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药方赶走秋燥感冒

2018-10-22胡献国

大众健康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服食秋燥川贝

胡献国

秋季易发生感冒,多表现为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中医对此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燥为秋季的主气,以其天气不断敛肃,空气中缺乏水份的滋润,从而出现燥邪为病的症候。燥邪干涩,易伤津液,故而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的病变。燥易伤肺,故而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喘鼻,胸痛等症。

秋燥感冒有温燥、凉燥之分

燥邪为病,多从口鼻而入,故秋燥感冒有温燥、凉燥之分。秋有夏日之余气,故多见温燥,又有近冬之寒气,故可见寒燥。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温燥感冒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嗽不爽,舌红,苔薄黄干,脉浮数。当以清宣燥热,凉肺润肺为治,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取桑叶、杏仁、北沙参、川贝母、淡豆豉、梨皮、枇杷叶、杭菊花、前胡、款冬花、大力子各10克,栀子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3天~5天(下同)。中成药可选用桑菊感冒颗粒,或夏桑菊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袋~2袋,一日3次。

凉燥感冒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当以宣肺达表,润燥化痰为治,方选杏苏散加减,药取杏仁、苏叶、桔梗、茯苓、前胡各10克,枳壳、橘皮、半夏、炙甘草各5克,生姜3片,大枣3个,淡豆豉10粒。中成药可选用杏苏颗粒,或荆防败毒散,开水冲服,一次1袋~2袋,一日3次。

简便有效的治疗方

1.荸荠粥:荸荠、大米各100克,白糖适量。将荸荠择净,去皮,切块备用。先取大米淘凈,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荸荠、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或将荸荠洗净,榨汁,待粥熟时,同白糖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3天~5天。适用于温燥感冒。

2.白前粥:白前10克,大米100克。将白前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分钟~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3天~5天。适用于凉燥感冒。

3.川贝梨:川贝粉5克,大雪梨1个,冰糖适量。将雪梨洗净,切块,与川贝、冰糖同入碗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次~2次,连续3天~5天。适用于温燥感冒。

4.人参莲米汤:白人参6克,莲米10枚,冬花3克,冰糖30克。将白人参、莲米、冬花放入碗内,加清水适量,泡发后,再加冰糖,而后放入锅内隔水蒸1小时即成。人参可连续使用3次,次日再加莲实、冬花、冰糖,如上述制法蒸制,服用。第3次可连同人参一起吃完,连续3天~5天。适用于凉燥感冒。

5.川贝雪梨膏(中成药):由川贝母、细百合、款冬花各15克,麦门冬25克,雪梨1000克,蔗糖等组成。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连续3天~5天。适用于温燥感冒。

6.莱阳梨膏(中成药)由莱阳梨清膏600克,陈皮15克,浙贝母15克,法半夏15克,化橘红15克等组成。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连续3天~5天。适用于凉燥感冒。

猜你喜欢

服食秋燥川贝
咳嗽有痰 喝雪梨川贝盅
服药以攻疾
Black Gold
秋燥不中招
“热咳”用川贝
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做好七件事 秋天不生病
秋燥吃蜜不吃姜
习惯性便秘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