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右翼对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初探

2018-10-23邓信良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国

邓信良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宗教右翼逐渐在美国兴起,开始关心美国社会道德和家庭传统价值观,而后积极地参与美国社会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影响,继而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这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通过分析兴起后的宗教右翼对小布什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影响,来帮助人们了解美国宗教右翼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便更清楚地把握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美国;宗教右翼;美国外交;小布什政府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76-03

宗教右翼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宗教右翼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包括一批宗教组织和人士的社会团体,在美国社会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影响集中体现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两方面。它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社会中兴起与发展,是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美国是个典型的宗教信仰国家。在这个典型的民主国家里,宗教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甚至有的学校还公开允许祷告。在美国社会所有信仰的宗教中,基督教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基督教教义奉行的道德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思想基础,美国人常常以此为豪。为此,美国人往往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所推崇的基督教思想是最先进的,任何民族的其他思想都无法与之比较。同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崇尚的文明思想持否定态度,甚至不屑一顾,排斥其他思想文明,更谈不上与之共处。不仅如此,美国还要试图改造它,扮演着“世界文明的播种者”或者是“世界文明卫士”的角色,把它所谓的先进文明思想撒播到世界上其他不同于美国文明的角落。在美国社会中,宗教与外交似乎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宗教右翼对外喜欢打着宗教与人权的旗号,标榜自己的民主自由,干涉别国的内政,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性恋、堕胎及家庭分裂、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破坏等诸如此类问题的产生。此时,美国社会中的宗教右翼深感自身所奉行的价值观念面临出现某种“大厦将倾”的迹象。为了挽救它,宗教右翼开始积极参与美国政治生活,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逐步走向由国内关注传统家庭道德价值观到后来对外宣扬其宗教自由与人权,插手于美国国际事务的道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因而,本文主要分析兴起后的宗教右翼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布什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影响。

一、小布什政府时期,宗教右翼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

小布什时期,宗教右翼之所以能对小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产生影响,不仅是因为此时宗教右翼的力量日益壮大,已成为美国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压力集团,而且与小布什个人的浓厚的宗教情结也密不可分。小布什总统出生在政治家族里,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信仰基督教,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他在耶鲁大学时,积极参与当时的保守组织和各项政治活动。在担任德克萨斯州州长时,他积极促进政府支持宗教组织活动,甚至在公开场合还宣传他的宗教思想。

小布什政府时期,宗教右翼势力已更加壮大,对美国政策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小布什这届政府本身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其内阁主要成员如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福威茨、国务卿赖斯等重要人物都是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思想,因而从此届政府未来的政策可以看出,它的保守主义色彩的对外政策依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导趋势。尽管他们与宗教右翼在组织上没有密切关系,但在美国对外政策上与宗教右翼相似,都主张单边主义,反对多边主义,主张美国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美国的安全,这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联合,同唱一台戏。“9·11”事件后,宗教右翼势力与鹰派势力相互推动,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

(一)宗教右翼与小布什政府中的鹰派借“9·11”事件之机,共同推动并最终导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1.鹰派势力在推动伊拉克战争中的主张和影响

“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迅速展开了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行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机器的打击下,短短的时间里就被推翻。阿富汗战争后,美国政府中鹰派人物开始计划着倒萨的军事行动,这与宗教右翼的想法不谋而合,宗教右翼势力也主张对外采取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对萨达姆没有好感。他们希望美国政府中鹰派势力去推动小布什政府借“9·11”事件之机,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鹰派势力与宗教右翼的主张相同,强调美国国家利益,对外推行单边主义,奉行霸权主义。他们在伊拉克问题上相互唱和。鹰派人物在美国政府中,对伊拉克战争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克林顿政府时期,以沃尔·福威茨和珀尔为代表的鹰派就积极酝酿攻打伊拉克,包括布什政府的副总统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已经极力主张攻打伊拉克。但令鹰派遗憾的是,克林顿始终没有把“倒萨”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9·11”事件的发生给美国国内鹰派和保守人士想推翻萨达姆政权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恐怖威胁面前,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迅速转移到反恐问题上,而怀疑伊拉克与恐怖组织有密切联系是美国政要的一致意见。在阿富汗战争顺利发展之际,布什曾明确指出,打击阿富汗仅仅是反恐战争的一个开端,如果有其他国家支持阿富汗恐怖主义势力,不排除打击的可能性。而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直接指出,不仅本届政府而且在本届政府以前就标明的红线,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红线,一向都是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问题。尽管美国情报机构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布什及其顾问们列出很可能会向恐怖分子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名单中,伊拉克高居榜首。

在“9·11”事件发生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一群美国保守派官员刻意泄露情况,制造舆论,表明劫机者曾与伊拉克情报机构有所接触,意将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拉克,并导致了伊拉克战争的发生。美国宗教保守势力在小布什政府的地位显著上升,布什政府的主要內阁成员大都是鹰派人物,具有极端保守主义思想,对外都主张单边主义政策,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作用,先发制人的战略。“9·11”事件虽然对美国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给美国国内宗教势力为实行其单边主义政策制造了良好的机遇。尽管说美国打击阿富汗“基地”组织,为了反恐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然而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蓄意制造伊拉克与“基地”组织有关联,却拿不出证据。后来种种证据也表明,美国鹰派人物推动小布什政府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它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赖斯曾在详细描述布什思想的演变过程时曾说,不是因为布什政府有了某种证据来证明伊拉克可能已经向“基地”组织提供了武器,而是因为伊拉克是既同美国敌对,很可能会提供某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方之一。也正是从那时起,布什就决定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在他可能威胁到美国之前消灭他。就这样,通过阿富汗战争和被扩大了的伊拉克的威胁,鹰派取得了在华盛顿的优势地位。而对鹰派来说,在一场战争和力量的展示之间,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2.宗教右翼的蓄意造势对推动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美国没有经过联合国的许可,不顾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它反映了美国咄咄逼人的霸权主义行径,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美国出于自身各种利益的考虑,在国内鹰派势力和宗教右翼的相互联合造势、推动之下,借机扩大反恐战争,推翻早已选好的目标——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那么在这次“倒萨”运动过程中,宗教右翼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9·11”事件之后基督教右翼领导人也猛烈攻击伊斯兰教构成对美国的威胁。富兰克林·格兰姆的儿子,宣称伊斯兰教“是非常邪恶和恶毒的宗教”。“基督教联盟”建立人帕特·罗伯森认为说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是“欺骗性的”。宗教右翼领导者攻击伊斯兰教是“妖魔”的化身。针对美国公众出现反伊斯兰情绪,小布什政府也迅速开展了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行动,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美国强大的军事机器的打击下,短时间里就被推翻。

美国保守势力创办的《旗帜周刊》,成为其宣传和发表理论主张的重要阵地。作为共和党新保守派的喉舌,并未为平民代言,却直接为当权派服务,为他们说话。尽管这份杂志只办了8年,却已成为了解政府思想,推动政府政策和方针的导向。《国家》专栏作家《开明媒体如何》的作者埃里克·奥尔特曼认为,对读者而言,它可能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刊物。早在五年前,即克林顿执政期间,《旗帜周刊》就曾经直接指出,美国决定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沃尔·福威茨的《萨达姆应该下台》。在当时无法实现,因为它不符合美国那时的外交政策,然而到了布什时期,情形却大相径庭。

在鹰派中,最早勾画美国新世纪霸权蓝图的人是沃尔·福威茨。在1992年,即老布什执政的最后一年,沃尔·福威茨就悄悄提出了一份名为《防御计划指南》的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出的新方针构成了一套新理论。这套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美国的新世纪挑战就是要建立美国强权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打击所有可能对美国利益构成挑战的政权,来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维持所谓的“世界和平”。

尽管鹰派势力在老布什和克林顿时期都无法实现他们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主张,但沃尔·福威茨们最终还是等到了“明主”。由于沃尔·福威茨们的看法与基督教右翼和布什总统的世界观不谋而合,在“9·11”事件的作用下,得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对于鹰派来说,推翻萨达姆并不是唯一目标,它可能只是证明其理论一次尝试而已,也许是他们希望建立美国新秩序的第一个阶段。而这一切也只是表明珀尔、沃尔·福威茨和拉姆斯菲尔德在1998年的“预言”的开始,他们三人曾宣称,美国有一个更加“远大”的计划,即重新调整中东版图,该计划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然后再推翻叙利亚政权。

综上分析伊拉克战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宗教右翼保守势力与布什政府的鹰派势力思想与主张的相互唱和、推动是伊拉克战争发生的主要因素。而“9·11”事件给了他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也许他们会说是“上帝的恩赐”。事实上,伊拉克战争只是宗教右翼势力与布什政府中的鹰派势力推动其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一次很好实验,美国“山姆大叔”的拳头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任意惩罚那些“不听话”的国家,这体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霸权主义行经。也正是在这种强硬的单边主义思想外交政策的推动下,“布什主义”诞生了。再有宗教右翼传统上主张“亲家庭”“爱美国”,支持单边主义和强化国防力量,强化社会治安,同时一贯反对国际主义,抵制联合国多边国际机制,这些宗教意识形态和相关的政治倾向,为“布什主义”提供了社会道德基础和理论依据,使之更具坚定性、进攻性和持久性。即在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于2003年被俘之时,布什发表带有宗教色彩的宣言,向世界宣布萨达姆将“面临—他曾剥夺了数百万人的—公正”,并表示热爱自由的伊拉克人民“选择了胜方”。他在总结这段五分钟的电视讲话时就祷告,希望上帝保佑伊拉克人民和保佑美国。可见,小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中,每天都做祷告。

(二)在其他国际问题方面,宗教右翼对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其他国际问题方面,宗教右翼的影响体现也比较突出。如关于中东问题,宗教右翼和犹太教社会团体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宗教右翼对阿拉伯世界颇具偏见,因而在巴以争端问题上比较袒护以色列。在中东问题政策上,宗教右翼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美外交关系委员会中东问题专家西格曼曾指出,宗教右翼的坚定信仰之一即希望基督教降临于以色列,其前提必须要求以色列统治巴勒斯坦,因而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决不做出任何让步,毫不犹豫地支持以色列。由此可见小布什政府对中东问题密切关注,一味地偏袒以色列,公开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等等,不能忽视宗教右翼在此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小布什政府时期,布什政府本身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宗教右翼势力自身力量的壮大,使得保守的宗教势力更有用武之地。小布什政府一开始就对中国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如中美撞机事件,出售武器给台湾等。“9·11”事件后,出于某种战略和利益合作的考虑,布什政府开始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采取务实的态度,中美关系才开始有所缓和。然而,我们应看到布什政府里的一些宗教保守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反华,来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不过,尽管美国的“宗教右翼”被中国指为“对中国有敌意的利益集团”之一,但中国观察家认为,宗教右翼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和美国其他利益集团联成一股庞大的势力。然而面临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稳定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一直怀抱美国“领导世界”的宗教右翼担心中国的发展会逐渐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任意歪曲中国出台的《反分裂法》的立法宗旨,将其作为中国力量强大后要改变现状的佐证,为自己的反华主张寻找根据,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断给中美关系制造摩擦。因而,如何看待宗教右翼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应保持客观而谨慎的态度。

二、结语

关于宗教右翼未来的走向,美国政治家哈切森这样指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宗教右翼不大可能从美国政治中退出,因为宗教右翼只有与共和党联合才有政治舞台。由此可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宗教右翼作为压力集团仍然会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美国的内外政策,这仍将是美国社会不可忽视的政治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澎.当代美国宗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张国庆.一个人的世界——透视布什[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3]任曉,沈丁立.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

[4][美]艾克敏.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M].姚敏,王青山,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唐敬杰.宗教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当代世界,2004(9).

[6]肖虹.美国对华关系中的宗教问题[J].中国宗教,1999(2).

[7]何涛.美国宗教右翼势力简介[J].国际资料信息,2006(5).

[8]梅嘉.美国宗教右翼的崛起及其影响[J].当代世界,1995(10).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