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初探

2018-10-23林小梅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问题原因

摘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但是课后作业令人头疼。不知道该留些什么作业,留书面的,觉得课上讲过了,学生无需再做;留口头背诵的,对学生又不是很放心,又怕白白的浪费时间。所以,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历史作业的留置问题,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改变目前作业无从入手的现状。

关键词:问题调查;问题原因;创新设想

一、 初中历史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

课堂教学中,因为授课内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处理,就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1. 从作业的布置形式来说,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作业的留法比较陈旧,多半是形式单一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对于学生而言,毫无选择的余地,完全的按部就班的按要求完成。

2. 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说,历史作业不像其他科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做。对于一如既往的作业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的,加之,作业的书写量相对来说比较大,部分学生就要投机取巧,敷衍了事了。再者,如果布置些材料分析题,学生就会自动放弃,不做任何的理解与分析,直接等到教师的标准答案。这样看来,此项作业的布置丝毫没有起到作用,无形之中还使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二、 初中历史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综合教学实际来看,历史作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经过对学生做深入调查后,从中找到了一些原因:

1.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生会把历史学科归结为副科,认为是小科,重视程度不够,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历史上。精力的分配严重的失衡。再者,好多家长也不重视,在他们眼里认为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主要学科,应该花费足够的精力在这几个学科上,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使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偏离了重心。

2. 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现在一般的学科教师都有几人,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同组备研,集思广益,可以获取更多的受益。但历史老师,相比较而言人数少,要想集思广益共同备研可能性不大,只能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研究,独自“闭门造车”,形式相对而言,较单一,缺少应有的活力,只是按部就班,枯燥乏味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3. 思想观念偏差的影响。受中考的影响,一切都是为中考服务的。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历史学科中考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无疑又减轻了这科在学生和家长心里的分量。他们认为所谓的开卷考试,就是可以打开书本进行抄袭,这样,在平日里的学习,就更不用花费精力学习历史了,反正到时候也是可以抄书的,就不如腾出时间来去学习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因此,由于现实的影响,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发生偏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的不积极,不热情也严重的制约着教师的情绪,教师教学中没有激情,课堂所呈现的便是灰暗的,久而久之,课堂也就暗淡无光了。

三、 初中历史作业的创新设想

鉴于长期以来历史作业中存在的弊病,结合自己的问卷调查,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历史作业应该革新,具体怎么做,我有下面几点设想。

1. 历史作业应该符合课程标准,这是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该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围绕课程标准而展开的,只有这样才合理有效。

2. 历史作业要做到“鲜活”。鉴于传统作业存在的弊端,历史作业应该打破传统作业的模式,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实践性、差异性和思维性,这样的作业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学生完成历史作业的动力。具体怎么做:首先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这一课,我就取消练习册的题海式作业,改为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更多成就,并在组内交流探讨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其次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为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并举,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再次,作业的布置要关注个体差异,可以尝试分层次布置,比如:我在布置八年级下册历史《顶尖课课练》时,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需要的作业。程度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他完成选择题和辨析题,程度较好的学生,要求他重点完成材料题和论述题。

3. 历史作业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心理学测定,初中生已经形成了思维认知能力。但是认知水平多半还是来源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一些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能满足于学生求知欲望的,这样,学生做起来,比较有兴趣,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课堂中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意思。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布置作业,能在无形之中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要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历史教学设计注重三维目标的设计,而历史作业的设计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设计,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根据三维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知识记忆型、能力方法型、体验型、实践型、情感型以及综合型的作业,满足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对历史学科观念的改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本身的观念,无形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只要历史教师坚信自己的信念,不断的对教材进行研究,不断的推陈出新,让历史课堂重新焕发生機,以它独有的学科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重新回归历史课堂的。另外,在历史学科的作业布置上,要推陈出新,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学科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感觉做作业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毫无作用,在白白的浪费时间。最终,能通过完成作业促进有效的历史教学,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兴普.历史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一本美国中学历史教材课后作业说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02).

[2]卜秉雄.初中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尝试[J].中学历史教学,2012(8):52.

[3]杨文政.对历史新课程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9):56.

作者简介:

林小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原因
钳工基本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加强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家禽营养代谢疾病的原因及防治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
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改进对策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探究
简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思考
对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