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山石材在海口城市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2018-10-23叶绵源

价值工程 2018年33期
关键词:火山石城市公园风景园林

摘要:火山石材是火山爆发后熔岩冷却形成的建造材料,具有耐用、隔热、调节微气候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海口五个城市公园中火山石材运用的实地调查,归纳总结了海南乡土建造材料火山石在海口城市公园空间环境中运用的方式有六种:一是作为地面铺装围边或分割装饰线使用;二是作为地面整体铺装材料铺设;三是作为步石运用;四是作为建筑柱子基部、设施小品基座或立面饰面材料;五是作为散置石造景运用;六是作为功能建筑、墙体的砌筑材料。提出了火山石材运用中存在不足——处理工艺单一、规格单一、铺设方式单一,希望本文的调查分析结果对正在推进中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空间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Abstract: Volcanic stone i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formed by the cooling of lava of volcanic eruption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rability, ins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microclimat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volcanic stone application in five city parks in Haikou, we conclude that there are five ways to use volcanic stone in the environment of Haikou City Park. First, it is used as a ground paving edge or split decoration line; Second, it is laying as the whole laying material on the ground; Third, it is used as the stepping stones; Fourth, it is used as the facade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 pillar base, facility sketch base and facility sketch facade; Fifth, it is used as a scattered stone landscape. Sixth, it is used as building materials of functional building and wall.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volcanic stone: single treatment process, single specifications, and single laying methods. We hope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and reference mea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关键词:火山石;城市公园;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风景园林

Key words: volcanic stone;city park;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culture;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188-06

0 引言

火山石材是在具有悠久歷史的火山文化基因中“诞生”的建造材料,对火山石材的运用体现了先人的生存智慧。海南火山石材在生活环境中使用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火山石传统村落空间环境,一间间由火山石垒砌的房屋、一条条由火山石扑街的巷道等火山石建构筑物及由此营造的村落空间是火山文化的物质和空间载体,而火山石可以说是火山文化的“细胞”,它的“分裂”生长(村落空间环境的形成)累积孕育了海南乡土火山文化。今天,火山文化基因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火山石村落中,而是延续到海南各市县城市生活空间,我们可以在各类城市空间看到火山石材的身影,它细雨润物般为城市空间环境注入文化的养分。自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海南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和建设机遇。在大开发大建设中,提出了“突出国际性、整体性、地域性、稀缺性,突出热带海岛特色、当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为定位准则,以建设国际性的“宜居、生态、旅游”的良好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建设[1]。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物质和空间载体,其空间环境的建设也应紧紧围绕“生态、文化、宜居、特色”等主题展开,而环境建造材料无疑是实现空间环境特质的重要元素。

1 火山石材料概述

1.1 火山石与海南乡土火山文化

火山自人类诞生以来便一直相伴,火山爆发所带来的丰富物质(其他土地所没有)使得人们原意冒险在火山地区居住下来,代代传承,这些火山人利用丰富独特的火山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环境。海南乡土火山文化的形成也大抵如此。海南乡土火山文化落脚于海南琼北地区,在那里,虽然村落周边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但人们聚居地周边是很难找到大而完整的土地,没有大规模种植条件,古火山人只能通过小规模作坊进行生产活动。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琼北火山石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生态等多样、多元人文特征渗透到居住于该地区的火山人生活中,留下了独特而典型的火山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物质材料火山石书写的生产、生活故事,火山村落的石房屋,石磨、石舂、山茶油脱壳器、榨蔗器、石缸、石盆,一条条古朴幽深的乡间小道都是火山文化的真实写照,向我们展示了海南琼北火山人利用自然环境和特色资源创造出独特的生存和生活空间环境的智慧。有些空间环境保存至今,如海口坊门村以制糖为生,洋浦盐田村利用火山石开盐田;海口火山石传统村落养黑山羊的火山石墙羊圈,都是火山地区世代生活积淀的文化烙印,它是一个关于使用火山石材的故事,也是一部与火山石相伴相生的史诗。有学者指出,火山文化是人类利用火山资源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行文方式的总和[2]。

1.2 火山石材

石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生产生活工具,石器文化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2],火山石是火山爆发产物熔岩冷却后形成的。海口琼北地区火山熔岩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是多空玄武岩,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蜂窝石”,这种石材主要是二氧化硅(含量占47-52%)。火山石材在高温冷却中形成了独特的气孔构造,这种结构具有吸附性并且气孔含有水分,或许千年之前的琼北火山人就已经认识到多孔的玄武岩具有耐用、隔热、调节微气候的特点而广泛将之用于修建抵御强风、冬暖夏凉的火山石建筑。火山石材有大孔、中孔和小孔三种形态,当地人认为中孔和小孔火山石材最具美感,因而使用较多,大孔火山石因易开裂、凹陷、打磨耗时、美观不足而较少使用。

2 火山石材在海口城市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近年来,伴随海南旅游发展,海口火山地质公园、火山石传统村落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火山石材也因其特有的耐用、自然、透气、文化等审美情感而受到城市环境管理、建设和设计者们的青睐,它也因此走出了传统火山聚落的“狭窄”天地而广泛运用于各类城市空间环境的建设中,进而将火山文化气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当我们走在城市空间总能不经意间瞥见火山石低调朴实的身影,它们或以铺装的方式、或以墙体“外衣”的方式,或以景观置石的方式应用于城市环境景观营造中,城市空间环境也因为有了它们的点缀而镀上了一层文化的光辉。

2.1 火山石材在海口人民公园空间环境中的使用

海口人民公园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面积约29公顷,是海口市建设较早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公园建于191年,最后一次改造时间是2015年,园内设有东西湖游览区、烈士纪念区、热带植物标本区、兰圃等功能区,是海口市民重要的休憩场所[3],也是目前海口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园。2015年7月31日海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以下简称双创)正式启动后,人民公园被列为“双创”环境整治项目,主要对湖心岛、部分场地、道路、花坛及服务设施加以改造,以提高公园环境质量,同时更好展示城市文明和文化。在此次改造中,火山石材作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自然石材被广泛运用,其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作为地面铺装运用;二是作为花坛、树池、小品的饰面;三是运用于墙体立面贴面;四是作为道路路牙使用。作为场地铺装多是采用组合式铺设方法,即结合其他铺装石材共同组成图案效果,采用规格60*30*2黑洞石(火山石材的一种),石材采用抛光面工艺(图1),仅在一处安静休息小场地整体采用黑洞石铺设,石材规格60*30*2,中孔自然切割面和30*30*2,细孔,抛光面。在道路路面铺装设计中,火山石材更多是以道路路面围边或分割装饰线条的方式利用,采用的是自然切割面和抛光面两种工艺。在树池、花坛中火山石材主要作为立面贴面材料使用,采用的石材有2种,一种是黑洞石(中孔,灰色),规格30*8*2,自然切割面,竖向平贴饰面;另一种是中孔棕褐色天然火山石碎石贴面,采用5-12cm规格,顶部用花岗石压顶(图2)。人民公园建在大英山上,公园空间环境依山就势形成了很多挡土墙及台阶边坡挡墙,这些墙体立面也多运用褐色中孔火山石饰面,另外,在一些園林建筑的墙基或柱基部分也运用黑洞石饰面(图3),使得场地铺装和园林建筑及小品取得更整体的视觉效果。在海口公园空间环境建设中,少数场地上还可以看到用黑洞石作为道路路牙。自2015年海口人民公园改造重建后,公园空间环境呈现出更加丰富、优美的视觉效果,但同时又不失“老公园”的古朴、古韵气息,可以说和空间中广泛使用的火山石材有很大关系,因为石材本身的色彩、肌理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积淀都散发着浓浓的古香古色之味。

2.2 火山石材在万绿园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万绿园位于龙华区滨海大道北侧,西北部与海相连,是一座市级综合公园,1996年1月3日正式开放。公园以绿为主题,种了近万棵以椰子树为主的热带和南亚热带观赏植物数百种,呈现出一派热带园林风光,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的公共绿地[4]。作为海口“双创”改造项目之一,改造后的万绿园增加了滨湖观景台、琼北民居区、儿童娱乐区等活动空间。火山石材在万绿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作为场地铺装围边或分割装饰线使用,如主入口广场和安静休息区小场地中(图4),石材规格30*30*2,工艺是抛光面。二是作为场地整体铺装使用,如观赏游览区树阵广场的地面铺设(图5),石材规格30*30*2,自然切割面和抛光面两种工艺,铺设方式是横铺。三是作为道路路面材料使用,如从观景台到琼北民居区的游览步道和从儿童游乐区到琼北民居区的游览步道,从滨海休闲区到运动健身区的游览步道,4条道路都采用30*60*2黑洞石铺设,自然切割面工艺,横铺法和“人字”形铺设。从观景平台到大草坪区的游览步道则是组合铺法,采用30*60*2和30*30*2两种规格黑洞石(自然切割面)铺设中间嵌以菱形卵石图案(图6)。四是作为步石使用,仅见于滨海休闲区休息空间一处。五是作为边坡散置石景观使用,仅见于滨湖观景台处的斜坡造景,用较大块中孔火山石三五一组自然放置于斜坡上形成散置石景观(图7)。五是作为园林建筑柱子基部、花池或矮墙立面、设施小品基部饰面材料。如观海台处廊架基部用中孔火山石碎块饰面,规格5-12cm碎;作为树池及矮墙饰面材料见于主入口广场椰子树池及隐形坐凳式矮墙的立面装饰,采用5-12cm碎石块贴面,表面平切处理;作为设施小品基座饰面材料使用见于运动健身区高压电伏装饰基座贴面,采用棕褐色中孔火山石碎拼,规格是6-15不等,表面平切(图8)。六是作为矮墙砌体材料,如在新增加的文化景区“琼北民居区”的围墙就是使用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火山石块砌筑,别有一番自然及古朴的地域文化气息。

2.3 火山石材在海口金牛岭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金牛岭公园位于海口市中心城区海秀中路南侧,公园占地102公顷,1996年1月3日建成开放,设有动物园、百鸽园、健身广场、花海区、金牛湖、棕榈园、烈士陵园等几个功能区。最初拟修建成植物园,因此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96%,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享有“海口之肺”的美称。在金牛岭公园空间环境设计中,火山石材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其使用有四种方式:一是作为活动场地地面铺装主要材料,采用组合式铺贴方式。公园中有六处林荫广场采用这种铺设方式,均是用规格60*30*2黑洞石辅以30*30*2红色花岗石“回字”纹铺设,黑洞石工艺是自然切割面(图9)。二是作为道路路面铺设,主要见于二级及三级游步道中,白鸽广场到儿童活动区二级道路、棕榈园内所有三级游步道、主入口到大榕树“双创”广场二级道路,儿童活动区东门入口区二级道路等8条道路都是用60*30*2和30*30*2黑洞石材工字密缝铺设,石材工艺是自然切割面;在主入口往文化娱乐区的一级道路台阶踏步上也使用了黑洞石材料平铺,规格是63*30*2,自然切割面(图10)。三是作为步石使用,主要在三处空间使用,一是安静休息场地与往大榕树“双创”广场的二级道路间的连接,30*80*5规格,间距10公分自然置于草坪上;二是在棕榈园休憩亭子与游步道的衔接,采用的也是50*50*5规格,间距10公分自然置于草坪上的方式;三是在棕榈园游步道衔接处用不规则形状黑洞石嵌草铺设(图11),石材工艺自然切割面。四是作为矮墙立面饰面材料,如在东入口和北入口(主入口)相连道路斜坡挡墙上及金牛瀑布区斜坡挡墙,采用5-30厘米火山石碎石饰面;又如在金牛湖桥梁两侧花坛立面饰面,也是采用5-30厘米火山石碎石饰面(图12)。

2.4 火山石材在海口白沙门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白沙门公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是较晚修建的一个健康主题市级休闲娱乐公园,于200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白沙门生态公园设有欢乐嘉年华、年轮广场、生态湿地、白沙寻痕、渡海纪念广场等主题片区,集旅游观赏、休闲娱乐、教育纪念等功能于一体,是海口市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5]。在白沙门公园空间环境中火山石材运用有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作为活动场地铺装构图线条材料,如入口“涟漪”主题铺装设计,深灰色圆框线即抛光面黑洞石铺设形成,规格30*30*2。又如在美食街铺装设计中,采用30*30*2抛光面黑洞石密缝铺设形成场地分割图案线(图13)。二是作为活动场地整体铺装材料使用,打造古朴、亲切的环境氛围,这种用法主要见于一些休闲小场地中。一处是滨水茶吧的油棕树阵广场,另外2处是在湿地区的椰林小广场和凤凰木小广场。这三处小场地都是采用不规则抛光面黑洞石铺设,油棕广场处是3-6厘米不等水泥宽缝铺设,椰林广场是约3厘米水泥缝铺设,凤凰木小广场是2厘米卵石宽缝铺设(图14)。三是作为道路镶边材料使用,主要见于三级游览道路中,如主入口区域高山榕小游园的游览步道,安静休闲区的游步道和滨湖休闲区环湖步道等三处道路,采用的是10*20*2规格自然切割面黑洞石密缝铺设镶边。四是作为道路整体路面材料使用,主要见于湿地游览区步道,采用20*40*2规格自然切割面平铺的方式。四是作为步石使用,有3种方式,一种是以30*60*5规格自然切割面黑洞石,以10cm间距平行铺设,另一种是以20*20*5规格黑洞石按10cm间距7列整齐铺设;还有一种是以40*40*5和40*60两种规格黑洞石置于草坪营造步石景观。五是作为花坛、墙体的立面饰面材料,如滨海烈士纪念空间花坛的立面饰面,全部采用的是棕褐色中孔坦然火山是碎石饰面,石块规格5-12cm。另一种是两种火山石材结合作为墙体饰面,如在湿地区观景平台的挡墙设计,用10*20*2黑洞石和褐色中孔火山碎石块结合饰面,棕色碎石火山石(规格5-12cm)作为饰面分割线运用(图15)。五是作为建筑小品柱基、基座材料。如休息区亭子柱基用棕褐色中孔火山石碎石饰面,公园中标识牌基座用棕褐色中孔火山石碎石饰面。

2.5火山石材在海口凤祥湿地公园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凤祥湿地公园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南部,美舍河南段,总用地面积约1177.5亩,是一座滨水生态公园,以滨水活动和生态湿地为主要特色,融科普教育与户外休憩锻炼于一体,将成为琼山片区的“绿心”,2017年建成开放,现在已经成为海口市湿地公园的一张名片。在凤祥湿地公园空间环境中火山石材料也被较广泛的使用。最醒目的莫过于公园入口用中孔火山石块砌筑的厕所及墙体景观,使得一进入公园便能感受到浓郁的自然气息和城市文化韵味(图16)。除此外,火山石在凤祥湿地公园的使用还有另外五种方式。一是作为人工梯田挡墙材料,采取的施工工艺是网笼装块石,兼具排水透气、坚固耐用及景观观赏特性。采用中孔火山碎石,规格5-20cm,与火山石块自然砌筑的景观墙形成变化中有统一的立面景观效果(图17)。二是作为地面铺装材料,主要见于滨水休闲区广场和道路的铺装设计,都是整体采用60*30*2规格、自然切割面黑洞石错位平铺的方式。三是作为踏步和汀步使用。在滨水休闲广场到亲水平台间的连接空间处,采用60*30*20规格、自然切割的规整黑洞石块砌筑形成踏步景观(图18)。而在山体观景区,是用不规则黑洞石材置于草地形成步石景观。四是作為散置石景观,主要在人工梯田与一级道路间的坡地景观营造处使用,火山石块大小不等,或独置、或三五成组置于缓坡草地上,形成自然、古朴的景观效果(图19)。

3 火山石材在海口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运用结果分析及建议

3.1 结果分析

经过对海口五个公园空间环境中的海南乡土建造材料——火山石材运用的实地考察,分析其运用方式主要有以下6种情况:一是作为铺装围边或分割装饰线。这个在海口人民公园、白沙门公园和万绿园公园中运用较广泛,在金牛岭公园和凤祥湿地公园没有这种运用方式;二是作为地面(道路和场地)整体铺装材料铺设。这种方式在五个公园中都有一定运用。个别空间场地中为打破黑洞石的灰色点会辅助卵石图案、花岗石点缀或卵石宽缝镶嵌等少量其他石材,以提升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及通过细节凸显环境品质。三是作为步石运用。这在金牛岭公园、白沙门公园、万绿园公园和凤祥湿地公园公园中都有看到,打造富于城市文化特色、自然亲切的游览步道景观。四是作为建筑柱子基部、设施小品基座或立面饰面材料。几个公园中园林建筑墙基、柱基、园林小品基座、花坛树池或墙体饰面材料,几乎都是采用中孔火山碎石贴面的方式(除了白沙门公园一处挡墙和人民公园一处树池),赋予园林建筑、小品等以古朴、自然的气息。五是作为散置石造景运用。这种方式仅见于万绿园公园和凤祥湿地公园公园。六是作为功能建筑、墙体的砌筑材料。如凤祥湿地公园的厕所及景观墙体,万绿园琼北民居区的围墙景观。

3.2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及意见

在实地考察中也发现,火山石材的运用也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石材工艺处理单一,主要运用抛光面和自然切割面两种工艺,在提升环境品质方面受到限制。二是使用的石材规格也相对单一,主要有63*30,30*30、40*40 3种规格,相同材质相同规格的材料在公园多种空间中的重复运用导致公园空间环境缺乏变化。三是对火山石材的铺设方式较单一,无论是道路或场地基本都使用平铺和“人字”形铺设2种方式为主;而在园林建筑、小品、墙体等立面饰面处理多是以5-25cm左右碎石自然贴面处理,并没有充分发挥石材应有的艺术效果。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希望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展开或静坐、或交流、或游览、或健身等休闲活动。

目前而言,火山石材较单一的规格、铺设方式和工艺重复使用于公园各类空间,对于不同功能空间活动对环境审美需求的不同考虑不足,空间环境景观视觉效果及吸引力都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在今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使用乡土火山石材作为建造材料时,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工艺,如粗磨、细磨、抛光、切割、烧毛等,以提高空间环境多样性,体现自然、乡土文化气息的同时,丰富环境审美效果。二,在今后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应该考虑更多样的石材规格及丰富的铺设方式。公园中不同功能空间结合人们的活动需求及审美情感,选择相应的石材规格及铺设方式,真正从细节着手,打造更舒适、更有魅力的公共空间。

4 结语

公园是城市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城市开放空间之一,而材料是空间环境可视、可触、可感的物质要素,对材料使用得当——是否安全、健康、舒适、耐用、优美是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方面。当前,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今年4月国家批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岛,海口作为海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将在人们感知、体验海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感知与体验往往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物质环境获得。本文通过对海口主要五个公园空间环境中地方乡土建筑材料的运用的分析,期望能为正在快速建设中的海南物质空间环境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愿海南的环境建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引导下,对环境物质材料的运用始终秉持绿色、自然、生态、人文审美情感,以建设更加美好、舒适、合宜的海南旅游度假及生活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雅克设计有限公司编著.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划导则[M].海南出版社,2015,12.

[2]李惠军,陈德雄编著.海南火山石传统村落[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9.

[3]向丽珊,许先升,瞿飞.海口市综合公园边缘空间景观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4):115-119.

[4]王婷,叶绵源,周晨.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林,2014(6):13-17.

[5]李晓甜,吴庆书,伍家民,陈亮. 海口白沙门公园景观语言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3):286-292.

猜你喜欢

火山石城市公园风景园林
预湿火山石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一块火山石
浅析火山石在中式茶具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论城市公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