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文化 乡愁 生态“三张牌”演绎大美铜梁旅游升级版

2018-10-24刘学威

重庆与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铜梁原乡全域

□ 文/刘学威

铜梁打好龙文化、乡愁、生态“三张牌”,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 摄影/康力文

两山环抱、三河并流、三湖点缀,这里是重庆铜梁,山河隽秀,人文荟萃。安居古城有各类古迹197处,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铜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以安居古城为龙头,培育打造出了一系列优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区长左永祥多次深入调研全区旅游工作,为旅游发展把脉定向。6月14日,铜梁区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吹响了铜梁旅游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前进号角。铜梁将打好龙文化、乡愁、生态“三张牌”,全力打造铜梁旅游发展升级版,演绎全域美、全程美、全时美的大美铜梁!

让“铜梁美”转型升级

山水城景相依、人文历史厚重、资源禀赋丰富,是自然的造化,历史的积淀,成就了铜梁这片大美之地。在1340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涌动着山水脉动和绿色气息,演绎着大美铜梁的旅游底色。

大美铜梁,究竟美在何处?

美在秀丽的自然风光。巴岳山钟灵毓秀、毓青山葱翠欲滴、六赢山清逸秀丽;巴川河、淮远河交相辉映;玄天湖、小北海碧波荡漾;黄桷门村百花竞放、荷和原乡暗香浮动。

美在厚重的文化风韵。铜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刘雪庵、郭汝瑰、邱少云等革命先烈,衍生了农耕文化、古城文化、乡愁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瑰宝,文艺界新人辈出。遥望那淳厚的安居古城、古朴的巴岳寺、繁华的风情街,似乎正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美在丰富的特色风物。麻辣火锅、特色小面、连理羊排等特色美食遍布街市,别具风味;龙灯彩扎、木匾工艺、铜梁火龙等传统技艺精彩纷呈。

美在坚韧的人文精神。“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容得下”的脊梁精神在这里演绎;“绝对忠诚、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邱少云精神在这里升华;陈淑梅、李其云、杨发英等一个个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事迹镌刻着“伟大”,诠释着城市“涵养”。

秀丽的自然风光,黄家坝湿地公园。

① 秀丽的自然风光,酔美秋色奇彩梦圆。 摄影/周发乔

② 厚重的文化风韵,印刻乡愁安居古城。 摄影/唐彬

铜梁之美,还美在靓丽的城乡风貌。在铜梁旅游,穿过“高大上”的现代化都市楼宇、繁华街区,就到了朴素静逸的农家小屋、山水田园。山与水的交相辉映,城市与乡村的完美交融,让铜梁之美分外和谐、灵动。

铜梁,就是这样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铜梁之美,美不胜收,美不尽言,已然具备打造铜梁旅游发展升级版的独特优势。

“于铜梁而言,打造铜梁旅游发展升级版意义重大。是我们弯道取直、换道超车的当下之需和长远之策。”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表示,打造铜梁旅游发展升级版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三张牌”铸造铜梁符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炎炎酷暑,铜梁区土桥镇的荷和原乡景区却上演着山水画般的景致。风景秀美的六赢山爱莲湖畔,3000余亩荷花竞相开放,无边无际的荷叶翻涌绿波拍打蓝天,大红、粉红、乳白、紫红的荷花辉映骄阳,把荷和原乡点缀成花的海洋。或荡舟采莲,或登临放眼,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

荷和原乡的由来有其深意,“荷”意指莲藕,是土桥镇的支柱产业,规模种植有3000亩,观赏荷花650亩,有96种名贵荷花;“和”有和谐之义,该镇环境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民之间和睦相处;“原乡”是根据历史沿革得出,这一带是铜梁的原乡。如今,荷和原乡已成为铜梁最靓丽的乡村旅游名片之一。2017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铜梁,像荷和原乡这样的特色旅游景区还有很多。它们以原乡生态为本底,描绘出大美铜梁的各色风采,并穿点连线成面,构建起该区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这一切,都得益于铜梁打造旅游的三张王牌。

“打造铜梁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擦亮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唐小平表示,铜梁将打好龙文化、乡愁、生态“三张牌”,提升景区品质、释放文化魅力、擦亮生态底色,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后花园、中国乡愁旅游目的地。此外,铜梁还确立了打造“一线四区”精品旅游区的全域旅游思路,组织规划了长约71公里的导轨电车线路,以此为纽带串联起安居古城、小北海玄天湖淮远河城市旅游区、巴岳山毓青山生态旅游区、乡村旅游拓展区。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打造铜梁旅游发展升级版如火如荼……

“释放文化魅力,旅游方能长久。”铜梁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铜梁龙文化源远流长,铜梁旅游发展必须打好“龙文化”牌,将龙文化精细融入城市建设、旅游景区和生活当中,做足、做精、做活龙文化“金字招牌”。

近年来,铜梁区以龙为元素先后打造出了龙文化博物馆、中华龙温泉等景区,建立了龙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同时定期举办舞龙舞狮国际性赛事。在传统节日期间,还会组织火龙表演、龙灯会,开展龙文化特色文艺精品创作展演等,“龙”的印记已成为铜梁的符号和象征。

择一城终老,铜梁可好!铜梁大打“乡愁”牌,塑造乡愁归处。在乡村,唱响“原乡风情”,培育做靓了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描绘出了独具铜梁特色的“巴岳山居图”。在城市,依山塑形、见山见水、内外兼修,打造诗意栖居、典范人居,让城市也“留得住乡愁”。同时,活用千年古城独特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承载乡愁的心灵居所。力争到2019年底,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至2020年底,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梁大打“生态牌。以绿色为本底,走“生态+”融合之路,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仅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还把“慢游”与康养结合,在巴岳山腹地、巴川淮远河畔、玄天湖旁,打造绿道系统、亲水系统、骑行系统,让游客游得畅、玩得好。

旅游融合变“感受”为“享受”

“旅游是阳光产业,兴一业旺百业。”铜梁区区长左永祥表示,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发挥好旅游业的综合性产业作用,打破封闭的自循环发展道路,全面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

在铜梁“旅游兴区”的发展蓝图中,“旅游+”和“+旅游”跨界融合举足轻重。跨界融合如何走?近年来,铜梁区围绕“旅游+”深入探索,以“旅游+”和“+旅游”的思维,深耕农业、城镇、康养、体育等多个领域,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增加旅游产品新供给。

③ 坚韧的人文精神,黄桷门鲜花盛开。 摄影/叶凤英

④ 荷花辉映骄阳。

⑤ 荷和原乡。

“旅游+农业”。铜梁大力发展集生态观赏、采摘体验、科技休闲、健身露营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让农房变客房、庭院变花园、田园变公园、农事变体验,还常态化组织乡村旅游四季节会,带火乡村旅游。

“旅游+城镇”。铜梁推出系列城市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众多城市景点。将龙舞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方方面面,凸显城市内涵。并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要求,刷新城市“颜值”。去年以来,铜梁引入百余种花木,实现了道路等重要节点的多层次搭配、多样性绿化、多变的景观效果。今年,着手对配电箱、斑马线等城市“五小”设施进行美化改造。

“旅游+康养”。铜梁在玄天湖淮远河片区引入温泉养生、医疗康养、运动健身板块,打造特色温泉旅游度假胜地;在小北海片区依托湖库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中高端医疗康复康养产业。

“旅游+体育”。铜梁依托巴岳山、毓青山生态资源,发展森林休闲、户外健身、拓展运动等旅游业态,并通过引进国际化体育产业,承办体育赛事,扮靓铜梁旅游。

围绕“旅游+”融合发展,铜梁已打造了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一批旅游亮点,形成了国际龙舞争霸赛等系列品牌赛事,正逐步实现“感受旅游”到“享受旅游”的转变。下一步,铜梁将通过“旅游+”,不断衍生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构筑产业融合发展大平台,实现旅游与城乡环境改善、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及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车在画中行、人在花中走’的全域旅游形态。”唐小平表示,在未来全域旅游的竞争中,铜梁定会舞出以原乡为特色、以生态为本底、以龙文化为魂魄的大美姿态。

图片/铜梁区旅游局提供

猜你喜欢

铜梁原乡全域
铜梁:美丽乡村扮靓龙乡大地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原乡组诗
原乡诗二首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原乡(组诗)
重庆市发改委批复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间杂耍”舞出大名堂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