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2018-10-23薛楠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

摘要: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社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一直在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优化,而思维导图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给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路

生活在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学生每天接受着大量的、繁杂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是飞快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比我们小时候不知要强多少!”很多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啊,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怀抱中,很多幼儿园的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这本是一件好事,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们“移民”的脑子可是慢了不止半拍呀!和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相比而言,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由于不够炫、不够酷、不够有趣,让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难以集中学习注意力!这怎么办?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聚焦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教学中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实现认识与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最大限度挖掘人类大脑的潜能,促进知识间有效的理解与记忆。我们通过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本身:

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强大。图片中大量的信息之间用简洁明了的关键词进行描述,各个大分支配上不同的色彩,内容层级关系一目了然,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仅将我们的知识归纳总结,同时更有效地刺激着大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课程。

它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性、活动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课时量比较少,而教学内容却比较多,这就产生了教学上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矛盾。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运用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个问题,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结构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绚丽的色彩,好看的图形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将前后所学知识理清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优化学习内容,简洁明了地给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电脑作品的创作,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接下来结合课堂实例,我们来看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优势。

一、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自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尤其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它基于教材却又要帮助学生熟悉当下的技术,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只靠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掌握了自学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够在课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自学,从而扩展学习的容量。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够给学生的自学以一定的启迪,从而让学生的自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顺序性。

例如,在学习多媒体制作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涉及的软件很多,面很广,学生一时半会理不清头绪,借助下面的思维导图,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梳理,很快地将以前所学的录音机、OFFICE组件中的EXCEL、WORD、PPT和后续学习的FLASH、PHOTOSHOP等关联起来,将它们之间的差异给出来,给学生非常直观的印象,便于后续软件的学习。

在具体学习一个多媒体制作工具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细微观察、分析作品,明白优秀作品的组成元素及制作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学生思考的结果,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随着思维导图的引入,学生逐渐熟悉了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及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一个主题,由学生自己去制作媒体作品,以小组研讨的形式,集思广益,绘制出多媒体作品的思维导图,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师生评价,改进作品。

这样的多媒体软件学习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有效地梳理学生思路,使得学生思维“活而不乱、活而有序”,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更加注重实践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从而为高效的课堂学习乃至以后的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突出重点、有效助记、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中记录的全都是关键词,能够清晰地展示重点。同时,思维导图层次分明,线条上关键词间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十分清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例如在讲解Flash时,我们用这样一张思维导图:

它通过有效组織Flash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将基本界面、交互、元件与实例、动画基础四部分结合成完整的概念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成为一个明了的知识体系,尤其对教学中的“动画基础”这个重点部分突出,将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并列显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二) 构建知识网络,促进知识整合

再一起看看上面这幅“信息的传递”。学生在构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节点的增加或对概念结构的修改都体现了学习者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把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图形这种较为直观化的方式展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

(三) 激发联想与创意,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提升思维能力

在基于思维导图开展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将各种零散的想法、观点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允许学生自由联想,不像传统教育那样,要求遵循从概念到概念的“线性思维”,而是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这就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学生参与了积极的思维训练。比较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地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总之,思维导图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引导和总结。在不断的教学摸索中,我们会逐步意识到它的优势,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思维教学研究百年回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6).

[2]李江,武根友,李芳,崔静.思维导图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03).

[3]赵丹杨.思维导图促学生主动学习——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6(03).

作者简介:

薛楠,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鄠邑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信息技术教学思维导图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