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10-24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452370郭松山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隐匿性线片螺旋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452370)郭松山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随着出行的方便以及意外事故的高发,使得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临床上常用X线片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与排查,但由于细微骨折的断裂痕迹不明显且断裂处不够彻底,特异性较低,X线片的检出率也较低[1]。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病情加重、预后不佳甚至残废等情况,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给予了高度关注,为提高骨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现已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2]。但有研究提出,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多层螺旋CT,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探究这一理论,在本文研究中将对77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者的检出率。详细内容如下。

附表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对比 (n/%)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77例患者均符合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已经相关委员会批准认可),所有患者经X线片扫描后均未发现骨折症状,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及肿胀感。

1.2 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77例患者均排除不配合检查的患者,排除患精神疾病无法沟通的患者,排除其他严重性骨折患者[3]。

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77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1例,女患者有36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6.89±2.55)岁;病程为4~168小时,平均病程为(105.36±30.65)小时;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的患者有31例,重物砸伤的患者有10例,高空坠落的患者有13例,其他原因致伤的患者有23例;最后诊断结果为鼻骨骨折的患者有1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有7例,肩关节骨折的患者有10例,髌骨骨折的患者有11例,腕关节骨折的患者有11例,足骨骨折患者有13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有15例。

1.4 诊断方法 多层螺旋CT:使用仪器为64层螺旋CT扫描机(日本东芝株式会社,型号:TSX-021B),检查时需将参数设置为120kV、110mA,扫描的层距需控制在2.5毫米以内,获得相关数据后使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摄影等方式进行处理,在进行阅片时需有两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

核磁共振成像:使用仪器为核磁共振系统,检查时需对T1W1、T2W1、STIR序列的参数进行设置。TIW1:TR设置为500ms、TE设置为15ms;T2W1:TR设置为3600ms、TE设置为97ms;STIR序列:TR设置为2200ms、TE设置为90ms、T1设置为150ms。扫描时需从患者的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三个方向进行,矩阵为320×320,层厚在0.5厘米以内最佳,间距则需控制在0.1厘米左右。均取两种检查方式清晰、完整的图片进行统计和对比。

1.5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标准:①患者的骨折部位呈现出骨皮质不连续等症状;②患者的骨小梁出现连续性中断等情况;③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个或两个。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标准:①T1W1出现不规则的线状低信号或是条线状低信号;②T2W1出现高信号影。

1.6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记录对比可知,多层螺旋CT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84.42%;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94.8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

3 讨论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虽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但其却是所有骨折类型中漏检率、误诊率最高的,其骨折特征相对缺乏,常规的X线片检查检出率十分低下。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进行图像的重建还能够对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的骨皮质、骨小梁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且检查不会产生创口,患者的依从性较高。但在缺乏特质的骨皮质部位以及特异性较低的骨小梁部位,多层螺旋CT的阳性率也会受到影响。从本文研究中可知,多层螺旋CT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84.42%;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为94.8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是通过T1W1以及T2W1的不断改变来实现骨折部位的确诊,若患者的骨皮质T1W1显示为不规则的线状而T2W1则显示为高信号,既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检查不会产生创口,患者可反复进行检查,检查报告的获取速度较快,对患者病情的确诊以及治疗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对患者病情的治愈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线片螺旋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奇妙的螺旋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