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优化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2018-10-23廖大俭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初中教学

摘要:由于实验难度较低,趣味性强的特点,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够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技术结合进行教学方式优化后,就能够更好地表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以此使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获得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并提高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辨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初中教学;信息技术优化

作为一门依靠实验获得发展与新知的基础科学,初中的基础生物学知识都经过了大量科学家和学者的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当注重生物实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比例,不能一味进行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实际操作的作用,或由于担心实验的风险、怕麻烦等原因而减少实验教学的次数,这样都是不利于学生经验积累的。作为一门相对来说实验简单、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考虑以信息技术手段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不但能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到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标准实验的过程与结果,从而产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兴趣。

一、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物学习效果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习显微镜的运用是进行生物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也是后续教学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但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许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无法掌握规范的显微镜操作技能,也因此无法观察到清楚的实验物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活动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方式。

例如,在进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标准的实验步骤是:①取一片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②用镊子夹取植物组织切片放在水滴中,并分开展平;③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因为操作失误,无法顺利观察到植物细胞。因此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可以活用信息技术,拍下各类典型的不规范操作细节,并在班级内以投影的形式播放,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细节操作有更加直观清楚的认识,也会因此以更加谨慎细心的态度对待实验操作活动。如果学校有条件为生物实验室配置带有拍摄功能的数码显微镜,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拍摄下来,作为活动课程作业进行分享和保存,并引导学生相互比较观察,提升学生的操作兴趣和投入感,并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在之后的生物实验课程中还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自由观察其他物体,从中探索新的知识,不管其设计出来的实验在细节方面是否有漏洞,我们都可以看作是成功的。

二、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在当今时代,网络为青少年的空余时间提供了娱乐途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发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普遍较长,使用网络的时间较少,但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信息技术往往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

例如,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多种多样的植物,而在带领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观察与研究时,我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说出每一样植物的名称与特点,受到面积和字数的限制,传统的植物铭牌也无法对植物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的展现。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分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鉴定,并利用手机浏览器、百度APP等多种应用推出的植物扫一扫功能,对植物进行鉴别与认识。获得了对该种植物的知识后,学生可以將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繁殖方法及主要价值等方面进行记录总结,并作为活动内容在班级墙上进行展示,以现代化的手段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知识。

三、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体验

作为一种以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生长规律进行探索的学科,初中生物学往往只能对某些课题进行浅显的理论化教育,但结合了信息技术之后,我们就可以使学生对本学科的课题拥有最直观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学习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人体在呼吸时,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吸入肺部,在经过生物体细胞的氧气消耗过程后,通过呼气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教材中通过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来验证这个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但这个实验手段仍然不够清晰准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对这个转化过程进行检测。

实验材料和用具: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计算机、剪刀、小塑料袋、胶带等。

实验步骤:①在塑料袋底部剪开两个小洞,用胶带紧密固定在氧气传感器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探头上。②将数据采集器接入两个传感器,选择“呼出气体的成分研究”模板,然后调节采集参数为1点/秒,采集时间为60秒。③向塑料袋中吹气,扎紧袋口使气体不泄露。④观察并记录传感器窗口的波形变化。

由此我们就可以完成一次完整的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从实验活动中,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氧气与二氧化碳在人体中的交互过程,使学生获得以科学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而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验或无法实验的生物课程,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例如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传播途径观看生物的演变与自然规律的发展,并将视频资料在全班共享,完成一次生动形象的物种进化课程。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规划中,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和体会,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使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和思考创新能力,将科学知识充分理解的目标,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以科学的途径寻找探究与猜想的证据,使他们充分明确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此获得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的提高。相信在信息技术优化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活动,必然能够使学生对生命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得更清晰的知识与体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未来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中,一定会有更加多样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董筱婷,胡苗苗.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朗读[J].浙江教育技术,2015(4).

作者简介:

廖大俭,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初中教学
一组利用矿泉水瓶和洗手液瓶开展的高中生物实验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基本实验技能的有效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实验问题意识创设高效生物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