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18-10-21杨海疆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

杨海疆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实验是物理的灵魂,是物理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物理教学在初中教育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奠定良好的物理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其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更是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注重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进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

物理教学课堂在正常情况下是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分配实验教学实践。并且在物理课堂上多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传授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以“重理论轻实践”为教学观念,而实验教学则变成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上只占有极少的时间。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只能跟随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因不能彻底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导理论知识时,通常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针对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时很少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进行实验,学生在旁观看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会导致学生丧失实验兴趣,无法集中精力,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多做些演示实验。例如:可以选取空易拉罐两只、铁架台、胶袋、酒精灯、水这些器材,先取出一只空易拉罐,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我用手捏这个易拉罐,会出现什么现象?接着,将另一只空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水,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待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后立即用胶带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灯让其冷却后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现象后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扁了?这时,教者因势利导,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极大兴趣。

(2)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饭来张口"的教学方式,表现在实验教学中,令人心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即使是在观察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时,学生提不出问题,而只是等待教师明确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做“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提出,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结果会不会变呢?"學生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这样无需过多的讲解,结论不言自明。教师随即再问:稍按一下,或换用一根稍粗或稍细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同时,好奇心也促使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能够发现知识的能力,而探究性实验恰恰就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加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且增强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探索实验来解答问题,获取知识,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物理教材中,在进行“水沸腾”这一实验时,如果老师只进行演示,那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水沸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感兴趣,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如果老师只是演示水沸腾的现象,从学生的观察效果来说也不明显,所以还是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4)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不愿受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原来的实验中进行创新,或者把实验设计引申到生活中。老师在组织物理实验时,可以考虑让学生自行分为小组进行设计,并且同意他们运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当然需要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以免发生危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可以参与在其中,或者是提出一些想法与学生讨论,并且老师要给予学生一些鼓励,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设想,大胆地找出某些实验的不足之处,并且自行进行设计,以此来增加他们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因为这个实验相对简单,并且要求的实验设备比较少,比较安全。学生首先可能会考虑排开液体体积的因素,他们就可以设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结果就是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则浮力越大;也有学生会考虑液体密度的与浮力大小的关系,结果就是密度与浮力呈正比;或者是固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则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会发现物理实验的奥妙,并且通过实验增加他们的自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胜存.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92-92.

[2][3]张耀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6(07):197-198.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