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2018-10-23陈萍花倪百金陈玲珍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小学生

陈萍花 倪百金 陈玲珍

摘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性条件,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大量心理研究及实验证明,小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那么那门课程的成绩必然十分好,反之如果学生对哪门课程不感兴趣,那么那门课程的成绩必然较差,并且在学习中总存在不好的表现。因此,想要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笔者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情,对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具体性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教不能使人爱学,不可为之教;学不可以为之乐,不可以为之学。并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促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与乐于学习”。那么在目前的新课改背景下,究竟该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相信这是目前广大小学数学老师都在研究的课题。

一、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动情

适宜的环境具有激发学生积极、热烈情绪的作用,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益于教学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有益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当学生的心情舒畅时,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产生真实、生动的学习情感,能拉近师生、生本间的距离,消除抵触学习心理,实现最终的情感共鸣目的。其次,老师要有意识的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拓展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并要明确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不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亲近老师,老师也要善于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积极参与学生每次的体验与探索,相信在此种宽松与适宜的学习环境中,必然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动情与创新。

二、 善用知识沉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与复制课本中的知识,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构建知识。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此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其由来,为后续的灵活运用奠定扎实基础。此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善用自己的知识沉淀,有效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其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探讨能否将圆转化为之前学过的图形,以集学生智慧的方法来顺利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合作探究成果,老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各小组的思维方式。此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了自己的知识沉淀,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掌握的经验进行了重新的认知,能感受到真实的变化与收获。因此,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有帮助,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产生出新的创造。

三、 注重情感体验环节,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学习过程中如何没有情感的参与与渗透,那么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缺乏活力的。所以如果不能品尝到情感体验的学习,必然是无实质意义的。好奇心尤为重要,因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无法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会逐渐失去兴趣,更不用谈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了。因此,老师要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好奇心的源泉。比如在学习每个概念、公式及数量关系时,都需要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分析,当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时,自然会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此外,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合理运用数学逻辑的精准性和数学结论推理的规则,有效的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漲的学习情绪。不论是获得知识,还是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活动,而只有当选择的训练方法科学、有效、有层次时,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坚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建立表象,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非常有益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性学习后,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讨论与深思,合理运用已学知识与已掌握能力来顺利解决问题。总而言之,通过实践操作之后,学生可以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非常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此部分的知识与内容,老师不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随意画出多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来测量每个三角形的各内角度数及内角和,通过各小组的多次测量之后,较多小组都发现了一个结论,即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剪辑下来,然后将之拼在一起,各小组还是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之后,学生能够深刻掌握此知识点,能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 总结

毋庸置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手段,除了上述几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外,还需要从激励评价角度着手,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当然,不同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需要根据学生实情来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真正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彪.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8(11).

[2]于洪.浅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01).

作者简介:

陈萍花,倪百金,陈玲珍,一级教师,江西省鹰潭市,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杨溪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小学生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