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中的统一意识研究

2018-10-23谷昊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性论权力

谷昊

摘 要:文章在分析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起源的前提下,系统而深入地阐释了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概况,着重对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统一性做了概括与阐释,从理论层面剖析马基雅维利思想的科学性与研究价值,最后结合当下我国现实对马基雅维利思想进行了价值分析,对我国政治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启示,突出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研究价值及时代意义。

关键词:权力;权力政治观;统一意识;人性论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74-02

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是以对人性善恶的逻辑分析作为其理论基点的,统一意识贯穿于权力政治观始终,赋予权力政治观丰富的思辨性与独特性,使得权力政治观对学界关于政治权力的研究产生引导性、启发性的影响,同时对现代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内容解析

一是核心意识——强权与实力。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以强权与实力为论述核心。对君主来说,获取更大权力本身就是终极目标。君主获取权力、掌控权力的统治术是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学的重要内容。统治者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摒弃道德束缚,这就是著名的“马基雅维利脏手”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这种理念贯穿于马基雅维利人生整个过程。马基雅维利重视军队与法律的作用,认为强权与实力必须以军队和法律作为保障。在其著作《君主论》中,他详细论述了军队与法律是国家基石的角色,“所有的君主国,不论它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军队和法律”。同时关于军队的组成和类型他也做出了阐释,马基雅维利坚持认为必须依靠一支由本国的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不可靠的。

二是“以术驭臣”的君臣之道。君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各王朝君主最为头疼的问题。君臣关系牵扯到江山社稷、牵扯到政局稳定。马基雅维利也注意到了这点,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论述了自己对于君臣关系的想法与观点。《君主论》第十五章,马基雅维利论述了他对于君臣关系的理解,他提出君主首先必须具有清醒的头脑及对现实情况的深刻把握,即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视不同情况而定。“一个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这涉及对臣子的赏罚奖惩问题,何时赏何时罚,必须有个明确的判断。对于慷慨还是吝啬、残酷还是仁慈、爱戴还是恐惧的选择,马基雅维利主张以术待之,即注重臣子的切身体会,而不简单停留于行为选择本身。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更多关注了行为之外的心理的重要性。“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他认为驾驭臣下可以让君主处于更为安全的境地。

三是治国中的制衡理念——反腐败意识。政治腐败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马基雅维利对腐败问题的研究与论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腐败的研究视角,重点关注城邦政体腐败问题。他在著作《论李维》中对城邦腐败进行了概括,“一个城邦的行政长官不再由那些具有高超德行的人充任,而是由最有权势,因而最有可能营私的人来充任”。同时,他还提出了关于“滋生腐败土壤”的问题,对后世颇具影响。“城市中的民众没有腐败,这样的城市易于管理;有平等的地方,难以建立君主国,没有平等的地方,难以建立共和国。”对于怎样抑制腐败,马基雅维利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从多维进行了分析,认为抑制腐败不仅需要完备的混合政体、灵活的政策,也需要思想上借助于宗教与道德的力量,同时要通过自由来限制腐败的恶性影响。

二、权力政治观中的统一意识及其体现

(一)权力与道德

对于权力的重视与强调贯穿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整个过程。他从整个意大利内忧外患的现实角度入手,探讨了应如何运用权术以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同时通过强有力的权力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强盛。他认为政治权术是统治者为了达到惩恶扬善、巩固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独立和富强的必要的谋略与技巧。但他并未排斥道德,在注重权力的同时他也看到了道德的影响力。他认为道德是政权统治的基石,又是统治者追求的政治目标,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体。他提到“在正义、美德等观点的指导下设计出一个又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马基雅维利在阐述其非道德权力政治观的同时,并未忽视权力政治观中的道德因素。他一方面继承了柏拉图的不平等的理性正义观,将道德归属于认可與遵从;另一方面,他也对施政中的非道德因素有所警惕,主张建立“德性”为基础的治理模式。

(二)手段与目的

通过强权实现国家统一、富国强兵是马基雅维利毕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为了实现此目的,马基雅维利关于手段颇具独到见解,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统治者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著名的“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理论。马基雅维利将利益置于美德之上背后的逻辑支撑是公德大于私德,一个巨大的整体社会利益远高于个人品德的称颂。在政治生活里人们更应该关注公德,将整体利益置于所有个人荣辱之上,放在社会首位。公民的政治道德必须从属于整体利益。任何人不得以道德为由妨害公共利益。其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是在坚持政治道德与政治权术统一的前提下,给予政治权力相应的地位以及发挥其效能的空间,同时运用社会道德加以辅助规避风险、保持正确方向,从而使得政治运作不仅有崇高的价值目标,而且有达到其目的的有效手段,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三)国家静态架构与动态治理

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对于国家如何治理也做了相应观点表述,总体而言兼顾了静态建构与动态治理的平衡逻辑。他注重国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强调法律与军队对于维护政权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主张完善上层建筑的同时注重平时的治理技巧,以应对不同局面不同问题。他主张谨慎处理君臣、臣民之间的关系,在力主构建强大权力架构的同时,也注意到高度集权可能带来的危害。他认为过分集权反而容易丧失对权力的掌控,因此他提倡建立议会,“该机关作为第三者,既可避免君主由于袒护人民而受到非难,又可避免由于袒护贵族而受到人民指责”。贵族与臣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主张通过一定治理技巧缓和彼此。

三、权力政治观的影响及现实启示

(一)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影响

1.积极影响。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国内市场分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对外处于劣势,整个国家社会状况堪忧。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国富民强,马基雅维利冒天下之大不韪,甘愿牺牲自己道德名声向君主献策,这富有家国情怀的行为值得后世称颂。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中某些措施与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对军队与法律的重视,成为之后欧洲各国改革的重点。马基雅维利认识到法律的作用与地位,强调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沿袭了柏拉图《理想国》中依法治理城邦的理念,使依法治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对欧洲大陆法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实践经验。马基雅维利使得政治与道德分离,让人们的政治关注点从理想逐步走向现实,开辟了政治发展与研究的新途径。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前,政治和道德问题一直纠缠不清,困扰人们多年。马基雅维利认为道德只是一种手段,而政治是独立的研究领域。

2.消极影响。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以人性论为基础,这很容易使其政治学说陷入唯心主义。以人性论为基础,缺乏更为理性的综合分析,导致其思想缺乏合理性与可预期性。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过分强调了强权的作用,虽然反腐等相关措施也包含其中,但缺乏对权力相应的制度制衡,导致在政治实践中出现强权者与暴君,以此为借口剥削人民、侵略他国,对后世大国沙文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兴起起到了不良影响。

(二)现实启示

1.要注重听取人民意见,加快相应体制机制构建,切实推进民主政治发展。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中关于正确面对人性中的欲望和承认世俗生活中的功利主义具有合理性基础,并且以此为基点,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理念以及构建于这一理念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思想。民主政治是民主制度的目标,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为更好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切实加强反腐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留给后人最大的争议就是对于权力的制约问题,在看到权力凝聚力量、富国强兵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权力的危害性。历史上由于权力腐败导致统治崩溃的例子屡见不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不能放任,有权必有责,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管。

首先,在道德层面上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腐败的分析中,提出了借用教会的教义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腐败,同时对掌权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下我們应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反腐意识。同时对公务人员进行更为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在其心中筑起防腐拒变的堤坝。

其次,要在制度与法律上对反腐工作给予最大的保障与支持。一方面,依据马基雅维利对于自由和腐败的关系论述,自由有利于抑制腐败的滋生。因此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使人们敢于监督,敢于检举,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另一方面,法律的完善也是反腐取得成效的保障,马基雅维利也论述了法律对于反腐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才能从根本上约束权力的滥用。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立法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2]彭顺生.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初探[J].益阳师专学报,1993(1).

[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张志伟,梁辰,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4]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加林.意大利人文主义[M].李玉成,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肖雪慧.复合人格——马基雅维利[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7]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刘优良,王宾新.腐败及其克服之道——马基雅维列反腐败思想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10):27-35.

[9]张昆.“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传播观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6).

[10]斳艳.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1(2).

[11]张忠厚.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J].理论研究,2008(4).

[12]张驰.关于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双重性[J].青年科学,2009(11).

猜你喜欢

人性论权力
论教育本质的超越性
权力至上的蜂王
屈服权力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