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从生活的细枝末节抓起

2018-10-21叶慧姬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童谣国学行为习惯

叶慧姬

摘  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统一,要求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达到养德、启智、崇美、强身、静心的目的。下面我就学校德育的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关键词:德育诵读 国学

一、德育,浸润在经典书香里

国学启蒙专家曾说:“让国学成为学生们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传统优秀文化凝练而富有哲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传统文化积淀会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基石”。国学可养性、养正、养志、养德,暑假,学校组织语文老师对国学经典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每个年级的诵读书目: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年级:《增广贤文》;六年级:《论语》、《孟子》等经典名句。

本学期,学校实施“以经典浸润孩子童年”计划,将“小学生国学诵读与养成教育相融合。《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古典著作中有许多启迪学生做人、做事道理的千古名言。把此类内容与学生的每日常规教育整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以“诵读经典育人名言”为抓手,以“自主自理”为途径,以“全员性、持久性、激励性”为原则,以“感悟道理、学会做人”为基本点,扎实进行与国学相结合的常规教育活动。每周一早读课,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共读经典,讲述经典背后的故事。

二、德育,包含在浓浓亲情中

家访工作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成功的家访可以让教育者放慢脚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掌握培养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因材施教;可以让为师者多几把尺子评价学生。我校区165名学生中,有五十多位名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多离少,因此他们内心对“亲情”的渴望比一般孩子都要迫切。教育,教育,既要重视教,更要不忘育。育人,贵在育心。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自去年九月开始,学校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一对一”入户面访、“一对多邀约群访”和“居住地就近群访”等形式,走进学生家庭,全体班主任、学科教师、管理团队成员参与,学生家长全部被邀约家访,被访率达90%。全校教师参与率达到90%。从2017年11月开始,我们学校启动学生成长导师制,鼓励每位教师每学期重点关注班中的两位留守儿童,把特别的爱给他(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教师定期走访孩子的家庭,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到学期末提炼一篇教育故事,教师人人参与“心论坛”的交流,达成以心育心,以情共情的目的。在这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向个性化、亲情化、智慧化的育人模式转变。突显出了“小校园,大家园”文化,提炼“高溪温度”,使学校成为最有温情的地方!

三、德育,交融在琅琅童谣中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基本任务。习惯的养成,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载体。童谣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对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在健康的童谣中,让学生在编唱童谣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收集了许多琅琅上口的童谣。如,上课了,一首《课前准备歌》响起:“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起立要站直,坐下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上课要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响亮,学会守纪律,做个好学生!”爱眼护眼活动中,一首《防近视三字歌》广为流传:“防近视 三字歌 小朋友 要知道 近视眼 看不远 做事情 不方便 防近视 不算难 做起来 要认真 读书时 坐端正 写字时 三个一 眼保操 自觉做 要认真 眼才亮 光线暗 不看书 阳光下不看书 坐车子 睡床上 要记住 也不看书 三字歌 记心中 防近视 会成功 亮眼睛 人人夸 学习顶呱呱!”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朗诵中懂得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半年多的尝试,运用童谣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听童谣、唱童谣、编童谣,用童谣指导自己的行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播撒在多彩的社会实践中

长期以来,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生成,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工作,不难发现我们的德育已在好多方面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因此,我校提出德育生活化。如,生活中的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巨大的教育价值,是德育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开发不同节日的潜在资源,营造节日教育的良好氛围,让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对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认知、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重要作用。学校德育处和少先队联合,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判断,精心筛选出那些有重要教育意义,又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节日作为节日教育的内容。如,春节、中秋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家庭、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品质;元宵节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清明节反映了人们追怀先辈的寻根意识;端午节反映了人们悼念爱国先驱的情怀;国庆节、党的生日、建军节等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浸润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节日并按照节日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完成向健全的社会人的转型。

育人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以上就是我们学校所做的点点滴滴,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降低德育工作的起点和重心,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引领师生共同提高,以此保证我校德育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在德育中狠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7):26-26.

[2]字光荣.浅谈初中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小事抓起[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4.

猜你喜欢

童谣国学行为习惯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童谣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