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近期疗效分析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8-10-24黄晓玲王亚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胸腺肽抗结核细胞

石 硕 黄晓玲 王亚平

大庆龙南医院消化内镜室,黑龙江大庆 163453

肠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结核疾病之一,是由肠道感染结核分歧杆菌而起病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疾病[1]。90%的肠结核患者继发于其他结核病,其中以空洞型肺结核为主[2]。研究显示,25%~50%的肺结核患者会并发肠结核[3]。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4]。目前临常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虽然能够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结核双歧杆菌的抑杀能力不佳,且长期应用该方式治疗会导致不良反应[5]。研究证实,胸腺肽α1能够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及肿瘤等疾病[6]。有文献显示,胸腺肽α1在肠结核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7]。因此,本研究对胸腺肽α1治疗肠结核的近期疗效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肠结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2~60岁,平均(42.9±6.4)岁,病程3~18个月,平均(10.62±1.25)个月;发病部位:回盲部31例、升结肠10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3例;病理分型:溃疡型27例、增生型5例、混合型16例。对照组:男19例,女29例,年龄21~63岁,平均(42.1±6.9)岁,病程2~18个月,平均(10.46±1.178)个月;发病部位:回肠部例、升结肠例、横结肠例、降结肠例;病理分型:溃疡型例、增生型例、混合型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肠结核的诊断标准[8];(2)粪便检查为结核杆菌阳性;(3)无精神系统疾病,具有语言沟通能力;(4)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心、肝、肾系统疾病;(4)合并溃疡性结肠炎;(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6)药物过敏者;(7)研究前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调节药物治疗;(8)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补液、解痉、保肝治疗、肠胃加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对照组予以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1)强化治疗:吡嗪酰胺(广东台城制药,H44020947;规格:0.25g)1500mg/d,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H21022349;规格:0.25g*100s)750mg/d,利福平(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44020771;规格:0.15g*100s)450mg/d,异烟肼(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H31020495;规格:0.1g*100片)300mg/d;治疗2个月。(2)持续治疗:乙胺丁醇750mg/d,利福平450mg/d,异烟肼300mg/d;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胸腺肽α1治疗,注射用胸腺肽α1(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H20020545;规格:1.6mg/支)皮下注射,1.6mg/次,每周2次,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无效。治愈:治疗后腹痛、腹泻等整形完全消失,血沉恢复正常,结核杆菌呈阴性;显效:治疗后腹痛、腹泻等症状显著改善,血沉有所恢复,结核杆菌呈阴性;无效:治疗后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趋势;治疗总有效=(治愈+显效)/n×100%[9]。(2)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早晨空腹静脉血5mL,在3000r/min离心机中离心20min,分离血浆保存于-70℃冰箱中。采用美国 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的EPICSXL-MCL型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静脉血 T 细胞亚群指标 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表达情况。(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77.0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P=0.004)。见表 1。

2.2 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 CD3+、CD4+、CD8+、CD4+/CD8+、NK 细胞(67.41±7.26)%、(52.15±6.15)%、(29.76±3.29)%、(1.96±0.35)%、(24.94±2.27)%显著高于对照组(51.47±6.61)%、(45.61±5.27)%、(26.06±2.51)%、(1.32±0.31)%、(19.23±1.84)%(t=11.247/5.594/6.195/9.483/13.538,P=0.000/0.000/0.000/0.000/0.000)。见表 2。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较(± s)

表2 两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较(± s)

注:1/2/3/4/5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13.280/5.640/7.040/11.249/15.433,P=0.000/0.000/0.000/0.000/0.000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 CD4+/CD8+ NK细胞(%)观察组(n=48)对照组(n=48)18.23±1.98 18.71±2.06 1.164 0.247 24.94±2.275 19.23±1.84 13.538 0.000治疗前治疗前t P观察组(n=48)对照组(n=48)治疗后治疗后t P 49.67±5.74 49.43±5.81 0.203 0.839 67.41±7.261 51.47±6.61 11.247 0.000 45.24±5.85 45.49±5.22 0.221 0.825 52.15±6.152 45.61±5.27 5.594 0.000 25.61±2.42 25.87±2.25 0.545 0.587 29.76±3.293 26.06±2.51 6.195 0.000 1.28±0.23 1.26±0.29 0.561 0.576 1.96±0.354 1.32±0.31 9.483 0.000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s)

注:1/2/3/4/5/6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24.217/20.190/17.349/11.476/10.353/8.882,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组别 时间 CRP(mg/L) TNF-α(ng/L) IL-10(ng/L)观察组(n=48)对照组(n=48)治疗前治疗前t P观察组(n=48)对照组(n=48)治疗后治疗后t P 2.49±0.52 2.51±0.55 0.183 0.855 1.12±0.173 1.73±0.266 13.604 0.000 92.59±10.21 92.25±10.16 0.163 0.870 50.71±6.271 71.36±7.474 14.670 0.000 3.19±0.46 3.21±0.51 0.193 0.847 1.78±0.152 2.38±0.225 15.612 0.000

2.3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CRP(50.71±6.27)mg/L、TNF-α(1.78±0.15)ng/L、IL-10(1.12±0.1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71.36±7.47)mg/L、(2.38±0.22)ng/L、(1.73±0.26)ng/L](t=14.670/15.612/13.604,P=0.000/0.000/0.000)。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ALT升高(未超过80u/L)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ALT升高(未超过80u/L)2例,皮肤红珍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6,P=0.224)。

3 讨论

目前,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是治疗肠结核的首选方式,虽然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还会造成人体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10]。同时,常规抗结核疗法忽视了免疫功能变化在肠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11]。相关研究提出,人体肠道感染结核分歧杆菌后诱发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及与结核分歧杆菌的数量、侵袭力密切相关,和人体免疫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联系[12]。免疫学研究提示,在肠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T细胞介质免疫、迟发性变态反应起到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活化后会激活CD4+,促进机体分泌大量T淋巴细胞因子,进而起到调节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结合双歧杆菌感染的作用[13]。

胸腺肽α1又名日达仙,是一种从胸提取物TF5纯化出的细胞免疫增强剂,由28个氨基酸组成[14]。大量研究证实,胸腺肽α1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15]。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胸腺肽α1治疗病毒性肝炎、重症肺炎、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或严重2感染性疾病,在用于治疗肠结核方面的临床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抗结核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为肠结核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韩伟、崔泰震、黄健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提示胸腺肽α1治疗能够提高肠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胸腺肽α1通过增加肠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T细胞功能,提供患者的免疫能力,从而促进治疗效果提高。从表2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 CD3+、CD4+、CD8+、CD4+/CD8+、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胸腺肽 α1能够提高 CD3+、CD4+、CD8+、CD4+/CD8+的外周血液循环表达水平,促进NK细胞聚集。原因可能是:(1) T细胞是亚群是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免疫效应封面起着重要作用;胸腺肽α1是一种多肽类物质,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分化、成熟,增加T细胞产生,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通过抗体促进前体肝细胞分化成CD4+/CD8+,调节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并且促进B细胞分化参数抗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改善肠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3]。(2) 胸腺肽α1还能够刺激内源性干扰素产生,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3) 胸腺肽α1还能够激活CD4+,以调整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人员免疫能力以及抗病毒能力[3]。(4) 胸腺肽α1除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和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之外,还能够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增加感染病毒细胞中的病原抗原表达,抑制结核双歧杆菌的增殖。(5) 胸腺肽α1能够影响NK前体细胞聚集,促进NK细胞补充与成熟,强化NK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从表4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胸腺肽α1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肠结核患者的炎症反应。这是因为胸腺肽α1是一个良好的抗炎因子,可以促进T细胞分泌IFN-α、IFN-γ分泌,同时式辅助Th2分泌,并调节炎性因子IL-4、IL-10和TNF-α的释放,在调整机体免疫能力的前提下,促使促炎细胞因子下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炎症介质导致的损伤。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治疗不会增加肠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这是因为胸腺肽α1能够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性突触传递,预防肠结核患者因抗结核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且胸腺肽α1具有化学保护作用,能够避免其他药物的毒副作用,故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应用胸腺肽α1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肠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胸腺肽抗结核细胞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DANDY CELLS潮细胞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应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胸腺肽ɑ1治疗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