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0-24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3000任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针对性血压高血压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3000)任芳

高血压是一种伴有脑、肾、心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长时间未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生命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本研究将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旨在探讨对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病程3~16年,平均(9.54±3.76)年;年龄67~80岁,平均(72.53±4.37)岁;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病程4~18年,平均(10.29±4.01)年;年龄66~81岁,平均(72.18±4.28)岁。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对比具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基本护理、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明确总体干预目标:了解患者一般基本信息,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总体干预目标等;②施行目标: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改正错误疾病认知等;③评价目标完成情况:重新评价患者病情状况、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裸露上臂,测量SBP与DBP,4次后取SBP与DBP平均值;②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由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s)、n(%)表示,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血压控制均较护理前改善,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附表。

3 讨论

随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不断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相应护理措施在血压控制、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3]。常规护理作为传统方案,仅针对疾病进行护理,对患者心理、精神、生理缺乏关注,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现代化护理措施,主要从明确总体护理干预目标、施行目标、评价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入手,通过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目标;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目标实施,其中主动介绍病房环境、病友可最大程度消除患者陌生感,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告知相关疾病知识有利于增强患者疾病意识,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指导患者用药可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方法,而服用药物后及时测量血压则有助于了解药物降压效果,保证患者病情呈稳定进展;体育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则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评估目标完成情况可有效确保护理有效性。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充分说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DBP、SB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附表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对比(±s)

组别 SBP(mmHg) DBP(mmHg) 生活质量(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3) 109.56±12.14 91.64±5.06 168.31±13.75 124.42±10.64 58.27±5.56 72.85±9.25对照组(n=43) 110.36±11.25 101.13±8.44 167.25±13.54 141.16±11.65 57.34±6.48 63.28±7.37 t 0.317 6.323 0.360 6.957 0.714 5.306 P 0.752 0.000 0.719 0.000 0.477 0.000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DBP、SB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对性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