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浅议

2018-10-23李彩霞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不但对学生的学习及身心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而且还凸现了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认真调查分析学生上网行为,解决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性被提上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工作日程上。本文通过调查,对农村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个人观点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现今网络或多或少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当下的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中学生上网周时长达20小时以上,有一个针对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显示,学生上网就内容看:上网聊天的占38.3%,玩游戏的占29.2%,看电影、听音乐的占23.5%,看小说的占16.8%,2.6%的学生曾浏览过黄色网站,而为学习服务的仅占11.7%。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学生上网行为是缺少约束的,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笔者通过对农村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无节制上网,自我约束能力极低

在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在今天,学校和家庭普遍认识到手机上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学校与家庭的管教不但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反而在课余时间、周末时间几乎让很多学生完全沉溺于手机当中。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管教手段及方法不力,使得学生游离于管理制度之外,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手机,而白天则在学校课间或课堂上补觉。这种没有规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让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语言缺少约束,行为表现粗俗

有调查显示,61.8%的学生表示上网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其中21.3%的学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从形成原因分析,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过程中,因为行为相对隐蔽或互动对象的影响对学生不会造成一些心理影响或压力,且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语言无法监控,所以在网上他们表现得更为自由和随心所欲,因此在和别人网络对话、对一些个人感兴趣的社会事件事现象进行评论时表现出语言粗俗、恶俗和不堪。同时由于网络上充斥有大量搞怪、恶俗和不雅图片,学生在进行网络对话或评论事件或现象时不考虑影响,随意使用这些图片,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出了个人修养的低下和粗俗,甚至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诱导下,学生个人由最初因“好玩”、新鲜而不加区别地使用到最后逐渐固化成为学生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 沉溺网络,过度消费,损害自身身心健康,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现代社会,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学生群体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初高中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的更多,虽然有些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完全沉溺于手机网络,长期下来孩子的视力严重下降,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坏。此外,一些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电子图书都需要付费才能正常使用,由于学生不太明白或因为操作不当会进行付费操作,或者因为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的诱惑而主动付费。同时一些无良广告投入者会进行违规操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陷入了陷阱,无意间给家庭经济带来损失。

以上种种现象在学生这个群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影响到學生的学业,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潜在危害。

通过对农村学校学生上网行为的观察、调查发现,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学校知道但苦无良策,家长明白但苦于毫无办法,学生更是清清楚楚,但也是消极对待。而造成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统一,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也不能纠正学生无节制上网的恶习;其次,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且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已经没有办法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管理,从而导致孩子成了“网虫”;再次,因为网络是一个没有分级限制的虚拟环境,且使用者相对自由且有很大隐蔽性,里面充斥大量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导或蛊惑,从而让学生深陷期中不可自拔。

要解决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家庭一定要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具体途径如下:

一、 加强学生个人道德品质培养。学校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从而隐性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能让学生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网络。

二、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学校通过调查和归纳,整理出学生网络道德方面容易出问题的具体表现,然后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网络道德和自我教育与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三、 家校联合,协同挽救“网虫”。学生是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的人,学校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常抓不懈地进行教育,达到让“网虫”断瘾,让他们回归健康的网络生活中。

四、 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健康成长。在网络资源中,不乏有益学生的优质资源,学校、家庭可以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注意点,培养他们参与一些科普、教育或有益阅读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总之,随着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正确认识到网络对学生的有益作用,同时也必须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让网络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出强大的正能量作用。

作者简介:

李彩霞,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小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快把我哥带走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学生写话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