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

2018-10-23陈积忠朱世彦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说明文写作阅读

陈积忠 朱世彦

摘要:学会写说明文,最有效的方法是精读典范作品,并以所读作品为蓝本仿写。先让学生从阅读典范说明文中掌握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如说明文的语言、顺序和方法等,然后以所学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仿写,仿拟定题目,仿说明方法,仿顺序和结构,仿语言文字,从而达到学会写说明文。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写作

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现行的初级中学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典范说明文供大家学习。不仅如此,生活中的说明文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不论购买哪一种商品,几乎都有说明书供你阅读。因此,學会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在生活中也同样重要。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事物的具体状貌、性能品质、功能作用或阐述言明事物道理的一种文体。我们把介绍事物的具体状貌、性能品质、功能作用一类的文章,称之为实体说明文;把阐述言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学会通过阅读学会说明文写作,最主要的是把握好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其次还要把握好说明文的语言。

为了把事物的具体状貌、性能品质、功能作用等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物的道理阐述明白,就必须学习和使用相应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画图表等。任何一篇说明文的写作,都不只是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就能完成,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才完成的。我们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要特别留心和学习这些常见说明方法的使用。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综合运用了许多种说明方法,而且每一处都运用得极为恰当。作者一开始就用打比方的方法给我们介绍了石拱桥的形状,说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像虹;然后又用列数字的方法,先介绍中国古代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说明了石拱桥的坚固耐用;后介绍旅人桥建成的年代,给读者交代了旅人桥可能是一座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这一特点。在详尽说明石拱桥的一系列特点的时候,作者则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先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典型予以说明。在对赵州桥进行单个说明时,文章综合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最古”历史、“雄壮”形态以及“制造奇特”;在对卢沟桥说明时,则采用了下定义、摹状貌、引用、作诠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宏大规模、坚固性、美丽以及闻名世界的历史。介绍完这两座几百年来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石拱桥后,作者又从“例子”回归到整体,从特殊回到一般,分析了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最后再次用列数字、举例子向我们介绍了“解放后”我国修建的石拱桥,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说明要有顺序。顺序混乱,会使人难以理解。最好的说明顺序,就是最让人好懂的顺序。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结构以及逻辑等顺序。时间顺序如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一文,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按照游览者的行踪路线,即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走到哪里,介绍到哪里。读完文章,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仿佛跟着导游游览了一次故宫一样。空间顺序则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作者对整个碑身是按照方位顺序一一介绍的,先是正面、背面,然后是西面、东面,这样的安排主次分明,有条不紊。逻辑顺序则如刘兵的《死海不死》一文,作者先是介绍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指出死海得名是因为死海海水中没有鱼、没有虾,甚至“海边也寸草不生”;“死海不死”则是因为即使不会游泳的人进入死海中也会一直在水面上漂浮着,不用担心会被淹死,这是先说明了“现象”,然后,作者从“现象”进入“本质”,从浮力、死海的形成过程等方面分析了死海成因,从而让人对死海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顺序如前面提到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是总说,告诉读者中国石拱桥总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然后分说,先后分别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即把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代表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还有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文章采用的也是总分式结构顺序。因为这篇文章要说明的不是某一个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而是苏州这一城市各个园林的共同特征,所以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交代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总领全文,是总说部分,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和总的特点:图画美。接着,作者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讲究,在假山池沼的配合上讲究,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上讲究,在近景远景的层次上讲究。作者抓住这四个“讲究”,从这四个方面对苏州园林总的特点予以一一说明,这是分说。这样的结构顺序,使文章层次脉络清楚,结构框架井然,重点中心突出,说明语言清楚明白。

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说明文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说明顺序的恰当安排以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课文是学生最好阅读范例,也是学生写作最便捷的借鉴范例。读完一篇说明文,让学生习作同类型的说明文,进行仿写练习,在仿写中注意应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写说明文,这也算是一种作文的捷径吧!

参考文献:

[1]顾振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顾振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陈积忠,朱世彦,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说明文写作阅读
说明文阅读专练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