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会感恩

2018-10-21刘颖珍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

刘颖珍

摘  要:感恩教育是当今中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篇论文从感恩教育的一般理论入手针对当代中学生的感恩现状,结合“孝”在感恩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孝”为核心,切实搞好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点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孝”  核心 中学生 感恩教育

“万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深深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中学生,必须从骨子里感恩父母对自己最博大最无私的爱,才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孝”为核心,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一、“孝”是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核心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的古训。。古人云:“孝,德之始也”。只有紧紧抓住“孝”这个切入点,才能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1)“孝”是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感恩。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恩情大于山,父母的恩情大于天。一个人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所受恩惠最多的也是父母。这些因素决定了“孝”为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孝”是感恩教育的基石。

(2)“孝”是实现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现在的很多学生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家里不敬重父母,在学校则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长辈们却把他们当作宝贝,溺爱有加,忽略了孝道教育,这与感恩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改进家庭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让中学生真正接受学校和社会感恩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也为感恩教育的体系建立提供了最基本途径。

(3)“孝”是衡量感恩教育成效的基本标准。“孝”可以让学生的感恩认知增强:通过感恩教育要使学生懂得感恩的道理,明白感恩的依据。当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老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应该永远感激时,这种感恩教育就是成功的。“孝”能够让感恩情感的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冷淡,凡事自私自利是当今中学生为数不少的现状。当感恩教育激发起中学生对世界的热爱时,一个对父母充满深深的孝道之爱的人,心中所有的肯定是对整个世界的热爱。所以说,“孝”是对感恩情感形成的“测量仪”。

二、以“孝”为切入点,有力推进感恩教育

唐朝诗人孟郊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通过尽“孝”,可以使人對家人、朋友、同事等产生感恩效应,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我们应以“孝”为切入点,有力地推进感恩教育。

(1)以家庭为主阵地,使中学生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接受感恩教育。从本质上说,孝敬父母是自我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孕育之地,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是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基地。因此,必须把家庭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阵地。

1.抓住细节,注重家庭的潜移默化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或明确或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深爱着他们,使学生在习以为常的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真情,从而让他们爱家人也爱护其他人,在感恩中将爱的传递永远进行下去。

2.以小见大,引导学生知恩图报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子女对父母报恩的惯性意识。如:对家长讲话态度恭敬,语气恳切;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先让父母吃,为父母盛饭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懂得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的好习惯。

3.家校联动,促进孝道有效实施

设置家长学校联动制度,通过家长、老师、学生三方的联动,来促进感恩教育在学生家庭的开展。家长和教师要经常联系,定时进行沟通,明确双方职责。学校可以通过家庭访问、通信、开家长会等形式,探讨总结切实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方法,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在家庭的实施。

(2)以主题活动为媒介,使中学生在集体感恩父母中接受感恩教育。首先,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紧扣“孝”的核心开展活动,使学生在集体的环境里,共同体会家长的深切之爱,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舔犊之情”、“跪乳之恩”,从而在学生中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

其次,不断丰富感恩父母的活动形式。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思所想,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使感恩教育入脑入心。例如,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在班会上朗读;开展征文活动,评出优秀感人的体现亲情的文章;让每名学生讲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感恩父母的故事;举办讴歌亲情的歌咏会等等。

(3)以课堂为重点,使中学生在感恩父母的知行合一中接受感恩教育。一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体,合理设置学科结构,形成课堂感恩教育合力。利用思想政治课堂直接向学生传授感恩父母的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培养他们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进行感恩推理,从而建立起明晰的感恩道德判断。二是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如语文学科中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深沉;李密的《陈情表》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忠孝两全;《岳飞》《包拯》等课文则让我们知道了报效祖国的意义……感恩,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教师把感恩教育有意识地贯穿于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身心愉悦,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感恩教育走进班级,走进校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学生在感恩的文化大背景下,学会感恩,懂得报恩,最终有效实现感恩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中学生家庭教育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恋练有词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