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追问艺术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2018-10-23孔庆翠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运用点状追问能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运用线状追问能促使学生思维深入下去,发展层递思维;发散追问则能让学生的思维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些追问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阅读更为高效。

关键词:追问;思维能力;高中语文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语文思维不仅是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文化判断力,体现了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下去,让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处漫溯。

一、 点状追问,培养聚合思维

点状追问指的是抓住课文中某一个重要的点展开提问,由点到点或者由点到面,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某一个点上,阅读能深入下去,这就促使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点状追问的帮助下,学生能围绕重点进行突破,这样就让阅读有了一定的针对性,避免了学生处于“瞎子摸象”的阅读状态。

《荷塘月色》一文主要运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教学中也主要抓住了这一点,引导学生围绕情感关键点展开思考,提出点状追问。教师主要围绕作者情感的变化点提问,首先提问:“朱自清为什么要去荷塘,其内心不平静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点,找到作者的情感因素。其次,教师又围绕作者的情感变化提出问题:“作者所说的‘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另一个自己又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何内心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尝试走入作者的内心。最后教师又抓住作者情感的归宿进行提问:“作者最后真的排遣了内心的不平静吗,还是又被俗世的烦恼所纠缠呢?你觉得这样的变化源于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存状态,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内心为何会出现从烦恼到超脱,最后归于烦恼的循环。

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按照文章脉络依次展开阅读的方法,也有的学生根据一定的套路展开跳跃式的思考。采用这两种方法展开阅读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限制。按部就班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跳跃式的阅读则容易让学生忽视掉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如果能采用点状追问则能让学生注意到文章中的关键点,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线状追问,培养层递思维

线状追问也叫预设追问,指的是教师沿着预定的线索层层深入地追问下去,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思考,这种追问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层递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探究文章的核心,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为了促使学生探究《祝福》一文的主旨,教师采用线状追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渐渐探究文章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先读懂课文,提出问题:“大家尝试还原事情的真相,说说祥林嫂到底如何死的。”学生找到了祥林嫂的前后变化,分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随后,教师提出了追问,让学生探究:“杀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是谁?如果你是法官的话,你会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她婆婆的身上吗?”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婆婆、四叔等人物在祥林嫂事件上所起的作用。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尝试从中获得反思和警示,提出问题:“祥林嫂的死是不是必然的,如何才能避免呢?”学生发现,如柳妈的愚昧和短工的麻木等,他们其实也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由此可见祥林嫂的死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样就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核心部分,探究当时的社会现状,思考作者想要批判的是什么。

线状追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层递思维,教师可以在提出点状问题的基础上将此点作为基础深挖下去,促使学生解决疑惑。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方式展开反复学习,进而深挖文章。

三、 发散追问,培养多元思维

发散追问指的是能促使学生向着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的提问,这种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多元思维。由于发散追问没有限定学生的思考方向,所以針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考角度可能不同,得出的答案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答,鼓励学生展开创意回答。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利用发散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有一名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林黛玉进入贾府时年纪究竟多大呢,她为什么就会想那么多事情呢,连坐座位、是否吃饭也要想半天,这样累不累啊?”该学生的问题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大笑,而教师则可以充分把握住这个机会,促使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思考。“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间其实也是红学家一直都在争论的问题,最小的说是六岁,最大的说是十六岁。但是不管她几岁进入贾府,都能看出她有着不同于普通女子的敏锐,那么大家现在就来探究一下,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展现出林黛玉的这个特点,为何林黛玉会如此敏感呢?”这样不仅回答了学生的提问,而且还利用学生的问题形成了发散性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从林黛玉的性格、贾府的规模、封建伦理制度等多种方面入手探讨,深入思考。

发散追问适用于结合课堂生成效果展开提问,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展开随机应变的无意提问,利用学生的疑惑或者是回答错误等情况展开提问,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多思考,发展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多种追问的辅助下,学生的思考能力会逐步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同时这种追问也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追问方式,让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教学追问:向着语文思维更深处漫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5(4):19-21.

[2]刘连孙.略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技巧[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9):44-45.

作者简介:

孔庆翠,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培养思维能力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