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缘分的天空

2018-10-24王风英

新青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年少时原谅内心

王风英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伤痕与疼痛,来自身体,或者内心;故因爱而生的怨恨,也便如一粒种子,与爱站在一起,相伴相生。真正的身体谋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常态。更多的谋杀,隐匿在当下人的心里。不见刀光剑影,没有血肉横飞,却已经将那个怨恨的人,在心底碎尸万段了无数次。而想要在无形的心理谋杀中,学会彼此原谅,宽宥,放下,释然,或许是一生需要修行的重要功课。

我对人心理的兴趣,超过对人容貌的关注。我常常记不住一个人的名字和他(她)的容颜,可是,我却会在很多年以后,还清晰记得某个过往的人,他(她)曾经在某一个时刻,流露出的心理的隐秘及缠绕而生的欲望。年少时根植在我们体内的不安、惶恐、逃避、惊惧、甚至杀戮,想要彻底地忘记,完全没有可能,它们已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与衰老,而成为身体里的一部分。你在当下并不从容的模样,你在热闹人群中,偶尔的孤独与自卑,你在琐碎生活中的暴躁与绝望,皆可以从年少时毒药一样残留在体内的印痕,寻找到蛛丝马迹;而那些在绝望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内心对于自我与他人的宽宥,则成为我们人生中,趋向静寂内心并学会自省的重要渠道。

我有些执拗地认定,人的心理的晦暗,会通过生命的传递,遗传到新的一代人身上。我从父辈的焦灼与对安全感的找寻之中,觉察到沉淀在我体内的躁动与不安。假如谋杀掉一群旧的病菌,可以拯救并获得一个新的躯体或者生命,那么,我愿意在谋杀掉过去的那个自己之后,做一些烛光一样微弱但却明亮的尝试。这种尝试,我想,可以叫做对更广阔命运的原谅。万物守恒,或许,没有旧的肌体从灵魂深处遭遇谋杀,没有人类对自我及他人的宽宥原谅,便没有新的身体,脱壳而成。

就像我与千里之外的母亲,始终处于关系紧张的状态。我们都是不知如何温柔表达的女人,年少的时候,相比起而今,爭吵更为频繁。我们常常用刻薄的言语,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我们之间,也很少有过肌肤的亲密。自从那条连接我们的脐带断掉以后,我们便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并在苍茫的人生中,隔着不近不远的距离,无声无息地前行。

不知道潜意识中,我是不是因为与母亲的这种疏离,才定居在离家千里的异乡。我只是知道,在母亲的身边,我会因为她的苛刻,而微微的不安,会千方百计地编织许多的谎言,遮掩种种在她看来,不体面的过往与当下。生活犹如一缸时日长久的水,我需要小心翼翼,才不至于搅起浑浊的渣滓。

而因为与父亲争吵,一气之下跑到我身边的母亲,在像以往那样行使至上母权的时候,视线中却有了一丝的犹豫和退缩。她不再是那个霸气十足、蛮横无理的女人,甚至,她还会看我的脸色行事。她拼命地干活,做饭,洗衣,拖地,她在这样的忙碌中,有逃避跟我说话的嫌疑,也有要讨好我的愿望。我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她的拖把伸过来,会立刻抬起脚来,呼吸也变得急促,却依然假装心平气和,劝她休息一会,不要太累。她立刻表功似的一连声道:不累不累。我听出她的回答中,带着在人屋檐下的客气,似乎,怕我随时生气了,会赶她回家。

我知道我们只是不擅长表达,不习惯亲昵,又因为性格的相似,而无法和谐地相容。但在母亲60年的人生中,她对生活的不满,对物质的无穷欲望,对幸福带有焦灼的不息追寻,对家中每一个人的挑剔与指责,对琐碎生活的无助与失望,亦间接影响了我。只不过,相比起母亲,我是幸运的,我有文字的引领,可以将人生中种种的孤独与痛苦,无声地化解。

所以我依然感激我的母亲,感激她的敏感,她对人事一针见血的洞察,她在看透人生艰辛后的冷漠,她对活着的丰沛的激情和时常的厌倦,她拿着一根鞭子不停歇地对我的抽打,她嚎啕大哭时对我神经的考验与折磨,她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忽然像个孩子一样靠在我身边时的惶恐,都值得我用力地感激。

我愿意做一只孜孜不倦的虫子,在人心的泥土里,不断地向下,向下,直至触及到那温暖的可以让我安静冬眠的根茎。

猜你喜欢

年少时原谅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随 想
原谅他人
真正的原谅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人不可“只会原谅自己”——不会自省就是“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