位的为:政府或畜牧站”(65.83%)、“合作社”(23.90%)、“亲朋好友”(23.06%)和“互联网”(22.01%);并且,养羊场(户)信息获取的便捷情况为:“非常容易”(6.08%)、“比较容易”(22.01%)、“容易”(29.98%)、“不太容易”(35.64%)、“不容易”(6.29%)。可见,“畜牧站”和“合作社”在养羊场(户)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应是促进育种技术普及推广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应提高养羊场(户)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其采纳新技术的可行性、积极性和可能性等。

(7)已采用技术的满意度情况和技术改进的必要性。养羊场(户)对已采纳技术的满意程度与其认为技术改进必要性的态度具有紧密联系。调研了解到,养羊场(户)对已采纳技术的满意程度情况为:“很满意”(5.03%)、“比较满意”(30.40%)、“满意”(37.11%)、“不太满意”(24.53%)、“不满意”(2.94%);认为改进必要性情况为:“非常有必要”(20.94%)、“比较有必要”(17.82%)、“有必要”(53.04%);认为应改进的方面备选比例(可多选)位居前3位的包括“母羊的准备”(56.39%)、“采精的方法和步骤”(37.11%)、“输精的方法和步骤”(36.90%)。同时,可能由于部分养羊场(户)对其采纳技术“非常满意”,或认为目前技术已经比较先进,但自身掌握不足,应主要提高自身掌握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无须改进技术,因此分别有7.76%和0.42%的养羊场(户)认为“不太有必要”和“没必要”改进技术。

(8)政府对新育种技术的奖励情况。政府是技术推广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对新技术的认证和支持,有利于增强养殖场(户)对新技术采纳、新技术发展和推广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根据调研了解到,336家养羊场(户)(70.44%)表示近3年采用新的育种技术并未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和鼓励。技术推广的基层配置不足、技术推广模式不足,是阻碍提高新技术覆盖度、传播速度以及技术生产率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9)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的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认知。养羊场(户)采纳新的育种技术,目的是改良肉羊品种,养羊场(户)关注的新育种技术的特性(可多选)被选比例位居前3位的为:“生长速度快”(84.28%)、“产肉量多”(63.31%)、“产羔率提高”(57.02%)。同样,在影响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的众多因素中,被选比例(可多选)位居前3位的为:“经济因素”(72.23%)、“技术稳定因素”(50.94%)、“技术复杂程度”(48.64%)。且有50.31%和45.91%的养羊场(户)明确表示,会担心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和更新育种技术过于麻烦而对新技术的采纳犹豫不决;因此,有4.19%和1.05%的养羊场(户)表示“不太愿意”和“不愿意”尝试新的育种技术。但如果周围有养羊场(户)因采纳新的育种技术而获益,将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不太愿意”(2.10%)和“不愿意”(0.42%)采纳新育种技术的养羊场(户)有所减少。

五、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对育种技术的认知和获取情况、育种技术实施情况和新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3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对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意愿情况有了详细了解,具体总结如下:

(1)86.37%的养羊场(户)位于农村,既要发挥肉羊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收的带动作用,也要处理好养殖业与农村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协调发展关系,促进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的局面。

(2)受访的养羊场(户)中,58.28%依然为“家庭散养”,近五年来,43.17%养殖规模有所扩大,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2003年~2015年,100只以上羊场占全国羊场总数的比例从0.60%上升至2.97%,仅增长了2.37%。虽然66.67%的养羊场(户)未来有扩大规模的打算,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规模发展面临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短缺,环保养殖、绿色养殖也对养殖业提出新挑战,将一定程度上阻碍规模化发展速度。

(3)受禁牧、草场保护等政策的影响,舍饲养殖的比例越来越大。54.09%的受访养羊场(户)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仅26.83%采用“放牧”方式。但由放牧向舍饲养殖方式转化是否必然对草场保护有积极影响,近年来对内蒙等地草原退化研究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舍饲集中化养殖导致的草原生态失衡问题、牧民养殖风险增大等问题成为牧区肉羊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实现养殖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融会贯通,也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的有效战略。

(4)通过杂交以提高生产新能,得到了较多养羊场(户)的认可,65.83%的受访养羊场(户)选择饲养“杂交羊”。并且,虽然养羊场(户)对育种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整体认知,但仍然有42.98%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45.28%的养羊场(户)对经济杂交技术选择“不太了解”和“不了解”;29.77%和11.53%对肉羊品系和品系繁育表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但对例如良种对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羊肉质量和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和育种成功率等具体方面的作用,养羊场(户)的了解情况则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养羊场(户)获得技术培训的机会增多,对新技术学习和了解的机会增多,有利于提高新技术普及推广的速度和范围;例如此次受访的养羊场(户)中有62.26%接受过育种技术培训,且分别有40.04%和51.36%的养羊场(户)认为育种技术的一些培训和推广活动“很有用处”和“有一定用处”;因此,技术普及内容还应不断丰富,让养羊场(户)对肉羊产业了解更多、了解更深。

(5)“人工授精”配种方法的普及运用,除了要解决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关键在于推广过程中给养羊场(户)带来的难题,创新出有效的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不同有效主体对技术推广和信息传播的推动作用,例如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当地畜牧站等,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养羊场(户)对其的信任。而调研了解到,336家养羊场(户)(70.44%)表示近3年采用新的育种技术并未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和鼓励,技术推广的基层配置不足、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完善基层技术普及网络体系是我国畜牧业技术顶层设计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6)2017年,陆续取消的良种补贴转而增加环保补贴,对养羊场(户)的生产经营决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想要更好地落实环保补贴,要同时解决好良种补贴对养羊场(户)造成的短期损失,才能真正调动养羊场(户)模式转变的积极性。

(二)政策建议

养羊场(户)育种相关技术的采纳意愿会受到养羊场(户)对已采纳技术的满意程度以及新技术的潜在风险、获取的便捷性、实施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养羊场(户)育种技术采纳的积极性,可以从提高养羊场(户)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其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扩大新技术的覆盖范围、创新技术推广模式以降低养羊场(户)技术采纳成本等方面入手,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宣传,借助互联网等新型信息传播渠道,设置育种等相关技术知识的专业信息传播平台,保障所提供知识的及时性、权威性和易于理解,提高养羊场(户)对育种相关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使更多养羊场(户)了解到和了解深育种技术的重要作用。②政府应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主导下,积极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力作用,加强对肉羊产业发展和羊肉产品市场发展的宏观调控、监管力度,鼓励和支持养羊场(户)采纳新型高效的育种技术,并为其发展养殖提供便捷的资金、技术和信息获取渠道,既有利于降低养羊场(户)经营风险、保障并提高其经营效益、增强发展信心;又有利于加快我国肉羊产业养殖结构的转型升级。③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肉羊产业发展的需要,鼓励发展壮大地方畜牧兽医站、养羊合作社、养羊协会等,增强组织扶持力度,鼓励并扶持“企业/合作社+养羊场(户)”的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在技术传播中的带动作用。④鼓励“产学研”结合的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方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会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向广大养羊场(户)及时有效传播育种等相关技术知识和信息,接受了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养羊场(户)理解和接受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均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其利用专业知识抵御风险的能力。⑤可以考虑利用项目优势、基层工资补助等方式,调动专业的技术人才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积极性,避免基层育种技术等的“供需脱节”。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②数据来源:FAO。

③数据来源:UNComtrade数据库。

④中国农业部.《国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猜你喜欢

种羊养羊肉羊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夏季养羊八注意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提高种羊疫病防控措施的举措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