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2018-10-23罗春梅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途径

罗春梅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改进教学考评方法,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团队教师们相互合作,加强科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鼓励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达到增强大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社会、引导大学生理解四个历史选择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220-02

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把这门课程定性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①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个别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出尖锐的质疑,一些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反感这门课程。对此,笔者认为,这门课程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众所周知,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极大,又热衷于追求个性,而全国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往往是大班上课,一位教师同时要教很多学生,这些学生专业各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单个教师面对那么多专业不同趣味各异的大学生,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因此加强这门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减轻教学负担、增强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们可以就教学课件制作、教学专题确定、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资源与途径等方面进行研讨与合作,改变孤军奋战的状况,同时允许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在统一的教学课件、教学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资源与途径等的基础上,自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灵活结合。另外,可以给每位教师配备助教,负责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收集学生问题,解答学生部分问题等。除了在教学方面,在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教师们也应进行合作,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推进教学科研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表明,在当今时代,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化要求,而各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各有其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这些方法和形式的优点,有助于保持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研讨式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研究;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题式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专题式系统性思考;案例教学细致具体,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慕课有助于大学生灵活运用时间;讲座专业性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等等。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针对性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形式,例如,布置问题让大学生自行研究,或者让大学生自行研究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或者讓学生自行调查课程相关问题;总结归纳这门课程几大专题,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的综合运用始终围绕着帮助大学生理解四个历史选择的教学目的来进行,有助于保持大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带领学生参观伟人故居、革命旧址、纪念馆等,或者参观能够体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地方,例如大公司、标志性建筑等,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带来了组织和安全问题,因此,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有些高校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就近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与附近公司建立起联系,组织学生去参观。笔者认为,进行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和现实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的方式。对于学校附近的红色资源和新中国建设成就,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对于较远的红色资源和新中国建设成就,可以选择让学生自行前往参观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采访抗日老兵、革命人士等,不管是教师组织还是学生自行参观,教师都得要求学生写出考察报告或采访报告,提出疑问,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问题。

第四,鼓励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过程。现在的大学生多才多艺,热衷于表现自我,喜欢探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应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采用研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科学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专题,启发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现实,引导大学生合作研讨相关问题,制作教学课件讲课,就主题进行演讲,就争议性问题进行辩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制作歌曲、微电影、微课等,就中国近现代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就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进行表演,介绍、评说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教师则负责对大学生的问题、讲课、演讲、辩论、文学赏析、历史评说、表演、制作的微课微电影等涉及的观点和方法等进行点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和社会。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有助于调动不同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改进教学考评方法。教学考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容和方式,因此教学考评非常重要,改进教学考评是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单一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因此,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并对不同考核方式科学配置比例。一般来说,考核分为两大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二者所占比例一般各50%比较合理,可以有所变动,例如平时成绩占最后成绩的60%或40%,期末笔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40%或60%。期末笔试是采取开卷还是闭卷,这个全国并不统一,笔者认为,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四个选择,在这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历史和现实,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期末笔试不宜采用闭卷形式。笔试试卷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应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所占比例要小,可以采用名词解释、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辨析题、论述题等题型。平时考核要涵盖对学生参与慕课、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讲课、微视频微课歌曲制作、调查报告、采访报告等的考核。

第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老师对于这门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认识不足,把这门课讲成了历史课,更有甚者讲成了故事课、表演课,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理论性严重不足。这既有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知识储备上的不足。改变这种情况的一大途径是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要学习毛泽东思想,更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对学生思想有切实地提高,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避免其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迷失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学习篇章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并进行点评,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第七,了解世界形势。目前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已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处于这种形势和情况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腾出一定时间分析介绍目前国际局势,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局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自己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阅读相关论著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因为这些讲话体现了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精英对目前国内外局势的最深刻认识。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国外学术交流,多到世界各地考察学习,亲身经历往往能使教师对世界形势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

第八,加强科研。教学科研相辅相成,这已成为共识,但是,现实情况是领导和教师们往往只偏重某一方面,或者只重教学方法技巧的改进,或者只重科研,科研没有起到推进教学的效果,真正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的并不多。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涉及的很多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目前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情况下,一些人利用一般大众不清楚历史史实或喜欢猎奇的心理,或无中生有,或以部分否定整体,有意无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人物,这就迫切需要广大纲要课教师和历史学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研究相关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辩证全面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促使整个社会合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綜上所述,当前各高校必须改进教学考评,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团队建设。教师们要加强科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相互合作,根据教学目标和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途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形式,鼓励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达到增强大学生爱国热情、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和社会、引导大学生理解四个历史选择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