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23王丹惠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习题设计逻辑思维物理教学

摘要:物理教学是从简单的理论认知、发现知识规律并逐渐形成物理思维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习题教学策略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了习题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习题设计;逻辑思维;策略

在高中教育中,物理是重要学科也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会因为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容易在做题时产生困惑。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积累的疑难点越来越多,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学生成绩也会随之下降。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应用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习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 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物理习题教学缺少兴趣

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物理不感兴趣、厌学的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加上习题教学需要学生做一些物理习题,如果一道题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学生继续做题的信心。因为经常存在这种问题使学生逐渐失去对物理的兴趣,甚至还会形成恐惧的心理。另外,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繁重,学科多且知识结构复杂,而物理习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推敲,加上其他学科教师施加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放弃学习物理或者只用少量的时间学习简单的知识点。还有部分教师设置的练习题非常单调,基本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应用,比如某个公式、概念等,也不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和培养发散思维。

(二) 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思维受限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答题思路混乱或者对概念和公式理解模糊等,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两点,即学生受到固有思维的牵制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实际上,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物理基础知识,并且对相关概念和公式等经过一些练习和验证,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当学生接触高中物理以后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转变,导致学生在解题时不知所措,失去做题的信心且物理学习能力逐渐受到影响。

(三) 习题教学方法不科学

在应用习题教学策略时,问题的设计要合理、科学,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难度适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存在偷懒行为,比如直接上网复制练习题或在教学资料上找一些习题,并没有结合学生对知识和公式的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的习题,导致学生在做题时不仅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还会存在知识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或者还有个别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习题,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方法对开展物理习题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 习题教学与课堂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的求知欲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不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应用能力。所以,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迎合学生的需求并为其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有效开展习题教学。在此,笔者探究了将习题教学与课堂情景相结合的方法,即在习题教学中采用实际演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学生对物理习题的探究欲望。通过设置巧妙的习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好奇心,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习题上,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比如,在学习弹簧的弹力与形变关系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演示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比较开放性的方法,鼓励学生去观察弹簧弹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从原理入手,再逐步深化,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并进行测量和计算,在小组内探讨解题的思路与过程。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是比较枯燥的,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例子。比如在投篮球时怎么投才能容易让篮球进框、搬东西时怎么搬比较省力气等。这种贴近生活简单化的案例会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在设置习题时可以适当增加引导性疑问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外,还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发现、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施习题教学策略时,教师应该在习题内容上增加引导性疑问,对简单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解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联系问题引出新的問题,并要求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模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解题能力。

(三)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

通过做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公式等的理解,能够在以后解题中灵活使用并将知识点进行深化。在实施习题教学策略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固定的一种解题模式。物理习题就像数学题一样有多个解法,但是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设置习题时,教师也可以将一题多解的理念融入习题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创新,达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比如,在设计关于火车前进的习题时,要求学生计算火车发动机关闭以后可以前进的距离。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用一种方法解答以后尝试用其他方式。比如牛顿力学定律、动能定律或者能量守恒定律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通过选择多种方式进行求解,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灵活使用知识,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与联系。

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秉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巧妙设计引导性疑问,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这种阶梯式习题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从不断练习过程中形成多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助于加深知识技能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解题技巧的能力,起到优化习题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小羽.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2012(12):17-19.

[2]黄皓.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科学方法[J].湖南中学物理,2012(8):17-19.

作者简介:

王丹惠,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渤海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习题设计逻辑思维物理教学
以数据分析观念引领统计习题的设计
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