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一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8-10-25杨晨周正郑然张瀚允蔡月琳整理

中国书画 2018年9期
关键词:汉字书法教育

◇ 杨晨、周正、郑然、张瀚允、蔡月琳整理

在数字化时代,汉字书写的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一方面,技术的进步让人们更容易亲近历代书法范本;另一方面,键盘也在逐渐蚕食书写。为应对数字化时代书法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引导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朝多元、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海内外大、中、小学实施合乎艺术之道与教育之道的书法教育,在数字化时代守护汉字书法艺术传统与国学传统,2018年7月7—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启功书院、教育培训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教育》杂志社和美国书法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期刊集团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执行主编曲刚,美国书法教育学会执行长潘大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邓宝剑主持大会开幕式。本次研讨会的总议题为“应对当下,守护传统—数字化时代的书法教育”,其中主题报告部分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同印、解小青主持,分论坛部分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书法教育界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研讨,大家分别就书法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数字化时代的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海外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难题与对策、少儿心理特点与书法教学法、启功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念、书法教育与国学教育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期间,“第十一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作品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厅举办,共展出与会代表和海内外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一百余件。会议还举行了交流笔会、参观国家博物馆等活动。

一、书法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徐超近年来多关注文字、书法、文献和文化,他表示汉字字体书体最多、构型方式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是最具超时空性的文字,观之赏心悦目,解之回味无穷,总之,汉字之美包含了它的智慧,而汉字的智慧更体现了它蕴含着的深层次的美。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刘彦湖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书法界与书法教育已经越来越显现出一种相对稳定、封闭、保守,甚至是僵化的迹象。因此,他从字符、媒介、场域三个角度进行阐释,鼓励构建开放的书法史观和开放的书法教育观。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画的律动抒发个人情感,书法教育因而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珀摩纳校区教授潘大安指出,书写是技术,但书法也是艺术,以教授书写的方式来教授书法,书法艺术就要发生降格,“书将不书”,不严格、不专业的书法教育,只会令书法成为中文教育的附庸。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马新宇认为,当下书法教育正处于“盲人骑瞎马”的困境,帮助学习者树立明确的书法学习参照系,辩证看待唐前与宋后、篆隶古体与楷行草今体、定法与变法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书法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正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邓宝剑通过比较书法教育与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三者间的不同,指出书法教育应以范本的陶染为途径,以古人、教师和学生三者艺术个性的交往为特质,以传承书法艺术之“道”为终极关切。此外,台湾桃园市玄涛书会总干事李枝兴多年来致力于在桃园市推广书法教育社团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书法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出多少书法家,而是要培养更多的书法爱好者、鉴赏者和收藏者,使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进大众审美水平。

与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现场

很多专家从自身的学术积淀和教学实践出发,对书法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洪智认为,文字学的解析对于草书教学是有重大意义的。从汉字学角度分析草书,帮助学生梳理草书字体的演变史,依据草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记忆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南昌大学教授韩顺任从书法美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先后列举并阐述了意向性结构的八个属性:“意向性结构也是意象”、“意向性结构的心理存在”、意向性结构的“先在性”“隐匿性”“稳定性”“生长性”“孕育性”和“敏锐性”, 提出“作品—意象—意向性结构—潜意识的原始晶格”的由视觉引导的心理意识链条,以帮助学生解读书法本体的诸多问题。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孟庆星指出,虽然古代政府推行“正字法”以干预和规范书写文字,但人们对汉字轮廓的认知路径是意象思维和用笔模式整体性的融合,在书法的临习和创作过程中仍离不开实际情形下个性化的书法字形样式建构。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任弘提出“永字八法”在书法史上的两层意义:其一,“永字八法”代表唐代依据楷书字体发展的“笔势论”终结了东汉以来的“体势论”;其二,“永字八法”为汉字的笔画名称与书写方式奠定了标准化基础。临沂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刘希龙强调需正确认识书法临摹与书法教育的关系,他将临摹分为实临、强化特点临和意临三个阶段,唯有融会贯通才能日臻完善、自由运用。河北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袁文甲阐释了20世纪简帛学对于书法学科发展的价值,他认为20世纪简帛资料的大量出土至简帛学的建立,还原了古人的书写状态,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和书写范式,对书法学科的完善有很大价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杨晨从20世纪以来“科学观念”对书法学科化建构影响的角度出发,以施教者观念、教育目标、书法理论阐释范式的近代转型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古今书法教育之异同。

二、数字化时代的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

开放、兼容、共享、便捷的数字化时代,极大地丰富了书法教育的各种资源,也促使教育方法和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李放认为,书法课师资的严重短缺使得教育部书法进课堂的要求难以落实,而传统教师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巨大的教师缺口。他认为,需运用“互联网+”创新书法教育方式,依靠各大学的书法专业平台,参与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网络视频制作,为书法课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各中小学书法课教学。河北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寇学臣通过介绍河北省宁晋县中小学书法教育成功开展的案例,指出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反哺书法教学。特别是新的数字化书法教师,由交互式数字临摹台、字帖排版、视频资源库、云平台管理等十多套系统构成,有效推动了书法教学质量的提高。台湾台北市立大学推广教育处杨旭堂阐释了数字化时代书法存在的价值与教学模式的选择,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电子科技的辅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破时空限制,省时省力。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冰驰阐释了新媒体时代的中国书法艺术传播,以媒体人的视角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中国书法艺术传播的方式以及面临的困境,强调利用AR、VR、3D等先进多媒体技术,建立专业性的书法传播平台,培养可以适应新媒体技术的书法传播人才,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永葆活力。

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当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强指出,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书法教育应该是以德性塑造精神,以智慧培育能力,虽然离不开先进的工具,但也不能无限夸大工具的作用,应将人(包括施教者和受教育者)放在第一位,才可能优化书法教育。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向彬教授认为数字化时代丰富了书法教育的各种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合理利用网络书法字典、计算机集字软件等开展书法技艺教育,谨防书法风格单一、死板,不利于书法教育中形成审美风格的现象出现,应形成体现“文化自信”时代特征的书法教育和评价体系,培养新时代的书法文化人。

三、海外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院长刘利在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书法国际教育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海外汉字书法教学的实践证明,书法艺术能够有效促进海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条独特渠道。分论坛中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数位与会代表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和教学经验,均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海内外同仁相互学习,共同努力,才能让书法教育得以长久、繁荣地发展。

台湾明道大学中国文学学系教授刘莹分享了她关于趣味汉字教学策略与实务探究课题的成果和进展,希望探索一系列应用型的书法教学方法如“反白字”、“彩色字”、吉祥语与春联书写等,使学习者发现汉字的乐趣。台北市中华书画艺术学会理事长潘淑梅以台湾成人终身学习机构—社区大学的书法教育为例,通过具体的学员年龄、学员人数、课程类别、受教育程度、书法学习动机等分布图,展现了台湾当代书法教育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学员学习体会反观书法教育的教与学等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张美玲根据台湾地区学生美展中小学生书法作品获奖情况,展现了台湾书法教育的发展现状、教学观念和尚存在的教学问题,指出美展活动有助于实现全民美育之目标。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高级讲师李煜、美国佐治亚州自由职业艺术家Marcia Watt对比了东方和西方的书写艺术,着重强调了东西方书写的共通之处,并建议在中国书法海外教学的背景下构建西方文字书写教育的“第三空间”,以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文字的超时空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大学教授周翊分析了近三年在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中文学生的考试结果,针对出现的只会听说、不会读写,会使用电脑输入汉字而不会手写汉字等问题,开设汉字书法选修课,将书法元素融入汉字教学中,辅助学生了解汉字结构、笔画等基本知识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虽然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王纯杰看来,海内外书法教学存在四个不同:认识书法的角度不同、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同、对书写技巧的要求不同、对欣赏能力的培养不同,但全球化范围内推广汉字书法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学好中文,传承中华文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国家东亚语言资源中心助理主任李敏儒、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大学副教授李文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校区教授刘敬辉等均认为海外书法教学过程不能只注重传授书法技艺,还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讲授和传播,使海外学生更好地获得跨文化体验。美国爱荷华州北爱荷华大学教师Congcong Wang、美国爱荷华州北爱荷华大学客座教授Xiaoting Wang、巴德学院的嬴莉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苏校区讲师李公燕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苏校区副教授Chi-Ming Tang先后都谈到,在海外购置书写设备十分不易,加之许多外国学生原本就感觉中文书写非常困难,因此,唯有有效把握国际学生的兴趣点,正确引导,多加鼓励,方使得书法练习变成一个轻松快乐的过程。日本爱知学院大学副教授刘作胜以日本为提高小学生毛笔书写能力而制定的“书道特区”“书道教育课程特校制度”展开介绍,其中大部分小学采用国语教师与书道教师同时授课的方式,使学生把文字实用书写与艺术表现相关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各地书法教育也并非“一帆风顺”,依旧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台湾台中市政府参事陈志声从教学思路之多元性、课程设置之科学性、师资阵容之合理性、教学方法之灵活性四个方面着眼,指出台湾大学书法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各大学院校还没有书法专业学科体系设置,有待学界和教育行政部门努力改善和解决。台湾明道大学中国文学学系博士生贺笑一通过对比两岸书法教育的相关政策、高校书法教育现状,以及两岸书法教育对于公共媒介的运用情况,阐释了21世纪台湾书法教育的若干问题。来自加拿大艾伯塔省哈利安雷中学的17岁高中生Callia Fried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谈到,在加拿大书法通常被作为一个附属课程,常因书法老师的短期教学而使教学缺乏持续性,书法启蒙学习之后的中高级教育很难实现。因此一套国际化的普适性字帖和网络平台书法教学等亟待推进和加强。美国佛蒙特州佛蒙特大学教授印京华和孙怡清基于在美国佛蒙特大学关于汉字书法教学融入初级汉语教学的实践,表示汉字书写技法是汉字书法艺术的基础,汉字书法艺术是汉字书写技法的升华,唯有清晰认识汉字教学中书法教学的问题,才能减少海外汉字书法教学的盲目性。

此外,与会专家对未来书法艺术的全球化传播和推广还提出了新的期望。美国密执安州卡拉玛苏学院教授Madeline Chu从哲学高度探讨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并向在座专家呼吁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方面介绍中国文化的系列英文专著,促进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台湾书法家江尚儒、张建富等探讨了书法艺术同武术等其他文化门类的结合。

四、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研究

高等院校书法教育从开设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在国内有超过200所的高等院校开设书法专业,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倪文东指出当代是书法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国家重视传统文化,高校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师范院校书法学科建设发展迅速。我们应把握机会,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努力发展书法教育事业。但“书法热”的同时也引人深思,泉州师范学院教授黄鸿琼认为“书法热”的前景不容乐观,书法生源文化基础差,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法而忽略文学素养,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问题仍困扰着书法教育的发展。社会需要对于书法专业定位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制约着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学森指出,应安排好书法在高等教育学科目录中的门类归属和序列位置,这是专业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编订、师资队伍进行规范的基点。书法专业需要控制招生规模,重视师资建设,认真组织入学面试、课堂教育等环节,将“书法学科”从“知识分支”落实为“教学科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教授刘天琪对近年来学院式书法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估,并突出讨论了“展赛”语境下的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应“尚技”还是“尚道”的问题。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教授马俊青从书法教学的教育性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三方面发问,反思当下书法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呼吁业界专家寻求书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真谛与规律。

为解决高等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特聘教授毛峰解析了四川美术学院首届书法专业的本科教学,以其自身经验探讨现代文化语境下的高等书法教育,秉承“重经典,重传统,重个性,重新意”的教学理念,以“出人才,出作品”为方针,以“拔尖人才,导师特色工作室”的特色教育模式,以“专题授课”为主的教学思路,在四年本科教学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教授王智杰阐释了新的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书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问题,重点讨论了地方师范院校设置书法专业的特殊意义,分析了当前书法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地方师范院校书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将书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文史哲综合素质的培养共同进行,体现了文化性、专业性、师范性。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杨健君认为,目前高等书法教育发展时间短,教学法研究不完善,因此将“襄阳学法”—米芾书学学法引入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之中是可行的。米芾学法以“心贮背临”为基础,“集古字”为核心,“自成家”为目标。“襄阳学法”为当代书法教育提供了模板,对高校学生无法自主创作、缺乏针对性训练的现状有很大启发意义。太原师范书法系教师吕丽军认为,应该借鉴唐代官方书学教育、书法人才选拔机制,从书法的艺术教育、普及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着眼,制定选拔书法人才的可行制度和淘汰机制,确立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课程和教材,构建科学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教师谭文选立足于篆刻角度阐述书法教育中的问题。他认为,高校对篆刻缺少重视,囿于师资匮乏等因素,学生篆刻基础薄弱,底蕴不足。对此他建议,在新形势下,国家应重视学科建设,学校应增加篆刻的招考权重和学习课程,开展高层次师资人才培养,在教学、人才、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使篆刻作为一门“学”充实到书法中来。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梅跃辉通过对唐楷教学模式流弊的考察对比,认为高校书法教育中加强篆隶素养同样十分必要。与唐楷相比,篆隶更合乎取法乎上的原则。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教师王一钦分析了高校书法招生考试中书风倾向的形成及影响,并以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为例,重点统计了考试书风、时代审美、地方性审美等导向因素对学生技法课程学习的影响。泉州师范学院书法系教师欧阳军和高级工程师晋全茂均谈到了汉字规范化的教育问题,认为应将立足于汉字“音、形、义”进行的规范汉字教育与书法艺术教育相结合,强调日常书写的重要性,提高书法教育的课堂质量。

五、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难题与对策

中小学书法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就要求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李逸峰认为,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亟待处理好书法课程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的关系、书法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才能有效发挥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查律指出,书法学习不仅是书写技能的训练,而且对优秀人格的养成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对培养少儿的细心、耐心和恒心有着重要意义。台湾中华国际女书画家协会理事长杨静江依据儿童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书法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用忍、用智、用能、用专、用恒。临沂大学书法系教师王栋通过分析临沂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书法教育量化考核困难、社会整体对书法教育的认知度亟待提高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不充分,已成为制约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开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此外,依据少儿心理特点,许多与会代表经过思考和努力,形成许多成功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案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斌指出,通过大量教学实验证明—日积月累的汉字书写有助于提升少儿注意力和思维敏捷程度。他把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少儿书法教学中,在少儿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方面深入探究,开发出适合少儿的科学教学方法。

台湾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心怡以文创发挥古汉字教育价值,将传统书画艺术通过文创的方式,结合科技与人文美学,加入十二干支、十二生肖、命理等化作古汉字图形文的多种元素,分享了由传统走向现代游戏的“古汉字多功能—五行智慧游戏”创作过程。通过游戏启发、引导学生们对汉字的启蒙与喜爱,再自然地走入书法殿堂。台湾凤凰文物中心执行长蔡渔提出在涂鸦中认识、推广汉字。从孩童的教育入手,以铅笔、彩色笔绘出书法的线条,以几何图形重复组合,随着笔墨趣味及更多元的绘画元素,进入自我心灵的抒情,释放情绪的同时又可以学习东方汉字之美,在涂鸦中达到疗愈效果。同时也可创造经济美学,迈向西方市场。

六、启功先生的书法教育观念

启功先生的书法观、书法教育观对当代书法教育界影响巨大,本次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回顾启功先生的书法教育理念,并反观当下的书法教育理念和方法。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讨论了启功先生学书方法论的三个基点,并指出其对当下书法教学的现实启导意义:其一,“勿学时人”—学书大道在师古;其二,“透过刀锋看笔锋”—碑帖学习之法;其三,“结字为先”—学书筑基之先务。中国科学院退休学者高光天在启功先生结字黄金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八种楷书构型,包括启功结字黄金律、间架构型、向背构型、外形构图、重心构型、造型关系、偏旁构型、主笔构型,旨在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解析汉字书写中的问题。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副教授傅如明认为,启功先生对于书法教育、教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了鲜明的书法教育观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启功先生在北师大讲解和普及书法,著有《论书绝句》并提出了楷书结字黄金律,对当下的书法教育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方向博士生刘洪建阐释了启功先生的书法教育理念,认为从启功先生的著作及讲话中总结经验,对当代书法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书法教育与国学教育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一百首》中,多有论及结构、用笔者,这些体会或者研究,总能使人如醍醐灌顶。

书法教育自古与传统经学密不可分,但自科举废止、西学东渐以后,书法开始与国学文化分割开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永忠讨论了20世纪80年代前的书法断层及其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追求工作效率,硬笔逐渐取代毛笔书写,直至20世纪80年代出现“书法热”,发展书法的同时却忽略了长时期的书法断层问题,从而出现了书法实践偏离正脉、书法观念混乱、书法精神失落三方面的问题。若不能重拾书法精神,书法断层的弥合工作就不能真正完成。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刘胜角提出守护传统不能以牺牲人文精神为代价的观点。他认为书法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驱动,当代书坛书家主体传统文化严重流失,重大展览“文抄公”现象严重,因此高校书法教育应注重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中小学书法教育应加强传统诗文教育,夯实书法人文基础。西安交通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系教授杨锁强论述了国学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基于中西哲学观、文化观与审美观比较的基础,他指出“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层次,也是中国书法的旨归与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也注定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立场必定是中国文化观而非西方文化观,这也使得中国书法可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江锦世阐释了当代书法教育的文化缺失。他认为当前书法教育的特色是重技而轻道,书法教育中的文化缺失凸显出来,重视“字外功夫”,寻求书法教育中的文化回归,是书法能继续传承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当代书法教育的重要任务。南华大学华语中心助理教授余碧珠阐述了般若心经揭诸事理交融之中道义理对书法艺术创作的影响。她认为唯有不断提升的人文涵养,慢慢累积沉淀,与真实心结合,透过五蕴身执行出来,使书法创作受益。

此外,本次与会代表还就作品真伪及古代书法理论对当今书法学习的指导作用各抒己见。泉州师范学院闽台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麦青龠借助史料,试从书风、题款、署名、用印等角度考证台湾台南市开元寺珍藏的郑成功名迹《太极图说》为日本人仿作。台湾苗栗县会心书会郑铭简要介绍了从冯班到康有为三百年间清代碑学的发展道路。台湾屏东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朱书萱通过梳理赵宧光书论,说明文学与书法理论中的交互性,为当代学书者提供理论参考。台湾嘉义县排路小学校长阙菊就张怀瓘提出的“五势”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代表性书家书写线条的特色及对书法学习者临帖、创作用笔的指导意义。

美国欧柏林大学教授李恺在大会的最后发表了感言,他呼吁在书法全球化传播的过程中,扭转胡乱涂抹的丑怪书风所带来的混淆视听式的恶劣影响,多践行和推广健康、正道的书法艺术生态,使中国书法真正超越民族和国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依托。

猜你喜欢

汉字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书法欣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