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血液净化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24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血透附表差错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李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实施血液透析病例中130例患者,均为维持性血透的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20~74岁,平均(51.39±4.56)岁,透析时间3~6个月,平均(4.12±0.17)个月;对照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20~72岁,平均(50.91±4.86)岁,透析时间3~6个月,平均(4.15±0.92)个月。纳入标准:血透2~3次/周,持续3~4h/次;知情同意、意识清楚,能配合研究调查。两组性别、透析时间等情况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可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血透护理,护理人员仅在血透过程中协助完成血透维持治疗和必要性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常规血透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操作如下:引入细节管理前给予血透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操作和血透室规章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出兼有程序化和规范化性质的护理章程计划;治疗前彻底检查血透使用仪器设备及其他相关药品器械等,查看仪器设备和药品安全情况,确保前者可正常运行,后者符合安全标准;在治疗当日,护理人员应前往血透室门口处以亲切态度迎接病人,重点观察、陪伴初次血透病人,介绍血透流程、环境,消除其紧张感;就治疗期内需注意事项作详细阐述,确保血透治疗病人能清楚了解;血透单次持续时间较长(一般3~4h),长期卧位易造成不适,因此持续透析时可在妥善保护病人已穿刺肢体后,帮助病人转换体位,提供肢体按摩,用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对不良情绪者应表现出同情、理解,再加以心理疏导。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投诉、差错和血透相关并发症情况。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系列13.0版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为±s型数据,对比所用分析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n(%)型数据,对比所用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有效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投诉、差错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和护理差错发生率(1.54%、3.08%)均小于对照组(10.77%、13.85%),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血透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血透并发症发生率(6.15%)低于对照组(21.54%),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3 讨论

血透患者病程长、体质差,因此血透过程中易有并发症出现,这不仅造成较大花费,而且也易引起血透病人及家属的负性情绪,易引起纠纷,所以血透护理是必要且重要的。细节管理是一种从护理细节入手,重点观察病情、重视并满足其治疗需求的新型护理模式,能避免治疗对病人造成损伤[1]。融合细节管理的血液净化室血透护理将常规护理措施予以细化,使护理更周全,能切实满足病患多元化需求,增进护理质量。细节化管理将血透流程中各项护理措施进行了章程性的细化处理,并通过专业培训与严格考核时协助血透治疗的护理人员能确切掌握血液净化室护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护理人员既要规范操作、科学护理,又要文明礼貌,照顾病人情绪,满足其需求,有效提升自身在血液净化室护理方面的职业素质,这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事件和血透并发症的避免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透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对照组也明显偏低(P<0.05)。综上所述,于血液净化室护理内行细节管理,可促使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和血液透析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此结论与金桂红[2]等研究相似。

附表1 两组护理投诉、差错情况对比[n(%)]

附表2 两组血透并发症情况对比[n(%)]

猜你喜欢

血透附表差错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