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

2018-10-21夏金辉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帮扶扶贫中小学

夏金辉

摘  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农村地区中小学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目的是保证农村和城市的中小学教育平等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词:扶贫  农村  中小学  帮扶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通过发力教育扶贫,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而调整学校布局、科学整合资源、实现基础教育的集聚式发展,让更多的受教育者享受到优质服务,推动贫困县域基础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规模小,科技教育落后

由于农村村落结构比较分散,同时教育资金不足,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普遍都不大,教学楼和宿舍紧缺,甚至“一室多用”,白天当作教室,晚上当作宿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由于农村中小学资金不足,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计算机教室,但是设备老化、配置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教育的需求。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受原有的备课方式、授课方法以及教育思想的束缚,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使得本来有限的农村信息教育资源因闲置或使用率较低而大量浪费。

(2)师资力量薄弱,工作负担重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只进不退”的教师录用制度,使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着一大批老龄教师。同时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个人发展空间较小,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致使农村中小学优秀年轻教师尤为稀缺。同时农村家长由于生计问题多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而这一部分教育责任则由教师承担,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学生流失严重,教育环境不稳定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普遍好转,经济因素对农民选择教育机构的制约效应逐渐降低。尽可能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在广大农村成为新的需求,但由于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教学质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城市中小学存在很大差距,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子女进城就读,造成农村中小学生的大量流失。

(4)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多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规模问题多选择校区合并,脱离农村发展实际,没有考虑地理因素,教学点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难。校车也多是没有安全保障的私车且多严重超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在一些更偏远的山村地区,甚至还需要翻山越岭上学,大大加重了农村家庭的交通负担。不少学生因此被迫退学,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过程。

二、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1)基层对政策理解不清晰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网络不发达,对于政策的把握和实施往往时效性较差,不能及时的响应。特别使教育行政工作者,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详细的计划,因此造成了很多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2)未能做到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点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符合低年级学生上学的标准距离,经过认真考察后再决定教学点是否撤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充分考虑此因素,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导致安全问题、住宿问题频发。

(3)部分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同“读书无用论”

近年来一些消极负面的网络舆论为了博取眼球,以部分未完成学业的成功人士为例,证明读书无用论,而朴素的农村家长和学生缺少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很容易被这种以偏概全的论调而误导。

(4)农村中小学教师福利落实不到位

农村教师的报酬、福利和社会地位普遍较低,教師的地方性补贴、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很难落实。农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更重的负担下却只能得到更少的回报,因此导致了师资力量的越发薄弱。

三、扶贫政策下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提出的帮扶建议

(1)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整经费体制,让学校把经费落到实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2)完善教师福利待遇机制,引进优秀青年教师

落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努力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提高到与城市中小学同等或者接近的水平,保证其拥有五险一金等基本福利。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和应届师范毕业生前往农村支教,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和送教下乡活动。以教研活动的方式,说课、开课、评课,互相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互相沟通心得体会,以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

(3)落实学生补助,加大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疏导

首先应该落实学生的国家补助。各地农村应对中小学学生实行完全免费制,保证“三免两补”(免文具费、杂费和教科书费,补助交通费、生活费)。

实施成功教育,唤起学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层层分解,分层递进,有序施教,使学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

加大舆论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强则国强。首先加强政策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意识到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营造“读书有用论”的舆论氛围;再次,加大教育执法的力度,对违规辍学的学生家庭实施出发,刚柔并济,从根本上杜绝辍学现象。

总之,教育扶贫使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一个精髓和亮点。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布局,解决素质先脱贫问题,转变贫困人口的观念,从教育成才的角度引导农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才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岩,刘德忠,汝秀梅.贫困县域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布局优化研究——以精准扶贫为背景[J].学理论,2017(12):32-33.

[2]姜丽美.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高辍学率控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1):275-276.

猜你喜欢

帮扶扶贫中小学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证监会“扶贫”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管仲“扶贫”