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生活?多读多背?展开想象

2018-10-23吴如真

考试周刊 2018年92期
关键词:观察生活

摘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习作教学目标,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致观察生活,走进书籍的世界,进行多读多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观察生活;多读多背;展开想象

作文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有益的经验,培养他们写的能力。多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写作思维锻炼,对所写的对象又不了解,不熟悉,导致作文时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最后只能勉强应付,生搬硬套,写不出有条理,有感情的作文。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谈几点认识。

一、 拓宽习作视野的根本——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观察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也可以结合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培养,教给学生方法:如观察人物时,可以让学生从人物的面部、身材、衣着等方面着手,让他们找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写出有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在观察动物或植物时,则可以让学生留意它们的外部特征,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写出既生动又有依据的鲜活的动、植物形象。

可以说,观察是了解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写出有特点的人或物,而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后,在写作时也能有话可写,有理可说,自然就不会感到棘手。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观察写作”提供条件,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拿一具体实物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让他们把各自的看法都说出来,最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丰富学生思维的目的;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情:如开展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搜集作文素材,把活动过程中最有意义、最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回来后进行整理,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讨论、点评,对写得好的加以鼓励,写得不好的加以指导,让同学们都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 打好习作教学基础——多读多背

小学各册课文多为专家精选,供学生习作的范文,里面有很多写的知识和有益的经验可以汲取:如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词择句,组句成段,连段成文等。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读各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反复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摘录本,在讲解课文时指导他们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当然,多读书,读好书,打好写作基础,只靠课内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同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要求学生早晨来校后读课外书,每天抽出部分时间读书,回家至少读半小时书,并在每月月底,根据学生完成读书量的多少评出学习积极分子,张榜表扬,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读书比赛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表演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养成了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與人交谈的好习惯,为养成作文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奠定良好基础。

三、 培养习做兴趣的途径——展开想象

想象就是对已有事物表象进行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等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大胆想象:如劳动课老师教学生种花,我会马上让他们按条理,有顺序的说出种花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写下来;又如天气渐暖,看到小树该浇水了,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小树在想什么吗?”学生说:“我口渴了,天上要是下点雨该多好呀。”我趁机说:“那咱们一起给它浇浇水吧。”浇完水,我问学生:“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小树在对你们说话呢。猜猜看,它对你们说了什么?”有的说:“它说谢谢你们。”有的说:“我会报答你的。”随后我让学生画出图,配上文字。过了几天许多柳树都发芽了,而有几棵小树还没有发芽,我让学生想象它们为什么没发芽,然后以“小树哭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三八妇女节,让学生给妈妈写封信;军训、远足、运动会时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等等。想象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把握时机让学生练习写作。

例如在教《登上企鹅岛》时,在学生理解了“彬彬有礼”一词的意思后,我会做了进一步的指导:让他们想象彬彬有礼的帽带儿企鹅会做什么,会说什么;又如在《天山的托木耳峰》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新词“千姿百态”写一段话,这种活学活用的方法既让学生锻炼了思维,又练了笔,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训练点很多,教师要把握好机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让他们在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将学到的新词正确而恰当的运用到写作中去。又如《翠鸟》《灰雀》二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让他们仔细观察一种鸟,并学着把所观察的鸟儿的外形特点描写出来。

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于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培养他们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和“由此及彼”的想象力,使他们从选材到组材、从主题到构思、从布局到谋篇都能有清晰的思路,最终在一步一步的练习和不断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蕙娥.介入支架式小学习作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3):66-67.

[2]薛彩云.巧用“四单”,构建以思维训练为核的习作教学——以《一件小事的启示》为例[J].福建教育,2017(10):38-39.

作者简介:

吴如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观察生活
巧架练笔桥梁演绎习作精彩
如何改变山区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现状
浅谈小学数学日记
注重阅读教学的生活性
试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
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的法宝
乌克兰插画家MOLESKA插画的创作特色
小学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