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2018-10-24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周硕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范化膝关节护理人员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50000)周硕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为(62.1±3.5)岁,对照组男34例,女39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为(61.7±3.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为:①设立规范化疼痛管理小组,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规范化疼痛护理的认知,同时护士长负责护理人员的检查与指导。②制定规范化疼痛护理流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流程框架,参考“护理评估-诊断-实施-评价-改进”,方法为:患者刚入院时完成首次疼痛评估,医师与护理人员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镇痛方案,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方案流程执行护理操作,同时护理人员应将每次镇痛护理管理的过程、结果及患者反馈详细记录并作评价,并于每日早晨按时将记录表与评价表上报,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③围手术期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疼痛时间、疼痛部位、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睡眠等,指导患者学会使用NRS、VSD、FPS-R等疼痛评估工具对疼痛程度自评。④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按照“多模式、个体化镇痛及按时给药”三阶梯镇痛原则给予患者药物镇痛,同时采用物理治疗、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等多种其他非药物镇痛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⑤对不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改进镇痛措施并作进一步观察。⑥患者出院后应作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同时征求患者对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意见。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1.3 判定标准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判定[1],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采用膝关节评分法(KSS)与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HSS)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对比 经观察发现,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分别为(5.9±2.1)分和(6.0±1.9)分,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1±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分。

2.2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KSS与HSS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KSS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详情见附表。

3 讨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对疼痛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学习,加强疼痛干预能力,从而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2]。对患者而言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是依据患者疼痛程度的准确评估给予有效的疼痛干预,有利于提高疼痛控制质量。本次研究中发现,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上均明显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充分证实了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有效性。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使疼痛护理干预水平得以提高;还能让护理人员更准确地掌握患者实际疼痛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共同围绕患者展开治疗、护理及康复工作,患者能充分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执行护理操作,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

猜你喜欢

规范化膝关节护理人员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